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央行又在玩紧缩货币

火烧 2010-05-03 00:00:00 时代观察 1032
央行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引发市场对紧缩货币的担忧。文章分析紧缩政策对经济、股市及房地产的影响,强调货币流向与投机关系,指出普遍紧缩可能抑制实体经济,呼吁针对性调控。

央行又在玩紧缩货币

五月二日,央行又宣布增加存款准备金率0.5%,致使当前的存款准备金率高达17%。2008年6月7日在“两防”政策下曾将存款准备金率由16.5%提高至17.5%,造成股市极大恐慌,创单日下跌7.73%的近年来下跌最高幅,国民经济增速由此直线下滑的情景人们仍记忆犹新。2008年“两防”政策保持期很短,至2008年9月25日,在严酷的经济现实面前不到一年就被迫放弃紧缩的货币政策。但是,人们好象并不长记性。在西方货币主义门徒把持下的中国经济似乎又要经历一番折腾。

如果说在负利率的情况下,少量的加息并不一定能收到紧缩货币的效果(虽然降低了企业的利润,但可能会加大热钱流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则是实际性的货币数量性紧缩。当然,如果基础货币量增加(例如外汇占款的增加)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只是降低货币的流动速度(其理论原理请参看《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第三章第五节),其所降低的货币乘数会因为基础货币的增加而抵消。在没有基础货币的核心数据的情况下,其紧缩货币的实际效果外人是无法具体估量的。

但是,近年来的世界经济运行的客观事实反复证明,货币的M2增量与经济的活力与热点相关,与通货膨胀(CPI、PPI指数上涨)已经不构成直接的传导关系。否则,去、今二年美国的天量货币发行,如果依据货币主义的理论通货膨胀率岂不到天上去了?我国去年M2也是前所未有的增量,但必须看到,资本是以利润为导向的,哪里有利益,增量的货币才流向哪里。去年的股市处于低位,投资股市资本的边际收益高,只有增量的货币才能使股市产生一波恢复性行情。但从去年下半年至今年上半年调控的房地产政策出台之前,由于管理层在股市放水,股市投资收益可言,投机资本则打死也不进股市而拚命挤向房地产投机。没有人会因为货币政策的宽松而贷款去购买推高CPI指数上涨的食品与衣服。此明显说明,超量的信贷货币与投机有关,与通货膨胀率不是直接的关连。

相反,在当代“双轮经济”构架(有关“双轮经济”的定义与运行原理请参看《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不要望文生义)条件下,货币是不能轻易紧缩的,紧缩的货币政策会通过股市产生负方向的放大作用,从而引发实体经济萎缩,严重时可引发实体经济的危机。去年今年以来信贷货币大量流向房地产,是房地产政策出了问题而不应责怪宽松的货币政策。其对应之策应该是针对性的收紧房地产贷款、打击投机的货币政策(请参看蔡定创《当前房地产调控政策误区》一文),不应该是普遍性的货币政策。如果是用普遍性的紧缩货币来应对房地产投机,即使是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99%,只要有一元钱的贷款从银行流出,其也会优先跑到房地产中做投机,而生产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贷款则总是被银行排在最后榜上,稍有货币紧缩就深受其害。在这种现实的的情况下生产性企业还要不要?而股市则会通过信心指数将这种紧缩信号成十倍地放大。因此,普遍性的货币紧缩既不能紧缩热钱的投机、又不能阻止货币流向过热门的部门,而只能紧缩实际的经济发展增速。这已经被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实际所证明,只能那些迷信教条的货币主义的门徒视而不见。

笔者从2007年来就发文反复强调,由于当前的世界已进入资源经济的时代(见蔡定创2007.06《资源经济》论》),而资本主主也已由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进入到国际垄断金融资本主义的新阶段(此一阶段的特性在我的《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中已作了初步的论述),此一时代特征与资本主义的发展新阶段,决定着我国当前经济体内的通货膨胀也有着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时代特征。巨量的国际金融资本,已形成了对国际金融的垄断,可以运用国际金融手段任意地操控资源性的产品的价格,对我国的通货膨胀的指数施加影响。从2006年开始,我国的CPI、PPI指数上涨具有明显的国际输入性。去年以来,美国经济虽然处于复苏中,但国际原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进口的价格都已翻倍,而且继续上涨之势头也是眼见的、无法抗拒的。《输入性通胀不可制,发展才是硬道理》(此为蔡定创2007年7月的一篇文章题目),如果以紧缩国内的货币来阻止这种输入性通胀,就如站在升降机里的人为阻止人体的上升而砍掉自已一截身体一样,明显是十分愚蠢可笑的行为。当然,也不排除一些人有意以反通胀为口号,从而起到阻止劳动者增加工资的实际,因为,增加劳动者工资也必将引起CPI的指数走高。事业单位工资改革三年不成就是明证。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