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国威丧尽轻言谈判

火烧 2009-08-0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批评中国过度示弱,放弃国防力量,依赖谈判解决国际争端,导致领土被蚕食。强调国威与实力是和平基础,反思韬光养晦政策的弊端,呼吁重视国家主权与尊严。

国家自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国家之间相互争夺领土的斗争从未休止。国家之间的斗争是绝对的,和平是相对的。国与国之间国势均衡,就会出现相对和平,而一旦失衡,就会出现争端。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在这种环境下,国家为了生存不被淘汰,都拼命增强实力显示强大。所以有实力的都张牙舞爪,没实力的也会大声吼叫以显示不好惹。唯独中国违反常规,放弃斗争,拼命示弱,一味强调中国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见人不是长期战略伙伴就是同志加兄弟,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抢不争夺,占不还击。弃强大国防力量于无作为,单纯靠谈判来解决国际争端。大凡行为不合常规超凡脱俗者不外乎两种人,一种是特别高明,一种是特别愚蠢。这里就有必要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中国的这种举措是特别高明还是特别愚蠢呢?单纯靠谈判能解决中国边界紧张局势吗? 

纵观历史,弃强大(占优势)国防力量于无作为,单纯靠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难觅。失威被迫靠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的倒不乏成例。北宋重文厌武,边备空虚, 

惯用谈判分疆裂土来解决边界争端。结果酿成靖康之耻,二帝北辕。晚清政府腐败无能,不御外侮,靠谈判签丧权辱国的条约苟延残喘,结果导致山河破碎,国无宁日。国民政府弃东北,让华北,并没满足日寇的的欲望,反而成其增长实力基础,结果酿全面抗战的战祸。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国与国之间的对话从来都是靠实力说话,软弱无为是惹祸的根源,强硬有为才是和平的基石。谈判是以国威军威为基础的。失去国威军威的谈判只能是丧权辱国的城下之盟。条约协议只是强者既得利益的保障,但决不是束缚强者得寸进尺的绳索,也不是保护弱者利益的护身符。失威则失利,国威丧尽轻言谈判祸国殃民。  

三十年改革开放是以“韬光养晦”为既定国策。自锁国力,一味示弱,国威丧失殆尽。主观愿望是想争取和平发展的机会。由于违反客观规律,结果事以愿违。我们要和平,人家硬不让你和平。晚清还只受辱于强国,对弱邻还维持大国的尊严。现在中国受强国欺不说,连阿猫阿狗列弱都敢骑在中国脖子上拉屡撒尿,还不断发出威胁性挑衅。是可忍,孰不可忍。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中国人不反思“韬光养晦”既定国策有问题,反而变本加厉地“韬光养晦”,面对列弱入侵蚕食我领土,侮辱拘押我国民。除了有气无力地说几声抗议,就是要和人家谈判。在我方国威丧尽,敌方已事实占领的情况下找人家谈判,除了丧权辱国外还会有其它结果吗?  

有人认为,黑瞎子岛和中越陆界是靠谈判解决争端的成功范例,可以推而广之。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反思中国现在的价值观和是非观。改革开放已从根本上颠覆了正常的价值观和是非观。现在的中国看来,只有眼前利益值钱,国家根本利益都不值钱,为了GDP,可以置国家长远根本利益于不顾,国家资源可以贱卖,国家尊严,民族意识,国家主权,意识形态甚至包括党的信仰,党的事业,民心军心都成了交易的筹码。中国已习惯于只算进帐不算出帐,只有成功没有失败。按这种价值观和是非观看两谈。那肯定是成功的。如果按正常价值观和是非观看两谈,就会得出相反的结论。我们要回了半个黑瞎子岛,却永远失了另半个黑瞎子岛和唐努乌海梁17万平方公里土地。长远来看是吃大亏了。中国和越南的陆界划分具体得失不是我等之人详知的,但中国和越南主要争议点在南海是不争的事实,在南海未定就匆忙划定陆界等于默认了越南对南沙的侵占。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现在听说要和印度划界,在中国国威丧尽,印度已事实占领,大军压境的不利条件下,用崎形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去谈划界,是极愚蠢的举措,除了丧权辱国还会有第二种结果吗?  

