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诞生是近代史学习与反思的产物
中共诞生是近代史学习与反思的产物
学习型政党的内涵的里面,首先,我个人认为啊,中共的诞生就是一个中华民族不断学习与反思的产物。大家都知道,近代史有一个著名的鸦片战争。通过这个鸦片战争,我们事实上得承认,中华民族被列强打败了,战败的耻辱和震撼是空前的。那么中华民族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我个人看法,是通过反思的,是通过学习的。这个反思、学习分两个层次。一个是统治阶级内部,一个是统治阶级外部。统治阶级内部表现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统治阶级外部表现在太平天国起义和辛亥革命。
中华民族当时被一仗打败以后,首先在统治阶级内部开始思考为啥会打败,他们的学习结果就有一个认识,认为中国所以失败呢?用魏源的话,就是咱的武器不行。魏源当时提出要干什么呢?我们从此以后要师洋人的长外,“师夷长技以制夷”,就是说用他们先进的方法来反对他们。就是说,学习他们的技术。那么,这个提法,在中央内部,满族的代表是奕䜣,汉族的代表是曾国藩、张之洞,是认同的。他们的基本观点就是说要学西方,学习什么?主要是学习技术,要造枪、造炮。认为过去打不过人家是咱们武器不行,为啥我们武器也造不了呢?我们的现代人才没有,光学那个八股文不行啊。要学习一些西方的文化,要引进一些数学啊,现代的学科,办一些学校,办一些企业、工厂,也办一些造船厂。洋务运动经过他们这几个人提出以后,满清贵族政府也觉得同满族统治不相冲突,结果形成了影响近代史很大的洋务运动。这个洋务运动做的规模有多大?从经济上来讲,中国已经达到在亚洲第一的水平。就是说我们的舰队不论是从吨位,还是从这个武器装备上来讲,还是从这个人员配备来讲,是亚洲老大。洋务派派了不少留学生出去回来,充当他们舰队的核心领导。从表面上看,好像是中国强大了,学西方很有成效。那究竟这个洋务好还是不好?搞洋务运动的都说搞的好,也有人有怀疑的,可是任何事物都得经过实践来证明它正确与否。结果后来发展到和日本帝国主义(当时的军国主义兴起以后,他们也在世界上异军突起)发生冲突,日本离咱们比较近,就和满清政府在殖民地朝鲜问题上发生了冲突,争夺朝鲜的殖民地。然后,跟我们打大仗,叫甲午海战。这个甲午海战,大家也都知道,咱们号称强大的清朝北洋海军主力被歼灭了,从此一败涂地,一蹶不振。那么这种失败,是影响中国的,是沉痛的。那不少人就想了,看来学洋枪、洋炮,咱们学技术也不能救国,中国还是败了,怎么办啊?就进一步思考下去。
那再进一步思考,有人说中国是政治问题。这时出现了两个代表的人康有为、梁启超,他俩个人就认为中国的根本问题是政治制度问题,你光造枪造炮,政权腐败,到最后,枪炮也使不好,所以他们就发起一个百日维新政改。百日维新的目的就是向日本学,向英国学,搞立宪。就是国家的本质不变,还是归清朝满族贵族集团,但是呢,在具体施政方针上,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经验。也就是西方的政治制度我们要学过来,这个和洋务运动有不同了。洋务运动有高层广泛支持,在统治阶级内部是没有人跟它争论的。大部数人支持这个洋务运动。可是百日维新,政治改革问题,冲突就大了。就像现在一样,你搞经济改革,你怎么引进西方技术,这个党内非常少争论。可是,现在你说要向西方学习,政治要民主化,按美国那三权分立来搞,那争论就大了。当时,清朝政府内部贵族集团,就满族为核心,就认为这样改革危及满族政权的利益,因此满族政权的代表人物慈禧太后反对,在我们后人,往往把慈禧太后说的妖魔化一点,其实,我客观的看,她也就是一个满族贵族集团的代表,她的所作所为是代表满族贵族的利益,而光绪皇帝呢,是不代表满族利益的,是代表整个民族利益的。这样呢,就少数民族满族和整个国家民族利益发生了冲突,最后,满族贵族集团选择了本民族小集团利益牺牲国家利益,发动了政变,废了光绪皇帝,把他囚禁起来,然后参加变法的康有为、梁启超知道消息以后流亡国外,跑了。那么,谭嗣同没走,他和刘光第等“六君子”被斩首,在菜市口杀头了。这样的一种血腥政变,就终止了中国满族政治改革的进程。
就是说,鸦片战争后,统治阶级内部有两个大的改革,一个是洋务运动,一个是戊戌变法,一个是经济改革,一个是政治改革,全部破产了。那相当于拿改革开放的中国相比,改革开放经济改革有分歧,有人说成功了,有人说不成功。政治改革没有展开,但有苗头,像胡耀邦啊、赵紫阳啊,包括像现在《炎黄春秋》那几个老同志,包括体制外的那些自由主义分子,他们都在吵吵,就是说,中国的一切问题,他们承认现在社会腐败,官僚腐败,社会风气不好,问题不在资本化,问题出在政体上,中国共产党独裁,共产党要下台,军队要国家化,要去政治化。他们这套东西就是和满清洋务运动后期,康梁变法前期,历史背景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这是我讲的满族在鸦片战争以后,统治阶级体制内部进行了两次反思。
