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人民想念毛泽东

火烧 2010-10-2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毛泽东对人民的贡献与影响,分析其建立新中国、推动政治清明及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深层原因,强调其贡献与人民爱戴的关系。

毛泽东倍受中国人民的爱戴,不因为他是党和国家的领袖,而在于他对中国人民的贡献。

中国人的传统或许是受封建流毒的影响,在评价一个人时,往往有两种情况,并且这两种情况是极端对立,一种是极端的奉承,肉麻的吹捧,只要是政治需要,很平常不过 事情,也被说成无畏的,伟大的,无私的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但这些童话般的盛誉往往无情的历史车轮碾的粉碎,不都消灭了云。另一种情况则是恶毒的漫骂攻击,一文不值,说白了仍然是政治需要。但毛泽东中国人民永远怀念他,仅仅在于他对中国人民的贡献和情谊。

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他为中国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一个领导人是不是倍受人民爱戴,一是贡献,二是是不是不谋取私利。在这两个问题前毛泽东是当之无愧的,贡献的巨大和 无私的奉献,是当代领导人无与比拟的,贡献的微小与极度的谋取政治经济利益,他们怎么能与毛泽东相提并论呢。

毛泽东一生的最大贡献是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有人说毛泽东的失败在于发动文化大革命,这是极其表面的现象,而其真正的失败是没有建立起真正民主的政治经济制度。而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发动的针对官僚的人民运动。没有建立民主的制度是受当时苏联及中国封建文化的影响,这一点失误也不能全怪毛泽东,在建国以后的历次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正是毛泽东对这一制度的反思。

毛泽东建立的这套现行制度即沿袭了封建传统,又对社会主义学说作了借鉴,最后体现为人治而不是法制。自然而然的治理国家的水平与国家领导人的素质是直接相关的,而一个领导人治理国家水平的高低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在人民心目中的高低,这才是真正的评价,而不是所宣传的几张把、报纸或电视屏幕。

毛泽东为什么喜欢运动,并不是喜欢,而是需要。在建国后统治阶级内部逐渐形成新的官僚阶层,这一阶层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阻力和新的剥削者。作为农民出身的毛泽东是深知官僚的厉害,历次运动及文化大革命真正打击了官僚势力,国家的政治清明得益于这些运动。所以改革之初,就没有形成明显的阶层。


人们在评论文化大革命的害处,是因为没有深入的研究中国的政治情况。柳宗元说苛政猛于虎也,那里有了贪官,哪里就有了苛政。试问没有这些运动,今天的贪官会怎样呢。人们在评论文化大革命的害处,是因为没有受到贪官的祸害,无论何时只有腐败的官员,而无腐败的人民。当人们受到贪官的祸害时,怎能不怀念毛泽东的政治清明时代呢。

毛泽东不是神,他不可能随便来改变国家的制度,发动群众运动是不得已的办法。毛泽东也不想发动运动,到最后他也没能改变中国的政治体制。他也是这一体制的受害者。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的政治清明,正是得益于不定期的群众运动。这些运动象定期给农作物喷洒农药一样,使贪官不能成长起来。

毛泽东的另一个贡献就是让刚成立的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社会的环境下生存下来,并最终得到国际承认。这一时期在坚持国家独立的前提下妥善的处理了同苏联的关系。有人指出毛泽东没有发展经济,而发展军事。孙子说,军者,国之大事也,不可不察也。在当时美苏战争威胁下,不做战争准备,不努力发展军事力量,中国就面临着巨大的战争压力,大规模的军事入侵,不慎将亡国。毛泽东在对待这个问题上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做了充分的军事准备。并快速的研制出了核武器,极大的增强了国防力量。正如历史一样,没有廉颇的几十万大军做后盾,蔺相如的三寸之舌的空谈闲扯的作用是很难起作用的。事实证明,没有强大军事实力的外交,都是纸老虎外交。改革开放二十年,人民生活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同时也掩盖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军事力量的相对下降,美国轰炸大使馆就做了明确有力的回答。在毛泽东时代中国成功的研制出了核武器,飞机,卫星,这个进程随着改革开放而放慢了。如果没有当时军事力量的发展,中国的国际军事地位是可想而知的。

毛泽东之所以是毛泽东,使因为毛泽东的内心有着强烈的民族独立思想,这种思想不仅表现在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交往中,即使与社会主义的苏联也是一样。毛泽东的第二个思想就是民本思想,由此他说,人民是胜利之本。这两种思想始终贯彻毛泽东的整个政治生涯,这两种思想在毛泽东无论在同帝国主义斗争中,还是在处理国内的各种问题上都有大量的体现。

毛泽东始终表里如一,人们怀念他,不在于他的无人能及的身份地位,而在于他内心深处始终有着人民。

欢迎访问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taratsky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