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从顺溜当排长到县委书记升副厅

火烧 2009-08-11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文章通过电视剧情节与现实政策对比,探讨干部待遇变化与升官激励机制,分析县委书记升副厅现象,反思吏治问题与体制内改革方向。

闲来无事,看《我的兄弟叫顺溜》,有个顺溜当排长的情节有意思。这个情节有两个表现,一个是当排长后床铺宽了半尺,而且多了一双布鞋和一顶军帽。顺溜对这事很诧异,我觉得很假,因为他天天和排长在一起,“干部待遇”的事他不可能不知道。再一个是他到他姐家炫耀自己当排长,再一次强调多了一双鞋和一顶军帽的事,这事倒是让人感到质朴。不过编导有意识的突出这事,恐怕也是意味深长。 

近闻有8个省实行县委书记升副厅,湖南最近一次就解决了19个县委书记副厅级待遇,意在稳定基层队伍,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初衷可嘉。省里市里的事情我不知道,但县里的事略知一二。以前人民公社里享受副科以上待遇的干部屈指可数,但现在一个乡镇享受副科待遇以上人员迅速增加,有的乡镇机构也不断收归县部门管理并升级,乡干部也开始享受副处级待遇。县机关,以前也就是一正两副或三副,现在享受副科以上待遇的人也迅速增加(比如我参加工作时局里就一个局长,两到三个副局长,而现在局里一个局长一个书记三个副局长,还有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工会主席等,还有几个享受副科级待遇的),在正科内部机关里把原来的股室升级为副科的也有增加的趋势,副科待遇人员按班子成员职数比列配比。这些人自然享受“干部待遇”。

现在从上到下在机关开展“四治”活动,即治“懒、散、玩、浮”,解决干部工作纪律松弛、工作不在状态、没有激情、执行力不够的问题。干部为何没有激情、不在状态,有人在人民网撰文,指因干部用人机制有问题,挫伤了一些积极苦干实干干部的积极性。现在我们用升官来稳定基层队伍,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其积极作用有多大恐怕还有待实践检验。个人认为是吏治的一个不祥信号。本人有种感觉,也许是个错觉,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对干部给官位以激励如果适当则有利,如果泛滥则成灾,恐怕是原则性和进取心丧失的开始,是吏治松弛的端倪,毕竟官多为患。咱不讲“斗私批修”,就人性来说有时就是欲壑难填、得陇望蜀,且“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不解决理想信仰这类思想精神问题,不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光用宽半尺的床和多一双鞋一顶帽子的办法来激励恐怕是牧人乏术,可能会安抚一小批,伤害一大批,后患无穷。

《我的兄弟叫顺溜》的生活我是没有经历过的,只能从文献资料和影视资料里了解。这部电视剧和以前电影有所不同,以前我们的电影互称同志,现在电视里叫弟兄们,和国民党部队的叫法基本上是统一的了。真是风水轮流转,各领风骚几十年啊,这不,我们现在叫我们的领导很多地方不是也不叫同志而叫老板或老大吗?我想这种称呼的变化和我们把县委书记升副厅会不会有联系呢?毕竟大家都是“兄弟”了啊。

看到六分区和日本人在后岗打了那么一次上规模的惨烈的战斗,我想新四军应该有八路军平型关那样战斗的原型,我就到百度和谷歌去搜索了一下新四军抗日的战绩,结果消灭伪军和日军是不少,但上规模的歼日战役战斗除了韦岗战斗外,其他硬是没找到几个具体的实例。我想其实这也不影响新四军的声誉,符合当时游击战的特点,以一个弱小且经历了皖南事变挫折的小股军事力量去和当时还很强大的日军打阵地战,我觉得是不明智的。斯大林对到访的毛主席有句话“胜利者是无可指责的”。我想,我们作为战胜国,为了收视率或为了爱国主义教育,提振民族信心,把戏编得好看点是可以理解的,不过不要遗毒青少年,蒙骗不明真相的群众。我还想,要是我们的官员为了半尺宽的床和为了那鞋那帽,也跟编导一样把自个的政绩整的跟后岗战斗一样,那就恐怕没有我们看电视那样轻松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