体制外,社会、老百姓,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而且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第一个斗争起来的是太平天国,太平天国的起义领导人洪秀全,他是一个书生,当然,他那个水平考不上举人,考不上进士,就是满族八股文可能写得不好,当时后门可能也比较厉害,他老考不上,最后也着急,官迷嘛,后来对清朝政府特别失望,大病一场。后来他在路上看了一本书,就是西方传教士搞的宗教那方面的书,加上他自己深入的研究,他觉得可以利用,他觉得中国得有一个信仰,他把西方的上帝改造一下,自己装神弄鬼,就说他托梦了,他是上帝的儿子派他到中国来解救中华民族的,中华民族是被妖魔统治的,谁是妖魔?清朝政府就是妖魔,然后要率领上帝的臣民们要斩杀妖魔,建立天国,天国就是太平天国。他这个想法,有两层意思,一层带有农业社会主义的性质,他搞均田,搞男女平等啊,就有原始社会主义的性质。二层是他弟弟洪仁玕后来搞那个《资政新篇》,那个是一个重要的纲领,那个里边实际上反应了资本主义改革的性质。洪秀全的目的,一方面中国要推行社会主义,另一方面,也利用资本主义的长处,为他的太平天国服务,这是整个太平天国纲领。可是他这个社会纲领,在实行过程当中很艰难。他不像现在有网络,有这个平台,有电视啊,电话、报纸等。他是搞言传身教的,一个一个人的发展,一变二,二变四,四变八的增长,最后他经过千辛万苦发展到广西的时候,实际上骨干不到两千人。这时候,由于叛徒等内部问题,迫使他提前发动了金田起义。结果他自己也没想到,这起义几千人闹腾以后,迅速膨胀,因为社会整个是干柴烈火,迅速扩大好几十万,使他的太平天国农民组成的军队,和清朝所谓正规军作战,所向披靡,很快打到了南京,建立了农民阶级的政权,叫天京。
进入天京以后,洪秀全由于各种原因,一个是帝国主义它唆使满清政府,再一个满清政府也意识到了严重性,它起用了汉人,原来汉人不许掌握军队的。当时,起用了曾国藩、李鸿章等人,汉族人充当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
这样呢,他受两头夹击,这本来就很困难,这样的困难本来是可以克服的,形势很好,当时,已经进行了北伐和西征。可是呢,这两股部队,在顺利发展的时候,太平天国内部出了问题,内部问题出了什么问题呢?就是内乱,这个内乱主要表现在一把手和二把手等核心发生分裂。
二把手杨秀清,他在起家的时候,在政治上他是二把手,但在能力上,他许多事他个人的军事才能和组织能力都比较强,是一把手。洪、杨矛盾有渊源。早在广西时,有一次洪秀全不在家,太平天国内部发生一种事件,控制不住。当时大家都信上帝,杨秀清就弄了一次宗教把戏,按说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就是冒充天父下凡,这里边出了个宗教辈份问题,洪秀全是老天爷的天子,上帝的儿子,他呢,就冒充天父,他在政治上是低洪秀全一级,他在宗教上冒充的结果是高洪秀全一级,但当时起的作用是把军心稳定了。洪秀全回来以后也不得不认这个账,从此在宗教仪式上,往往杨秀清占了上风。这个问题,由小到大,发展到一片大好形势的时候,看到胜利希望的时候,就在内部发生利益冲突,比如说,杨秀清他在起义军内部,洪秀全是万岁,下边的各个王都是千岁,杨秀清是九千岁。差一千岁,他不满意,他有一次装疯卖傻的,当着大臣的面,突然就发作了,嘴里说代表上帝,意思你洪秀全,你看你这个儿子当的不怎么样,你看杨秀清功劳多大啊,整个天下都是杨秀清打的,你应该大公无私啊,你也应该封杨秀清为万岁啊。这种行为有点越轨了。当时呢,杨要打洪秀全扳子,由于众多将领和大臣跪地求饶,杨秀清没打。但这给洪秀全造成心理上的伤害比较大。再加上韦昌辉,太平天国起义的另一个领袖,他本身是个地主出身,他为了参加革命,他把资财全都卖了,打造武器,初期还是不错的。可是,就因为定都以后,这个官制啊,就是东王太霸道了,杨秀清他的车夫和韦昌辉的一个近亲发生冲突,最后杨秀清把这个亲威给杀了,这事是很不公平的,留下仇恨。韦昌辉就在中间挑拨,认为洪秀全不要让杨秀清这样下去,他要篡位,军队掌握在他手里头,那你只是个宗教领袖,不得不防。洪秀全考虑这个事是应该得制约一下,就密令韦昌辉等秘密回到天京以后,组织一支部队,加秦日纲大将,秘密发起突袭,就把东王杨秀清杀害了。但是杨秀清杀害了,按说不算什么,因为他一个人,作用就是个军事领袖的作用。可是,杀害杨秀清的部下,在天京杨的精英部队,有二万多人,这个损失就大了。反过来,造成太平天国内部军队一片不满。问凭什么把杨秀清杀了?洪秀全也觉得这做过了,洪秀全就不得不采取措施,想灭了这个韦昌辉。韦昌辉也想趁机把洪秀全干掉,独掌大权。之后,洪秀全调集石达开从外边回来,和其他的将领合围了韦昌辉,又把韦昌辉消灭了。这韦昌辉是北王啊,加上东王,太平天国核心死了两个。韦昌辉死以后,石达开又觉得洪秀全不重用他,洪秀全不放心军事将领,他利用他的哥哥,亲威当比较重要的位置的大臣,翼王石达开觉得没有前途,就率领二十万部队出走了,分裂了。