有人说,用一点用不着的土地去换取和平发展的机会化得来。这是割肉喂狼的思维。这一招我们祖先用过。晚清政府割一块肉(签一个《南京条约》)喂狼,以为从此天下太平,结果引来群狼争相抢食,先后签订三千多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山河破碎,国不象国。今天的中国狼烟四起,列弱争食我中华大好河山,面对这种险境。中国竟宽怀大度于凡尘之外,自锁国力,面对侵略不抵抗,不争夺,幻想用割肉喂狼的“高招“来换和平,这无形中首开中国领土,谁占领,中国就承认的先例,这等于说越南占南沙我认可,占西沙,我答应,要海南岛,我欢迎。还有我们以几十年不等出让的土地将来也可成国中之国。叹我殃殃中华大国,庙堂之上除了卖国败家外别无良策。悲哀啊,我可爱的祖国!  

有人说,“韬光养晦”是是大谋略。仅就“韬光养晦”词典解释来看,有这么一说。但“韬光养晦”有一个前提是亡了国或国力(国防力量)极弱。“韬光养晦”的过程应是越“韬”越强。改革开放前中国国力强大,战无败绩,“韬光养晦”的前提不具备。“韬光养晦”前,中国从不惧强敌,老虎也敢打,现在是见了老鼠都害怕,这韬得那门子光?养得那门子晦?“韬光养晦”和“双蠃”,“大谋略”,“大智慧”之类的的不实之词一样,不过是掩盖腐败无能,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遮羞布,是麻醉自已,忽悠百姓的精神鸦片。中国的百姓并不奢望政府有什么“大谋略” “大智慧”,只希望政府多一点正常思维,少做一点遗害千古的事就烧高香了。 

有人说,靠谈判解决边界争端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上上策。这是滥用曲解《孙子兵法》的典范。“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前提国威军威足以使敌方丧失抵抗意志,而不得不弃戈投降。如北平和平解放,就是在我军倚辽沈,淮海两大战役的之威,仗29小时拿下天津之势,迫使傅作义集团感到无任何取胜的希望的情况下取得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胜利。今天的的谈判倚什么威?仗什么样势?难道说就靠几句抗议呀,伤感情呀,打仗对谁都没好处之类的废话就能屈人之兵?这是其一。其二,我们是在对方重兵压境侵占我领土,我们未放一枪,未作任何抵抗的情况下和对方谈判,不是屈人之兵,而屈服于人之兵,军事上叫投降。  

寸土寸血,任何国家都把领土主权看得比生命更重要,领土主权神圣不可侵犯是普世价值观,唯独中国把领土主权视为草芥,听任他人肆意践踏,把它当废品随便处理。任何国家都会把爱国思想作为意识形态主流。唯独中国爱国思想只能在民间涌流,占据主流地位的是崇洋卖国的一遍喧哗。在中国,对身居庙堂之上的“精英”们谈爱国,无异于对牛弹琴。在这里有必要向“精英”们敬上一言,你们坚持的“曲线救国”的理念不是普遍真理,老百姓不认帐。官是流水的官,民是万岁的民,行事可以不为国家考虑,总得为自已的子孙后代考虑,你不怕将来他们在人前人后抬不起头吗?你知道中国为什么会爆发“五四”运动吗?你难道要步曹汝霖,章宗祥的后尘吗?今天的民智比“五四”时代高得多,你有几成把握忽悠得了?你能自信你的智慧代表中华民族的顶峰,你办不到的子孙后代也办不到吗?被占领土你没本事收回来,你不可以“搁置争议”,留给后人去争嘛,为什要在国威丧尽,屈服于人之兵订城下之盟呢?这也是国人的“无奈之举啊”?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