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爱情的纯、浓和感动——读《贺新郎》
鹤龄同志驳斥彭明道“恶俗词解”,大快人心。作为80后,我喜欢主席的词,特别是主席的这首《贺新郎》。所以,我又一次从书柜上抽下公木先生著的《毛泽东诗词鉴赏》,翻到第257页,用心再吟读了一遍: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翻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今宵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恁割断愁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在主席的诗词中,这是难得的歌咏爱情之作。这首词也足以刻画,主席的柔情一面。主席也要经受悲欢离合,也有哀婉愁苦。不过,他更会将这份柔情融入改天换日的革命事业中,而不是消沉于悲悲戚戚里。
而且,在我心里,这首词是属于毛主席和杨开慧的,而不是彭明道诋毁的属于一个不相干的第三人。
每首词都有自己的意象,它能传递很多信息。这首词中的那句“今宵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霜”、“残月”不必多言;“东门路”以及“横塘”意味悠长。为何要提这么一条路,一方塘呢?因为这个东门路以及横塘(今天长沙的清水塘)就是当时中共湘区委机关所在地,那里至今还保留着毛主席和杨开慧一起生活的故居。这东门路,这清水塘,是词作的两位主人公,毛主席和杨开慧的“共同之景”,代表着很多共同的回忆。所以,我很纳闷彭明道之类,宁可虚构杜撰,也不愿做这么简单的考证。
彭明道说“人有病,天知否?”这一句好像“是屈大夫当年自沉于汨罗江前痛心疾首的天问,或是革命导师面对一大群热血青年的激情宣传。对着老婆或情人无端发出这样的嚎叫,真是离谱得很呢!”这只能说明彭明道根本没有看懂这首词!是的,这一句“人有病,天知否?”之前是“重感慨,泪如雨”。因为词人那时候是在离别之际,知己爱人就在眼前,自亦悲莫悲兮,“重感慨,泪如雨”是很自然的。到了1973年,词人再读到那句“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时,知己爱人已经不再在眼前。她在那里?词人也许这样问过自己。已经阴阳相隔,她已经在“云霄九”之上。这里的“人有病”的“人”,就是词人自己,“天知否”的“天”,喻指杨开慧。1973年的诗人,自己心事重重,忧心忡忡。词人想到曾经陪伴左右的知己、爱人、坚定的战友,也许有孤独,也许又痛苦,不禁呼喊,“我心里的愁苦,天上的你知道吗?”这不是“无端的嚎叫”,这是多么厚重的怀念和爱啊!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这是描叙杨开慧离别时的情形。彭明道说这样认为不对,他们不应该还有这样丰富的感情!因为“毛杨两人,却已经结婚四年,生有两个孩子了。至于这四年中他们夫妇的聚合分离,由于毛泽东为革命奔波,居无定所,已是十分寻常之事。”我只想说,只有感情丰富者,才能懂词,彭明道这样的话只能说明他本人的麻木和情感缺陷。为什么杨开慧这次要送别,原因是这次的离别比以往不同,词人要去上海参与国民党的一代会并留下任职,分开的时间比以往的小别都要长。年谱记载,词人这一去是一年未归,如果不是词人生病回湘养病,分开的时间将更长。杨开慧知道这一别将是很长很长的等待,一个22岁的女子,一个两个嗷嗷待哺的小孩的母亲,而且要支持丈夫的革命事业,怎么会不生这样细腻而复杂的情感?
杨开慧对词人的爱和思念是毋庸置疑的,并非如彭明道认为的那样,时间就能把它磨灭。在那一年后的第5年,也就是1928年,主席去了井冈山。杨开慧独自在湖南主持革命工作,在那一年写下了这样的手稿:“今天是他的生日,我格外不能忘记他。我暗中行事,使家人买了一点菜,晚上又下了几碗面,妈妈也记着这个日子”,“听说他病了,并且是积劳的缘故。这真不是个小问题,没有我在旁边,他不会注意的”。这是蘸着浓厚的思念一点点写下的手稿,也许她是想着有一天遭受不测,这些手稿能被主席看见,作为她在这些离别日子里心灵轨迹的见证吧!不过,令后人扼腕的是,这些手稿直到1982年才在杨开慧旧居的墙缝中被发现,若是早一些,毛主席还能看见手稿,还能体会到杨开慧将手稿塞入墙缝时的心愿。
词的末两句“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也是意味深长,1923年的诗人是这样写到的,“我自欲为江海客,更不为昵昵儿女语。山欲堕,云横翥”,这是词人将柔情融入改天换日、地动山摇、风云涌动的革命事业中。五十年后,1973年的词人,默默地把这两句改成“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为何这样修改呢?因为怀念和爱,因为终将把生命献给社会主义事业的决心!彭明道当然不懂这句词,特别这个“重”字,说“对着老婆讲“重比翼”是无端感慨,因为马上能把她接到上海”。这个“重”字,是这一阕最点睛的地方,让人唏嘘感慨。它与“人有病,天知否?”一起,都暗含着词人对阴阳相隔的杨开慧的无比思念。可以说,这首词不只是在1973年对原词稿的修改,而且被赋予了词人新的感情元素。一位老人,已经知道自己日薄西山。在热烈的社会主义事业中离开尘世,重新和知己爱人在云际比翼双飞,这就是这位老人的气魄、忧伤和浪漫!
一曲《贺新郎》,让我们懂得主席爱情的纯、浓和感动……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