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歌嘹亮,唱响中国
薄熙来在偏一隅的山城重庆点燃了红歌的星星之火,如今已形成了燎原之势,如火如荼,轰轰烈烈。大江南北,不管是在党政机关、中小学校,还是在社区,到处都是红歌的海洋,红歌的世界。凭着一首首久违了的曾经熟悉的激昂雄壮的旋律,人们走到了一起,团结在了一起。列宁在纪念《国际歌》的作者欧仁·鲍狄埃的文章里说:“一个有觉悟的工人,不管他来到哪个国家,不管命运把他抛到哪里,不管他怎样感到自己是异邦人,言语不通,举目无亲,远离祖国,——他都可以凭《国际歌》的熟悉的曲调,给自己找到同志和朋友。”
是的,五湖四海,不分男女,小孩子、中青年人、老年人,都加入了这唱红歌的洪流之中,在给自己找同志和朋友。这一首首红歌飘过了90年,从嘉兴南湖的游船上飘来,从井冈山飘来,从遵义飘来,从延安飘来,从西柏坡飘来,从天安门广场飘来,感人肺腑振奋人心令人心潮澎湃,在这建党90周年段日子里,显得意义格外重大。
从2008年6月算起,重庆唱读讲传(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活动已经四年了。期间,累计18.1万场,参与市民超过1.1亿人次。2011年6月10日至13日,又由薄熙来亲自领队,重庆群众进京演唱。值得一提的是,69岁的易如国老人的90多岁的母亲就易老在进京演出前两天,不幸去世了。世界就是这样,有大道理,也有小道理,易老硬是忍住悲伤,目送母亲遗体的灵车远去,自己坐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他说:“这次演出,我代表的是重庆三千万人民。如果在这时请假,整个团队肯定会受到影响。从大局出发,我不能拖后腿。”
林子大了,从来不乏各种各样的鸟叫。一直以来,薄熙来就处在风口浪尖。面对“极左”的质疑,意识形态往回走的担心,重庆市委称,开展“唱读讲传”活动不是搞“左”的一套和走“文革”老路,“唱红”实质上就是倡导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宣部回应称,现在我们社会的文化生活非常的丰富多彩,有喜欢红歌的,也有喜欢流行歌曲的,还有喜欢摇滚乐的,这一点与向左、向右转没有任何关系。恰逢建党90周年,群众当中开展唱红歌活动,表达对党的热爱,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包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人们一直沉浸在30多年来的经济的巨大成就之中,殊不知,精神理想干瘪了,传统道德崩溃了,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横行泛滥,而“唱读讲传”的核心价值功能就是要提升人们的精、气、神!声音是有感情的,那一首首激动人心的红歌,荡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理想主义的激情。多少人眼含着热泪唱完,仿佛又回到了那火热的年代!
在6月16日“走进大西部·感受新重庆”考察团全国青联委员座谈会上,薄熙来说,其实,这些歌都是救国的歌、建国的歌、强国的歌。中国人民就是唱着这些歌,经过几十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不仅让一个积贫积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还一步一步将其建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红歌嘹亮,唱响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