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终结者是谁:老子
福山是美国智库中的重要人物,他在90年代写过一部很轰动的书《历史的终结》。这本书是在冷战结束后面世的,它体现了冷战胜利者美国的骄傲心态。福山认为,当今世界不可能出现挑战美国的意识形态,全世界必然都会走美国道路,再也不可能有新的社会形态来取代资本主义制度了,历史将因此而终结。
福山的书出版后,引起了西方左翼的批判。但在社会主义的中国,10年来却没有人对它作出回应,这对中国学术界来说,既遗憾,又可悲。
《半部老子治天下》(花城出版社2010年2月版)是中国学术界第一次对福山所做出的正面回应,是一部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来解读文明的著作。作者以老子哲学为基本点,从文化哲学的角度对西方文明进行了全面的反省,揭露了资本主义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罪恶,发人深省。其结论“历史怎样终结”更是与福山针锋相对。
福山是世界级的权威,自认为有使命感,引领着所谓的时代潮流,这个人是不容易撼动的。这本书的出版,表现了作者挑战权威的勇气,也体现了中国人不畏美国强权的气概。
作者对老子的“反者道之动”进行了新的解读,使它成为解构美国价值的解剖刀。作者没有被“自由”、“民主”、“知识产权”等大字眼所吓倒,而是从文化上对它们追根溯源,揭示了它们的原罪性、荒谬性。例如“自由”,它在西方文化中最早是由古希腊人使用的,这个“自由”不是相对于自然,不是指掌握规律获得的那个自由,而是相对于奴隶而言,希腊人是自由人,是主人,所以从历史上看,“自由”是当时统治阶级的价值。又如“民主”,这个多数原则会导致物欲横流。大众相当于佛教所说的“凡夫”,他们很容易受到诱惑,现代资本主义是一个消费社会,有数不清的诱惑,驱使人们拼命消费,乱用资源,导致环境恶化。再如作者对“知识产权”的解构:知识并不是中性的东西,知识产权是西方发达国家控制亚非拉国家手段,在殖民主义时代,西方以武力控制全世界,今天是以技术来控制全世界。
中国人有根深蒂固的“亲美”情结,对美国“高山仰止”。但是,从崇高到可笑只有一步之遥。作者揭露了美国价值的实质,解构了它的“崇高”,把它的荒谬性揭露出来。
“不破不立”。作者不仅解构了美国价值,而且形成了新的观念,以全新的方式阐述了马克思关于历史运动的辩证法,这个辩证过程就是“反者道之动”。“反”者,“返”也。这才是真正的辩证法。这个辩证法绝不是空想,现代科学认为,宇宙大爆炸之后要回到原来的出发点,万事万物都会遵循这个逻辑,最终都要返回,人类的历史也是如此。
这本书表述了作者对中华文化“伟大的复兴”的看法。“复兴”并不是追随美国的全球化,而是“光复旧物”。作者用老子哲学解读了毛泽东这样的思想,“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所谓“光复旧物”就是返回到自己的文化,中国不能在全球化中被美国“化掉”,而是要以自己的特殊性自立于世界,这样才能使中国能够摆正与世界的关系,特别是与美国的关系。“世界民族之林”是一个植物群落,绝不是单一的物种。中国的复兴绝不是美国化。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力量与军事力量在不断增长,但文化建设严重滞后,长此以往,必将成为制约中国的瓶颈。
约瑟夫·奈认为,权力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威慑形式,即硬实力,另一种是感召形式,即软实力。中国仅仅依靠硬实力来提高自己的国际威望,这容易使别国感到“中国威胁”。孟子认为,“威天下不以兵革”。软实力是一种感召力,更能成功地影响人的信仰和价值观念,比单纯的硬实力更强大、更稳固而且也更持久。因此,中国如何打造自己的软实力,这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这本书对此作了有益的探索。
中国的软实力建设必须依靠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这是没有疑问的。但国内学术界往往把孔孟之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把儒家文化作为打造中国软实力的思想元素。《半部老子治天下》则另辟蹊径,以老子哲学为基本点来展现中国的软实力,这是作者较独特的地方。
