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设网络发言人 为正视网民开了个好头
继广东省委办公厅推行“网友意见建议交办会”,实现“网络施政”后,近日广东省职能部门第一个“网络发言人”现身虚拟世界。(人民日报)
广东省工商局新闻发言人、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彭海斌说,以前遇到网民质疑、提问和网上求助,广东省工商局也一直在回帖和处理,但是处理人不同,留下的网名或域名也不同,没有一个统一的声音。而现在,“广东省工商局网络发言人”成为广东省工商局在网络问政平台上回应网友时统一使用的网名,代表了更权威的声音和更负责任的态度。
彭海斌说,大家不妨把“网络发言人”视作传统新闻发言人制度在互联网空间的延伸和拓展,其背后是一个完整的团队和制度,涉及网络信息的收集、整理、汇报、交办、回应等环节。“面对网民的‘放炮’、‘拍砖’,我们将以更诚恳更开放的心态回应网民质疑,尊重网民意见,绝不会回避。”
如何正视网络民意,是各级政府无法回避的问题。设立政府设立网络发言人,比之于消极回避、刻意扼杀网议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为政府部门正视网民开了个好头。
这里先需要校正一下“把‘网络发言人’视作传统新闻发言人制度在互联网空间的延伸和拓展”的说法,互联网不传统,因而网络发言人如果像传统新闻发言人那样发言,肯定会碰壁。说实话,中国传统媒体的遭遇,是网络的“反动”,
经济适用房摇号事件的“一分钟新闻发布会”。在网上,网络发言人发布后睡觉了,网民可能还在继续“开会”,议题还在朝着不可预知的程度前进。所以,政府网络发言人如果因袭传统,就无法与网民实现互动,也就根本无法达到政府意向与网络民意的良性互动的目的。网络发言人要被网民认可,必须弱化权力的光环,弱化权威的意识,以平等的心态对话,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发布的目的。
政府设立网络发言人的举措,最好是一种执政理念转变、执政方式科学化的自觉觉醒,千万不要是奔着网络“不可控”性来的被动举措。也就是说,设立网络发言人应该是政府正确认识网络、正确认识网民的第一步,而不是政府把网络纳入传统媒体轨道,实现网络全控制的第一步。如果一门心思想着控制网络,想把网络打造成传统媒体“在互联网空间的延伸和拓展”的产品,网民不会买账。说实话,中国传统媒体的遭遇,在网民眼里,简直是是网络的“反动”。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网络发言人,只能成为网民群起攻之的 “网特”。
网络对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谁也无法否认,谁也无法视而不见。中国步入网络时代后,政府在信息公开化、透明化以及反腐败、环境治理上能取得的巨大改进,这与网上日益强大的监督与批评功能的发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广大网民全方位的积极参与功不可没。有数据显示,中国网民总数已达到3.38亿人,成为名符其实的互联网第一大国。这3.38亿网民的存在,他们的想法看法,他们在干什么、准备干什么,是任何国家政府都不会忽视的。同样,任何控制、左右这3.38亿网民的念头,都是不现实的。
所以,诚心希望政府设立网络发言人,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有一个正确的前提,更有正确的跟进举措,能为中国的政治透明、信息透明带来新气象。
2009年8月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