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养不教,谁之过?

火烧 2010-10-16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养不教,谁之过’展开,探讨母亲在孩子教育中的关键作用,引用多个传统故事说明教育责任,同时分析社会环境和执政党对道德风尚的影响,强调教育失误与腐败问题的关联。

  养不教,谁之过?

    至今还记得小时候大人讲的一个后来知道是流传甚广众所周知的小故事:一囚犯将被砍头时竟向母亲提出要再吃一次奶,结果咬掉了母亲的乳头。还说他之所以落得今天的下场,完全是母亲对他从小娇纵溺爱的缘故。还有一个故事叫《孟母断杼三迁》的,更记得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岳母刺字》,后两则都是说母亲的教育成就了伟大的人物。
    社会中也有许多例子可以证明在教育孩子的这个问题上,母亲的责任和作用一点也不比父亲小。这一点从古人说的一些话里也可以看得出来。如“相夫教子”,“贤妻良母”等等。这个“良”,我想肯定也包含了“教子”的内容。
    古代和现代的男人们有不少都是忙于外面的事情,因为他们承担着养家糊口的重任。当然,也有不少不负责任的男人是在外面吃喝玩乐鬼混的。这样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就基本上全在妇女的身上了。而古代的妇女更是长年在家和孩子在一起的,她们对孩子的影响远比父亲要大得多和多得多。
    等等这些都说明了母亲在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着怎样重要的作用。
    我想,《三字经》里之所以说“养不教,父之过”,而将生养子女的母亲完全排除在外,大概就是这方面的原因。
    当然,这只是大抵如此,因为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如上所说也是绝不可轻视的。
    尽管孩子的品德作风习惯的养成跟童年少年受到的各种教育和影响有着重要的直接关系,而家庭父母首先是责无旁贷,但也不能把事情绝对化了。因为事实上有许多孩子在思想信仰上不受其父母影响而坚持要去走自己的路。
    这是因为一个人的成长除了父母的言传身教之外还有老师,同学,朋友,尤其是社会的影响。
    因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他自己的选择。
    因为“存在决定意识”里所说的“存在”是由各方面的因素组成的。
    家庭学校是孩子成长的小环境,在这个环境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老师和家长。
    社会是孩子成长的大环境。
    而这个大环境对小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又是无论如何也不可低估的。
    那么,在这个大环境中起决定作用的又是什么呢?
    是执政党和政府。具体说就是其党员和干部。
    他们直接地引导和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其中就包括道德和风尚。
    所以斯大林说:“干部决定一切”。
    所以毛泽东说:“干部是决定因素”,强调“党员应该成为…模范”。
    也因此胡总书记才说:要“知荣明耻”,要“权为民所用....”。
    然而,令人遗憾的现实是由官场而泛滥社会并影响社会各个领域的腐败。
    这个问题谈了近三十年,也反了近三十年,后来竟变成了“长期,艰巨和复杂”的东西。
    邓小平在八十年代就说过:“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
    奇怪的是,这个失误多少年来怎么还没纠正呢?
    由于没有纠正,便使那些已经成为“模范”和应该成为“模范”的人们,竟然变成了令人痛恨的骄奢淫逸的腐败分子和巧取豪夺的恶霸强盗。这又是谁之过呢?
    是《三字经》说的“养不教,父之过”么?
    那谁为其父?
    党和祖国在所有颂扬的诗词和歌曲中,都被比喻成母亲而非父亲。
    莫非,他们如此肆无忌惮地胡作非为,而且屡教不改,是因为没有父亲严加管教的缘故?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