反本才能开新。作者把“道”解释为“反”、“返回”,这是以复古的方式来解读现代价值。老子开出的药方是“三宝”,一是慈,二是俭,三是不敢为天下先。“慈”体现了反战精神与和平主义。“俭”是对现代社会过度消费的批判,体现了环保的思想。“不敢为天下先”对技术的滥用进行了反思,有许多技术发明的确是奇技淫巧,把人类的劣根性加以放大。美国是个创新的国家,但美国现在的金融危机就是金融衍生品的任意“创新”所导致的。作者通过对文明的全方位审视,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弊端进行了深刻的揭示。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以老子哲学“反”(返回)的观念,来批判当代资本主义,这在国内学术界还是第一次,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老子虽然是中国古代的智慧,具有民族的特色,但它与其他民族的智慧是相通的。作者不仅使用了许多中国哲学的元素,而且致力于把中西文化加以打通,运用了大量西方哲学的智慧来解读老子,苏格拉底、柏拉图、黑格尔、马克思、海德格尔、福柯等许多西方哲人的思想,在老子的思想中获得了新的理解。例如,马克思晚年为什么与他的中年不同?他为什么推崇摩尔根的《古代社会》?这在学术界一直是一个谜。作者认为,“反者道之动”是人类的解放之道,致力于人类解放的马克思,到晚年得出与老子同样的结论。这样来对马克思晚年思想进行解读,是新颖的,说明“天下百虑而一致,殊途而同归”。
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出版于90年代,当时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美国取得了冷战的胜利,所以福山把美国制度视为最理想的,认为它是不可超越的,不可能出现挑战它的意识形态,世界历史将以这种制度而终结。但十几年之后的今天,美国爆发了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其体制的劣根性充分暴露,福山的论点现在看来是大成问题了。让亚非拉国家都走美国道路,让美国成为其它文明的终结者,这越来越显现出荒谬性。
福山的所谓历史并没有终结,因为他仅仅是从政治上来考查历史运动。其实,历史运动还有经济和技术的因素。人类的经济、技术冲动并没有结束,资本的贪婪心造成了浮士德式的不满,这种直线性的发展观使得人类越来越背离生命,越来越远离大地母亲。今天的人类历史依然在向前运动,历史并没有因为走上美国道路而终结。所谓“历史的终结”,只是他杜撰的神话。真正能终结历史的只能是老子的思想。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拉赫曼认为,“起源于撒切尔—里根时期的保守主义,过分鼓吹私有化、输出民主和市场自我调节,结果引发了一场全球的金融灾难。在盛行了近30年之后,它正走向衰落。思想的钟摆将朝相反方向摆动”。这不就是老子的“反者道之动”吗?
自从中美79年建交,中国学术主流一直崇尚美国。但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美建交已经30周年,中国的学术界已经到了该“反美”的时候了。《半部老子治天下》应运而生,这也许预示着反美浪潮的开始。
美国现在发生的金融危机不是偶然的事件,它很可能导致人类历史方向的一次大转折,全世界很可能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人是有局限性的,今天的人们也许看不清金融危机的意义,几十年后,这个事件很可能就是一个新的历史时代的标志。这本书有一个小标题“美国怎样终结”,这是很有现实意义的。没有终结就没有开始。人类今后将往哪里走?《老子》早就给出了答案。
《半部老子治天下》立意新颖,观点独特,触动了西方的核心价值,揭露了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的虚伪。
“反者道之动”是老子哲学的核心。“反”者“返”也,人类文明的发展太过分了,需要返回、归根。这不仅是解决文明弊端的根本方法,也是宇宙本身的节奏。宗教是一种人文关怀。“religion”(宗教)的前缀“re”的意思为又、再、重、返回,“lig”这一词根来自拉丁文,表示绑、捆,这一词根包含着微言大义。我们人类今天最大的问题,就是太自由了,没有任何约束,对自然(神)完全丧失了敬畏之心。
老子是古老的“自然神”宗教,老子关于“为道日损”的观念,在今天特别具有现实意义,当代资本主义是过分扩张的文明,消除资本主义弊端的根本方法是做减法、不做加法。
老子的救世药方并不是空想。哲学象艺术一样,它表述的是“应该”,它和世俗肯定是不相容的。人们常常以世俗法则的客观性,来谴责哲学的虚幻与空想,这是不对的。哲学就是要逆转思维的惯性,它相当于老子所说的“反”。“反”是对道的表述,“正言若反”,真理看起来都是唱反调的。的确是与福山这个所谓的“主流”唱了反调。
在当今世界,北方国家不仅控制着客观世界,还控制着客观的“话语”,南方价值是很边缘的。只有大智者才衷情于南方。
汤因比十分欣赏楚国人刘邦,他认为这个中国的南方人,成功地把一种地方主义变成了世界主义。老子也是楚国人,这也是汤因比所欣赏的思想家,他所代表的南方思想,最有可能成为世界性的思想。这本书致力于通过“发掘”老子的思想资源,来形成中国的软实力,它颠覆美国的话语霸权,给福山一记响亮的耳光。
福山说,再也不可能出现挑战美国价值的意识形态了,历史已经终结了,他这是向全世界叫板。十多年过去了,现在中国终于有人出来应战了。他告诉我们的结论是:半部《老子》治天下。一旦《老子》成为主流,美国价值就终结了,历史也就终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