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对某国学学者“和谐论”的批判

火烧 2009-08-11 00:00:00 网友杂谈 1037
文章批判某国学学者提出的和谐论,指出其缺乏理论深度与现实分析,强调和谐建立在斗争基础上,反对无原则的和气,同时指出部分学者对周易哲学理解不深,引用不当。

“和谐论”?你见过和谐吗?

“和谐”是有限的和谐!

和谐的状况,是在正面的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力量努力维系的结果,老子的“善者不多”论早讲过了,你不是读过“矛盾论”吗,毛主席对于事物发展进程原理的原话,你还记得吗?

和谐世界是必要的。但是和谐世界是斗争争取来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努力维系这个力量,才能达到和谐;反动的力量一直存在着,只要当你一放松,反动的力量就会发展了。所以,和谐是建立在不停息的斗争的基础上,你见过静止的和谐吗?静止的,无原则的,一味忍让和口头的抗议,实质的行动上也无建树的和谐,只是故意的一团和气而已,其本质就是要出卖正面意义上的利益。

当今中国社会所呼唤的“和谐论”,其提出原因和实施过程各有其特点。一个没有深入学习过政治学、经济学以及中外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一个没有理论联系实际,具体的现实的分析当今中国问题的人,是没有资格谈“和谐论”的,至多也是人云亦云的闹笑话而已。

我们国家提倡建设“和谐社会”以及“和谐世界”,本质上是因为出现了“不和谐”。现在很多所谓专家跟着高唱“和谐”论调,其专家的“知识”准备与“思想”准备到底有哪些姑且不谈,但就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层面上分析之,也是一知半解而已,如果不是“知识”准备不足或是“思想”路线错误的话,那他就是在故意为之,为何要这么做呢,就要看他用心所在了。但看了他的文章,就知道他的专家身份和利益代表很值得怀疑。

现在很多学者已经重新开始重视《周易》了,对于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不乏真知灼见者。《周易》哲学思想的重点之一就是“和谐”,但是这个“和谐”是和矛盾的斗争运动是对立统一的,《周易》里的“和谐”也没有讲静止的“和谐”,所以儒家思想的“和”也不是没有条件的。儒家以《周易》作为思想发挥的根本出发点,作为“五经”之首,孔子晚年读“易”而韦编三绝,深刻领悟和发挥了“和”的内涵,后世儒家继承者总结树立的“中庸”之道从来不是妥协的无原则的“和”。而我们现在有些学者甚至连这些最重要的中华典籍都没读过,或者囫囵吞枣,不解其意而随意引用,他只知“周易”在讲“和”,到底在怎么讲“和”,有哪些卦是在讲“和”的意义,“和”在整个“周易”哲学里是怎样贯穿在其中的,又是怎样的阴阳辩证的斗争着存在的,一知半解。

现在有人沽名钓誉,拿“文革”的动乱和现在“和谐”做对比,夸赞当世之“和谐”。一个对政治经济学,对唯物主义辩证法根本不懂的人,一个对当时中国上层建筑领域里的情况一无所知的人,也张口闭口说“文革”是害死人的政治运动。凡是有头脑的人,凡是用现在的社会现实来思考过去的道路的人,已经发现,高喊“文革”错误的人其实是最应该被打倒的。他们仅用身心收到的痛苦,仅用一己之私来评价“文革”,这些人的后续的行为已经充分证明当初没有冤枉他们。

“文革”的影响应该是说世界性的。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当代发展的根源之一就是充分吸收了毛的“文革”思想,在民主与法制、政治与福利上给予人民一定的享有权利,并陆续的深入改革了官僚体制作风,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深层次结构,进一步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使得欧美资本主义在战后的发展更进一步。“文革”的发动有他的政治经济学与思想实践的观点与当时上层建筑领域的情况的,诚然,“文革”被一些人利用而使得斗争扩大化残酷化了,但也没有像后来人们所说的那样黑暗吧,是人都被打倒了,是物都被推翻了,好像中国那时候已经成了地狱世界的模样。这明显就是在抹黑“文革”思想。当今买办与精英阶层避而不谈“文革”目的与世界性影响的积极作用,只高呼自己当初关在“牛棚”里怎么受到“虐待”,实际上只是劳动而已,和做大官,有房有车有服务员来讲,劳动真的吃不消。你这个“皮肉之苦”,相对于你的所言所行,特别是后来“改革开放”后走上与人民和国家实质上为敌的阶层的时候,可否想过你当初被“打倒”是多么的应该啊。现在不是有些知名学者说出来了吗,说自己当初就是想走资本主义道路,一心向往资产阶级法权理想,但被打倒之时痛叫冤枉,“平反”之后,疯狂反攻倒算,疯狂压榨人民,荣华富贵,作威作福,其丑恶嘴脸暴露无遗。

“改革开放”永远是正确的,毛周等人一直在改革开放,一直在解放思想,一直在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自然也是正确的,但30年来,我们国家的经济进步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甚至就是在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的基础上换来的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换来了新的最大的不公平。按唯物辩证法“否定之否定”定律来看,建立在不公平上的广大的无产阶级是社会暴力革命的先锋者,不要小看了在社会主义阶段中,无产阶级继续革命的能量。“石首事件”和“通钢事件”难道不是人民群主的自觉斗阵吗?局部代替不了整体,但是局部在一定条件下能充分的反映整体。历史唯物主义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这样下去,社会的最终发展仍然是在斗争上的曲折的前进。这里的“和谐”从何而来呢?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