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随笔井冈山

火烧 2008-09-12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文章通过井冈山旅游经历,回忆红色历史,感悟革命精神,讲述红军与百姓的深厚情谊,展现井冈山的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


随笔井冈山

当眼帘涌进万亩竹涛时,来到井冈山的信号才在我迟钝的大脑跳动。旅游车离开南昌,明知终点是井冈山,可千篇一律的高速公路很难给人一种旅游的新鲜感。下午六点钟,一片翠绿迎面扑来,在西下桔色阳光的衬托下,景色产生一种油画的效果。我在翻阅冯冀才散文随笔集《倾听俄罗斯》时,看到了俄罗斯作家的一些油画,那些表现俄罗斯风景的油画给人一种美感,愉悦的元素背后弥漫着沧桑的韵味。没有想到,在我浏览车窗滑过的风景时,井冈山让我拥有了这样的一种情感。

夜幕降临,旅游车停在茨坪的一家旅店院内。晚饭在途中吃的,领到钥匙后在卫生间擦把脸,就在酒店的四周转了起来。茨坪的行政级别是镇级,可不要小看茨坪,它虽然是镇级,可在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井冈山时代,茨坪是苏维埃政府的所在地,红军时代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都在这里发生。那天晚上,我在茨坪湖心公园同一当地的老表闲聊。这位老表谈起红军在茨坪的往事如数家珍,说起王佐、袁文才,就像谈起自家兄弟。皎洁的月光把湖心公园图涂上了一层银色,五彩的霓虹灯在四周闪烁着,在这样美的环境下回忆红色井冈山的历史,让人有一种成功后的喜悦。从湖心回到酒店,我的脑海还处在一种亢奋的状态。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井冈山,建立了红色根据地。那年读黎汝清的长篇小说《湘江之战》,惊心动魄的反围剿战争,让我对中国红军佩服不已。尽管井冈山地势险要,但要战胜兵力、兵器占绝对的敌军,红军靠的什么,教科书对这个问题有系统的阐述,可在我的心中仍是一个谜团。第二天,当我随着旅行团参观完三井后,我心中的谜团一点一点解开。红军凭什么战胜了强大的敌军,说破了就是红军依靠了井冈山老百姓的力量。老百姓为什么相信这些衣衫褴褛、落败的起义者,说破了,就是他们代表了老百姓的利益,他们革命造反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正是这个目标,井冈山五百里山脉,官兵同心,军民连心,显示出无比强大的力量。在上井参观红军指挥所时,在那堵弹痕累累的土墙旁,我听到了另外一个旅行团游客的对话:“红军太伟大了。”“我们今天缺少的就是这种精神。现在的人都在为自己活着。”一片感慨声中人去室空,只有那堵墙还在静静的立在那里。


下午五点多钟,旅游车从上井返回茨坪,娇小的导游主动要给大家唱红军时代的歌曲。大家拍手响应。在导游的领唱下,大家唱起了《十送红军》。充满感情的歌声在翠绿的竹海飘荡……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