孤岛落日 第一章 (7)蒋介石凄凉逃离大陆
孤 岛 落 日
蒋介石与民国大佬的黄昏岁月
王先金 编著
第一章 蒋介石永别大陆 (7)
蒋介石凄凉逃离大陆
1949年12月10日晨,蒋介石和幕僚们正共进早餐,副官送一份窃获卢汉给刘文辉的电报,这通被截获电文的内容是:
刘主席自乾兄暨四川全体将领:
弟已于9日率领全滇文武官员及全省人民在滇举行光荣起义,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伟大领袖毛主席及中央人民政府……请兄等即刻扣留蒋,解交中央人民政府……
蒋介石看完电报,气得脸色发白手发抖地说:“娘希匹!刘文辉与卢汉早有勾结!看来成都是不能久留了,立即收拾行装飞往台湾。”
蒋介石原本是想飞西昌,但彼时西昌卫队只有700余人,兵力单薄,于是改飞台北。当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小子(蒋自称)粗疏,太不警觉儆醒矣!近月以来逆卢言行早露叛迹,如及时防范或趁早解决易为力,奈何一误再误,冥顽不灵如此也。”
蒋介石的话还没说完,就听到楼下一片吵嚷声。楼梯响处,空军司令王叔铭已站在了蒋介石的面前,他掩不住慌张的神色报告说,原定运到成都的八千吨汽油还没运来,以后的飞机只能缩短航程,先海南岛或昆明,再转飞台北。楼下的吵嚷声是党国的高级官员们要飞机票,因为机票已经很紧张了。
蒋介石心里暗暗叫骂,偌大的中央党部,在国难当头之际,竟是出战的少,退却的多,可见形势已岌岌可危了。他二话没说,下得楼来,看见那些老臣们昏灰的脸和瞪直的眼,真气得眼睛发绿。但他官场作戏毕竟是老手,极沉着、镇静地告诉大家,作为党国的总裁的我还没有走,解放军并不会现在就来要咱们的命,大家都是党国的砥柱栋梁,要沉住气,不要自相惊慌,给自己脸上抹灰。他还告诉大家,自己的专机已让阎锡山和行政院的人用了,待飞机回来,保证让大家先走。
这帮党国元老们见蒋介石如此神情,也就镇定了几分,又听说凤凰山机场确实没有蒋介石的座机和任何飞机,也就放心了,自讨没趣地散了。
“娘希匹!”这回蒋介石是再也按捺不住了,“共军还没见一个影子,先要逃了,有这么一帮人,如何不坏党国的事!”蒋介石气得直喘粗气。他隐约感到有些不安,脑袋里似乎有个东西在怪怪地响。十三年前在西安,也是有个东西在怪怪地响,结果他成了张学良和杨虎臣的阶下囚!他感到如果再在这里呆下去,极可能就会有第二个“西安事变”,现在离12月12日这个不吉利的日子只有两天了。走,必须走!蒋介石下定了决心。
“经国,”他对儿子缓缓地说,“准备一下,我们也该走了。”
“是,父亲。”蒋经国悄然退下。
蒋介石站起来,很认真地在《成都明日起开始疏散》的报告上签了字。
那种不祥的感觉一直压抑着他的心,再也不能经受“西安事变”那种事情了。他突然联想到,若是自己当了共产党的俘虏,不知毛泽东会怎样处置他,太可怕了,那还不如去死。“自杀!”这两个字眼在脑子里一闪,他禁不住双腿哆嗦起来。
“建丰!”他唤来儿子,问:“全国游击计划拟好了没有?”他好像又有信心了。
“毛人凤昨晚加班呢,快好了。”蒋经国说。
