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文化

端午节遐想:屈原的精神不是“爱国精神”而是“高度的精神自觉” 端午节遐想:屈原的精神不是“爱国精神”而是“高度的精神自觉”

火烧 2010-06-16 00:00:00 中华文化 1032
文章探讨端午节与屈原精神的深层联系,提出屈原精神并非传统认知的爱国精神,而是高度的精神自觉。强调精神觉醒与人格独立,呼吁现代社会重新理解端午节的真正精神内涵。

端午节遐想:屈原的精神不是“爱国精神”而是“高度的精神自觉”

今天是端午节。“申遗”成功后它已于去年成了法定节日。端午节,让我对它产生些许遐想:我认为,屈原的精神不是“爱国精神”,而是“高度的精神自觉”。何以然?

大凡传统节日,必有其独特的精神内涵蕴藏其中,否则,它不可能流传至今。因端午节这个节日与作为独特人格符号的屈原和作为特色食品的粽子以及龙舟等民间想象联系在一起,故,其精神,无非就是屈原的精神——端午节的精神就是屈原的精神。那么,屈原的精神又是什么呢?

受教科书和舆论宣传以及民众朴素思维的引导,绝大多数中国人从小就对屈原的精神形成了统一的认识——爱国精神。“爱国”的极致就是如屈原那般爱到“死”。至于其他精神如人格独立、同情民众等,仅仅是其爱国精神的点缀而已。

众所周知,这是个主流的根深蒂固的关于屈原精神的观点。我要说,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真正的屈原精神并不是所谓的“爱国精神”。既如此,那么,真正的屈原精神是什么呢?

我认为,真正的屈原精神是一种高度的精神自觉。它就蕴含于妇孺皆知的“世人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这句千古绝唱之中。

同时代的人全都浑浑噩噩——精神没有真正觉醒——而唯独屈原自己一个人清醒,它说明的正是,屈原是一个精神高度自觉的理性成熟的个体。正因此,屈原才具有了与其当代人判然相别的人格魅力:坚决拒绝“哺其糟而啜其醨”,以“死”来自证清白。

以“高度的精神自觉”来取代“爱国精神”,是对端午节精神即屈原精神的拨乱反正、正本清源。这种对端午节精神即屈原精神的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其意义不可估量。

轴心时代以降的2500多年来,中国人的精神境界普遍处于不自觉的“众人皆浊”状态,鲜见有“唯我独清”者。故而,从根本上说,当代中国,并不比屈原所处的时代有丝毫的进步。正因此,我们今天“过”端午节,“怀念”屈原,从根本上来说,应该学习并继承端午节和屈原的“真精神”——“高度的精神自觉”精神,亦即“认识你自己”,把我们自己从“众人皆浊”的芸芸众生中拖拉出来,以达成精神的高度自觉和人格独立。

屈原不朽!

2010年5月初5端午节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