天平天国这次内乱,它没有被清朝打,自己残杀了,主力部队基本上都没有了。它最后就提拔一些年轻人,像陈玉成,都二十多岁当将领,李秀成,也不过是三十多岁。毕竟他们和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相比,远远是不行的,所以最后越打越糟糕,仗打败了。然后,洪秀全也病死了,整个太平天国全军覆没。而石达开逃跑的路上,在大渡河,也被追上,因为他老婆生个儿子,耽误几天时间,没逃出去,也被消灭了。就是说,民间的第一次学习探索,就是要用革命的方式来解决中国的落后和发展问题,失败了。
还有一个人,紧接其后,就是孙中山,孙中山这个人年轻时,也是抱满幻想了。我看过他写的上李鸿章书,给李鸿章写信,意思就是中国应该怎么样改革,结果怎么样?孙那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那套蓝图写给李鸿章,李鸿章连理都不理他,写了多封信都石沉大海,孙中山就发现清政府没有指望了,所以他觉得要像洪秀全那样,把清朝连根拨起,就采取彻底推翻满清政府的政策,他在外边组织政党,叫兴中会,后来成为国民党。这是另一股力量来推翻清朝政府,也是一种反思,也是一种学习,孙中山学西方是全面的学习,孙中山学西方的政治制度,权力分立,三权分立,学习议会制度,学习工业发展制度,就资本主义整个市场经济制度。可是孙中山他也没料到,当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成功以后,袁世凯呢,北洋军阀,窃取了革命的成果,袁及后边的他那些大将,北洋军政府,都是挂起民主共和的旗号,实际上是一个专制独裁的政团。那么,他在南方想发动北伐,讨伐北边的军阀。他又进一步学习思考,觉得单靠资产阶级不行啊,那么还靠谁啊?他又发现前苏联了,就是十月革命,列宁搞这个依靠工农大众不错,所以他又提出新三民主义,也叫“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
所以,清朝当时末期,统治阶级内部的两次大反思,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体制外的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这两股潮流最后在这个基础上出现了一个新生的力量,就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就李大钊、陈独秀他们率先就考虑救国的新方式,因为他们发现国民党,资产阶级、资本主义救不了中国。你说满清不行,但那时候百姓还基本上安居乐业不说吧,还不至于颠沛流离。满清政府被推翻之后,中国陷入空前内战,老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土匪到处都是,军阀到处都是,那么,这个学资本主义不能救中国。于是就有人提出了中国只能走俄国人的道路,走社会主义的道路,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那其实就是共产党早期几个主要的人的反思,加上学习西方马克思列宁主义,形成了一个中国共产党。这是我讲的第一个。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的出现,他本身来说,是不断学习反思的产物,是中华民族在自己这块土地上不断探索的产物。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合乎历史逻辑的,因为你洋务运动不行,你戊戌变法也不行,你辛亥革命也不行,你太平天国也不行,那我们就采取搞共产党行不行?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因此,另探新路,学马列成为一种新思潮。
(摘自秋石客《学习性政党的内涵与外沿》讲座)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