此时,机要秘书又送来一封电报,雪上加霜!卢汉在昆明通电起义,并希望刘文辉、邓锡侯等川中将领扣押蒋介石,带罪立功,迎接解放。
蒋介石闭目坐在沙发上,他没有力气站起,也没有力气说话。戎马生涯几十年,平息军阀纷争和抗战胜利的光彩似乎就在昨日,作为全国民众的统帅人物,他从不把毛泽东作为一个强有力的对手。然而,如今却败得一塌糊涂,输得一败涂地。虽然在重庆谈判时他就认为毛泽东不简单,却没想到不简单到能从自己手里夺走大好江山!以前,他以为自己很聪明,今天看来,是自己大大地错误地认识了自己,在与毛泽东历次交手这一点上,是彻头彻尾的糊涂。
“唉!人各有志,天意不可逆转,我们也该走了!”蒋介石叹了一口气说。他真当心要再次发生“西安事变”那样的事。
1949年12月10日,蒋介石在布置完《关于大陆失陷后组织全国性游击武装的应变计划》后,吩咐随行人员启程。
侍卫副官党春明突然慌慌张张地上楼报告:“委员长还是早点动身吧!学校周围发现不少陌生人。”
“慌什么?你给我老实呆着!”蒋经国发火了。
蒋介石已经六神无主。乱七八糟的文件、地图、乃至无人问津的早点、参羹,放满了一桌。情况比蒋介石预料的要糟得多。自七日起,刘文辉、邓锡侯冲向彭县,阎锡山、陈立夫等高官大员相继飞逃,毛人凤的特宪营又在少城宽巷子扑了空,西南的政局,完全瘫痪了。共军攻到了广安,所到之处,国军如风卷残叶般败退;而杂牌川军和黄埔嫡系的大溃退,又使黎民百姓遭殃受难。几十个小时之内,又传来卢汉在昆明起义!江防司令部在长江江面起义!被围困在贵阳西南地区的王伯勋兵团也频临绝境行将起义!蒋介石心乱如焚地在官邸里来回走动。毛人凤的报告更使他心惊肉跳!公路上,大批的官员携带金银和妻小,坐卧车、坐吉普、坐卡车、乃至马车牛车,席卷而逃。市内数十家医院住满了伤兵,客栈成了不要钱的公寓;数十家商店货物遭劫,数十家工厂拖欠薪金激起工人罢工……
成都在战争的血火中残喘、呻吟,蒋介石疲惫不堪地意识到成都,这片完全失去了控制的沉沦的土地,不能再呆下去了!
天完全黑了,陈希曾进来报告:“先生,刚才卫队发现,五点至六点之间,军校附近两次发现可疑行迹,我怀疑,是刘邓的人在伺机作案。先生,成都已经危机四伏,我的职责,是保卫先生的绝对安全。先生,你应当立刻飞台了!”
蒋介石怔怔的,一动没动,心跳加剧面色苍白。这一点,他已估计到了。早上,胡宗南还向他含泪苦谏:“校长,局势已经这么混乱,你还是赶快走吧。”他当时还生出无名鬼火:“胡宗南啊胡宗南,你辜负了我的期望,现在我勿是你的校长了。你学张学良去吧,把我捉交共产党!”现在,情况真正出现,他只得与胡宗南作最后诀别了。他对陈希曾说:“打电话叫毛局长快来,顾总长快来,隔半小时,再叫胡长官快来!”
一会儿,毛人凤首先来到。
“爆破图绘制情况怎样?”
毛人凤小心地说:“总裁,周迅予说,可能还要一两天。”
“娘希皮!”蒋介石心烦意乱地来回走动,“你这个局长是干什么的嘛,想把成都留给共产党?是勿是?”
毛人凤紧张地说:“总裁,卑职这就……”
蒋介石挥挥手:“算啦,算啦!告诉你,明早我们同飞台湾,今夜务必周密。告诉周迅予,待胡长官的大本营飞了西昌,令他指挥炸毁成都!”
毛人凤遵命而去。顾祝同来,蒋经国也一同跨进了官邸。他对顾祝同说:“顾总长,明日凌晨,我和经国就飞台岛了,你督促安排好决战事宜。三两日内,也务必飞台,今夜叫你来,就为这事。”
“总裁,牛范九的请求……”
蒋介石踱了两步,回头说:“灵活按既定国策办嘛。”
“围而不歼?”顾祝同惊讶。
蒋介石笑笑:“当然,还有比围而不歼更好的处理方式嘛。至于胡长官么,我会向他交代的。你飞台岛后,由他代行公署长官职,指挥大陆所有部队。”
顾祝同明白了蒋介石的用意:好一个狠毒的“拖刀计”!他是个参谋总长的好料。他知道,如今真正能够与老头子全面对阵的,怕也只有毛泽东了!他一个即将离境的参谋总长,又何必自讨苦头,替胡宗南瞎操心呢?在胡宗南跨进官邸的同时,他很快离开了。
蒋介石叫侍卫把备好的酒菜上桌,第二次同饮“威士忌”。喝了一会儿,他心情沉重地说:“八个兵团,我就交给你了。我走以后,你要好好指挥部队。过去,你是我的好学生,好将才……”
胡宗南无语。
“过去……”蒋介石忽地哽咽了。眼里的泪水止也止不住,避也避不了。胡宗南一下子被校长这种情绪震惊了。他呆呆地,楞楞地惶惑万分。
他半跪着扶住了蒋介石的身体,感情的风暴在心头翻滚!他第一次看见校长落泪,第一次感到生离死别。他心里无限酸楚。“校长,校长!是学生不对,是宗南该死,你罚我打我吧,我胡宗南要是不血战到底……”
这一夜,只恨太长。天刚麻麻亮,蒋介石坐上车子疾驶飞机场。毛人凤早在座机下等候。蒋介石下了汽车,没有和王陵基道别,更没了白市驿机场的临危不惧,急急忙忙爬上舷梯。这时胡宗南也急驶而来。蒋介石本来不要胡宗南来送行,现见他来了,颇动真情。他无语地默默地停在机仓口,三五十秒钟后,把王陵基叫上了飞机,对他说:“你以后和胡宗南长官密切联系,听他指挥。”
在蒋介石动身去机场前,蒋经国走进内室,看见父亲依旧坐在椅子上,似闭目养神,又似在反思什么。他正要转身下去,蒋介石说话了:“建丰,带上一杯土,我们走吧!”
蒋介石下了楼,上了轿车。
“委员长,”党春明忽然提醒蒋介石,“我们走后门吧,前面有不少可疑的人。”
“走前大门!”蒋介石忽然发怒了。他正襟危坐,目不斜视。他不能走后门,作为总裁,他要求脸面和心理都平衡。轿车箭一般冲出前大门。
从成都军校北较场的南大门起,沿途各街市道路,经北门外至凤凰山机场十华里途中,严密布防,三步一岗,五步一哨。
蒋介石坐在胡宗南准备的美军防弹轿车里,胡宗南和各将领,分别乘坐轿车和吉普车随后。6辆美军10轮大卡车满载军校部分学生作为前后卫,蒋介石车后紧跟着两辆中型吉普,载着近卫组成员。
所有送行的军校学生,都头戴钢盔,荷枪实弹,一律面向车外。
凌晨街上静悄悄,行至北郊外,天色才微明,这才能看见途中密布的卫兵和装甲车。
蒋介石一行的车队从北校场开往凤凰山机场。到达机场后,蒋介石下车不和任何人打招呼,由守在专机前的毛人凤扶上舷梯进入机舱。他坐定后,才传见胡宗南。胡宗南登上飞机立正站在面前刚要开口说话,蒋介石摇手说:“顾总长随我走后由你代理西南军政长官,你的任务,当前是迅速消灭刘文辉部队。”又加重语气说:“炮轰刘文辉公馆!”胡宗南答应:“是!”
成都凤凰山平展展的跑道,中美号专机已发动,螺旋桨切割着寒风,发出阵阵轰鸣声。十几个幕僚先上了飞机,蒋介石最后看了一眼冬日的川西大地,留连的目光停在成都市黛色的霭雾中。他与站在弦梯旁的胡宗南等人匆匆握了一下手,然后在蒋经国陪同下,迅速钻进机舱。飞机腾空而起,向台北飞去。专机的正驾驶员是衣复恩,副驾驶员是夏功权。
那天,蒋介石穿着中山装,他上了飞机之后很沉默地走进专舱,他的表情是是悲哀的。“俯视眼底大陆河山,心中怆然。”
八点半钟,飞机拨高了,升空飞走了。
这一天,是公元1949年12月10日午后2时。统治了中国二十二年的军事委员长、国民党总裁蒋介石,在仓惶失落的感情之中,永远地离开了中国大陆。
蒋介石身边的共产党女特工
蒋介石在政治斗争中,早就输给了共产党,在军事斗争中也败给了解放军,只好逃离大陆,就是在情报战线上也不如共产党。蒋介石虽然有“中统”、“军统”两个情报和特务组织,他们的特务活动无所不在,但没有听说他们能把特工安插到毛泽东身边,共产党却把特工安插到了蒋介石的身边,蒋介石那有不败的!
有个名叫沈安娜的女士,就是安插在蒋介石身边的共产党女特工。
1935年1月,20岁的沈安娜离开上海,去了杭州。此前,她曾专修速记,很快在国民党浙江省政府里面找到了一份机要速记员的工作。这是上海地下党组织的安排。
凭着每分钟200字的记录速度和一手好字,沈安娜很快就在浙江省政府站稳了脚跟,得到了当时国民党浙江省政府主席朱家骅的信任。
几个月后,一个叫华明之的小伙子也依照地下党组织的指示,来到了杭州,在浙赣铁路局谋了份差事,就近协助和指导沈安娜的工作。1935年秋,他们结为夫妻。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战火烧到沪、杭一带,沈安娜和华明之随浙江省政府机关辗转西撤,与上海党组织失去了联系。沈安娜辞去了浙江省政府的工作,去武汉找党。她在武汉遇到了华明之的入党介绍人鲁自诚,在他的引荐下,沈安娜走进了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见到了周恩来、董必武。
周恩来和董必武分析,朱家骅已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沈安娜要利用曾是朱家骅“老部下”的关系,争取进入国民党中央党部,继续为党做情报工作。
第二天,沈安娜就到当时在武汉的国民党中央党部找到了朱家骅。朱家骅不仅答应安排工作,还为了解决沈安娜的国民党员身份,当即嘱咐秘书为沈安娜办理“特别入党”(即由三个国民党中央委员作介绍人,手续比正常途径快很多),并亲任沈安娜的入党介绍人。
1938年8月,国民党机关开始陆续撤往重庆,沈安娜和华明之遵照董必武的指示,两人离开武汉,到了重庆。
到了重庆不久,沈安娜的“特别入党”已经批下,安排她在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处的机要处当机要速记。
由于沈安娜是朱家骅亲自安排在中央党部工作的,又是朱家骅的“老部下”,她深得机要处上上下下的信任和器重,在国民党中央党、政、军、特的高层会议上担任速记,凡是蒋介石主持的会议,沈安娜是速记不二的人选。沈安娜获得的重要情报源源不断,由丈夫华明之送出,直抵周恩来等南方局领导的手中。
1942年,沈安娜和华明之的直接领导徐仲航被捕,他们和党组织的关系断了。他们想起周恩来的指示“争取长期埋伏,耐心等待”,相信党组织一定会来。1945年10月的一天,吴克坚代表南方局来重接关系,和组织失散三年的沈安娜与华明之喜极而泣。
解放战争时期,沈安娜在国民党中央党部搜集了大量的军事战略情报,从未暴露。直到1949年5月上海解放,沈安娜的地下情报工作才宣告结束。
新中国成立后,沈安娜夫妇进入国家安全部工作直至离休。
参阅资料
1.《刘文辉与川西起义》李英/文《湖南文史》1994年5月 (1995.03.14)
2.《上海解放前夕蒋介石劫财运台湾》《文摘旬刊》1996.8.8
原载《团结报》1996.7.24 (1996.08.27)
3.《蒋介石劫财逃台真相》王怀廉/文《作家文摘》1996.9.13
原载《团结报》1996.7.24 (1996.09.20)
4.《蒋介石在中国大陆的最后四十一小时》鲁 青/文《作家文摘》1996.5.17
原载《广州日报》1996.4.28 (1996.09.17)
5.嘉 春:《蒋介石阿里山避寿记》 载《名人传记》1989.6
程智荣:《蒋政权在大陆的最后27天》载《虎门》总第十四期
余方德:《胡宗南》 载《民国高级将领列传》第二集
(1989.10笔记 1996.12.04)
6.《参考消息》1998.5.1 《解放前夕国民党如何将黄金运往台湾》
原载香港《亚洲周刊》童清峰文:《南京到台北 海空运黄金》
(1998.05.03)
7.《蒋氏父子在大陆的最后十天》刘玉璋/文《文摘周刊》1999.7.20
原载《团结报》 (1999.08.01)
8.《蒋介石逃离大陆前夕 我党三次秘密“捉蒋行动”》《文摘旬刊》1999.11.12
原载《军事史林》1999.11 于 泽、孙 明/文 (1999.11.23)
9.《五十年前国民党迁台曲折内幕》《参考消息》1999.12.10-11
(蒋介石前秘书周宏涛日记披露) (1999.12.11)
10.《蒋介石退居台湾之后的反思》《文摘周报》1999.12.13(提前出版)
原载叶永烈著《重大决策幕后》 (1999.12.12)
11.《二百七十七万两黄金抢运台湾》 石四维/文
收集在《现代革命史资料》(02) (2000.01.25)
12.《蒋介石乘我驾驶的船逃离上海》郑谋梅/文
收集在《现代革命史资料》剪报(02) (2000.01.28)
13.《陈赓大将》穆 欣/著 新华出版社1985年10月出版
14.《陈赓兵团进驻昆明》 彭荆风/文《春城晚报》2000.2.27 (2000.03.01)
15.《教我办事要严谨》焦立中/文
载《刘伯承回忆录》第二集 (1987.11.29笔记 2000.4.2)
16.《蒋介石逃往台湾风雨路》茂 钦/文《文摘旬刊》2000.5.5
原载《上海滩》2000.4 (2000.09.25)
17.《蒋介石为何将草山改称阳明山》汪幸福/文《文摘旬刊》2000.6.9
原载《知识窗》2000.5 (2000.09.28)
18.《美国曾企图阻止蒋介石退往台湾》钱玉光/文《文摘周报》2001.8.20
原载《民国春秋》2001年第3期 (2001.10.06)
19.《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一道命令》马宣伟/文《作家文摘》2002.8.13
原载《世纪》2002年第7期 (2002.08.17)
20.《蒋介石辞沪的最后一幕》史 洛/文《作家文摘》2002.9.27
原载《档案与史学》2002年第4期 (2002.09.29)
21.《蒋介石灵柩何时回迁故土》夏辰 李立/文《文摘周刊》2002.12.16
原载《南方周末》 (2002.12.15)
22.《名人眼中的蒋介石》《蒋介石在溪口的最后日子》
原载《蒋介石家世》王舜祁/著 (2002.12.24)
23.《叶剑英“放跑”蒋介石》《作家文摘》2003.4.8
原载《洪学智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2002.10出版 (2003.04.29)
24.《1949:策反胡宗南》朱文楚/文《作家文摘》2003.4.11
原载《各界》2003年第3期 (2003.04.30)
25.《“生死搭挡”刘邓轶事》少 华/文《文摘周报》2003.8.11
原载《中共著名搭挡大结局》 (2003.08.10)
26.《蒋介石普陀山最后礼佛记》张明华/文《作家文摘》2004.1.30
原载《情系中华》2003年第11期 (2004.02.13)
27.《解放西南“第一功臣”》彭 兴/文《文摘周报》2004.9.6
原载《南方周末》2004.8.26 (2004.09.05)
28.《刘文辉与“川西起义”》赵映林/文《文摘周报》2004.9.27
原载《名人传记》2004年第6期 (2004.09.25)
29.《蒋介石永别溪口老家秘闻》陆茂清/文《作家文摘》2004.11.19
原载《中年人》2004年第10期 (2004.11.26)
30.《蒋介石永别大上海》茂清/文《作家文摘》2005.1.4
原载《文史春秋》2004年第12期 (2005.05.30)
31.《刘文辉其人》雷晓宇/文《作家文摘》2005.10.25
原载《中国企业家》2005年第19期 (2005.10.30)
32.《美国提议国民党军队撤到海南岛》汪幸福/文《作家文摘》2006.3.28
原载《世界新闻报》2006.3.14 (2006.04.01)
33.《李济深之子李沛鈺:“将门虎子”的平民生活》《文摘旬刊》2006.7.7
原载《中国老年》2006.6 向楠/文 (2006.07.13)
34.《一生潜伏 从示暴露 蒋介石身边的共产党女插工》《文摘旬刊》2007.9.21
原载《山西科技报》2007.9.7 汪全铭/文 (2007.10.12)
35.《大溃败前夕——1949年的蒋介石》黄清龙/文《作家文摘》2008.10.10
原载《参考消息》2008.9.16 (2008.10.21)
36.《国民党将巨额金银外汇运往台湾探秘》毛德佳/文 《作家文摘》2009.4.24
原载《军事历史》2009年第2期 (2009.06.20)
37.《蒋经国1949:满眼危机存亡之秋》杨东晓/文《文摘旬刊》2009.11.13
原载《新世纪周刊》2009.29 (2009.12.18)
38.《胡宗南在大陆的最后岁月》胡为真口述 王丰/文《作家文摘》2010.1.22
原载《凤凰周刊》2010年第1期 (2010.01.31)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