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介绍马来亚抗英战争小说《烽火牙拉顶》 烽火中的牙拉顶:(一)起 义    出版消息:《烽火牙拉顶》

火烧 2011-06-09 00:00:00 文艺新生 1030
《烽火牙拉顶》是金枝芒遗著,讲述马来亚抗英战争中牙拉顶人民起义故事,展现当地人民英勇不屈精神与游击战争历史。

介绍马来亚抗英战争小说

             《烽火牙拉顶》

本书是马来亚文坛著名作家、老革命战士金枝芒(又名周力)同志遗著,从今日起,本刊将连载自马来西亚21老友网站的其中一篇《烽火中的牙拉顶》:

烽火中的牙拉顶:

(一)起 义

作者:金枝芒

1948年的“6•20”,英帝伸出了罪恶的血手,想一下子扼杀马来亚的革命。它在马来亚的土地上烧起了战火来。

在共产党的号召下,马来亚人民拿起了枪来,反击敌人疯狂的进攻。牙拉顶(Ulu Galas)人民以英勇的起义,站在这个斗争的前列。

当英帝宣布了紧急状态,实行全马大搜捕,它的枪炮已经对着马来亚人民的胸膛射击的时候,党派了彭亨州的州委老罗同志冒险赶到牙拉顶,和金祥同志开了一次会。老罗同志在抗日时期是开辟牙拉顶根据地的领导人之一,在那里一直工作到日寇投降为止,熟悉当地的情形;金祥同志是当时牙拉顶和麻拉坡(Morapoh)的区委,是当地的主要负责同志。老罗同志传达了党的指令,提供了一些原则的意见,告诉金祥同志怎样组织群众进行反英游击战争之后,就匆匆回去了;金祥同志则在牙拉顶和麻拉坡地区日夜忙碌地奔走了起来,召集抗日时期的老同志,拿起埋在地下的武器,以至在群众中“招兵买马”。

牙拉顶人民向来有英勇不屈的传统。远在百多年以前,牙拉顶人的祖先从南中国漂洋过海而来,从道北口(Tumpat)溯吉兰丹河而上,途中发现了金沙,住下来淘金、种植,赤手空拳地在杳无人烟的热带的原始森林里,披荆斩棘开辟出了今日的牙拉顶,创立了布劳(Pulai,布赖)、石山下、大谷斜、水心笆、欧罗心摩等十个山村,至今住有一二百家人,人口在一千左右,方园一二十英里。

牙拉顶地处深山,只有一条黄泥路通往毛生(Gua Musang,话望生),偏僻的和外界少有接触,人们说:“天高皇帝远”,牙拉顶人有自己的一套生活方式,甚至有他们自己的与众不同的语言。起初要防野兽的侵害,其后要防强盗的打抢,他们总得要武装起来保卫自己。因而,只要买得起枪的人家,家里总有一支枪,所以人们说:“牙拉顶的人是玩枪玩大来的”。事实也正是如此,牙拉顶人不但枪法准,而且给枪训练得很勇敢。

以前,日本鬼子来了,牙拉顶人叫做“豆腐兵”的英军,兵败如山倒,人恨爷娘少生两只脚,日本鬼子的影子还未来到,就争先恐后地逃窜到彭亨去;军车载的枪炮,沿路丢散着,没人管,强盗把枪拾了去,牙拉顶人也出去拾了些回来。

在日本鬼子占领的初期,人们什么营生都没得好干,强盗就活跃起来,三个一群,五个一队,以打抢为生。牙拉顶人措手不及,首先受到强盗的侵害。强盗使出箍头壳、装麻袋、淋火烧溶的树胶屎等毒刑,要牙拉顶人把金沙交给他们。这时候,牙拉顶人想起了自己的枪来,集合一些青年放哨,对付强盗;以后出了一个叫冯老盛的,他带着由一些山工组成的小队伍来到牙拉顶,以牙拉顶人为骨干,合并起来成立了冯盛部队,有二三十人,使得强盗不敢再来打抢。不过,和那时为数已达一、二百人的强盗队伍比较起来,他们的力量还薄弱,不足以保护全牙拉顶的人民。

于是冯盛部队派人去彭亨找抗日军,彭亨的抗日军派了几十个干部来领导冯盛部队,把部队改造为真正的人民抗日军,领导群众的抗日运动。接着,几百个日本鬼子向牙拉顶发动了进攻,冯盛部队以坚壁清野的方法来抵抗,第一次打了一个星期,给日本鬼子占领了布劳。但日本鬼子一直受到骚扰、狙击、粮食没有补充的威胁,住了几天把布劳放一把火烧毁了走掉。

牙拉顶人回来重建了家园,又受到敌人第二次的大进攻,但结果仍然一样,敌人又灰溜溜撤走了。从此,一直到它投降的差不多3年的时间内,日本鬼子的猪鼻子再也没有、也不敢闯进牙拉顶的山村来了。

不久之后,强盗部队联合起来进攻牙拉顶。抗日军民打了10多天,虽把强盗的进攻击退,但强盗一直来骚扰。组织看到这种情况,就从吡叻派来了一支强大的救兵和一批群众工作的干部,从此,不仅牙拉顶的根据地巩固了起来,而且把土匪部队一直追击到暹马边境,解放了大片吉兰丹的马来农村和阿沙部落的土地。就这样,在抗日时期,牙拉顶被称为根据地,成为吉兰丹的大后方。在差不多三年多时间内,整个牙拉顶不仅太平无事,不仅由于党组织了群众的劳动生产,普遍改善了生活,使牙拉顶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而且,由于党、军队在群众中的长期工作和长期的相处,使得群众从亲身的体验中看到了共产党是真正为人民谋福利的党,看到了抗日军是真正的人民军队,这不仅使党军和群众像血肉一样联系了起来,而且大大提高了群众的觉悟。因此,在牙拉顶人民的身上,就不仅具有勇敢的血液,而且还具备了坚强的革命的斗志。

牙拉顶人民对于那个在日本鬼子面前逃跑,并且向日本鬼子屈膝投降的英帝,是十分卑视的;对于当别人打走了日本鬼子,而它滚回来却吞吃胜利的果实,以至现在又向着和它并肩作战的人民张牙舞爪、要用血口来反噬的英帝,更是憎恨得不能忍受。于是,在1948年7月17日的晚上,由金祥同志率领下,牙拉顶人民拿着枪,向毛生和麻拉坡的敌人,同时发动了英勇的出击。

因为是群众的起义,出击的队伍是在一声号召的情形下迅速成立起来的。当时,金祥同志说要打仗了,大家拿出自己的枪或组织发给的枪,就跟着我们去打起仗来,因而,如果说我和桂华同志是去打毛生的队伍的指挥员,不如说大家跟着我们一起去打毛生更为恰当,因为,队伍看来是六、七十人,可是直接参加了队伍的,其实只有像我一样的参加过抗日时代战斗的六、七个青年吧了。

然而无论如何,牙拉顶人的枪法准,打起来也有方法。毛生敌人的警察局在石山脚下,前面是一条公路。队伍以品字形包围了它,就一直打。打了一整夜,叫敌人缴枪投降,敌人却用枪炮来回答。

天亮了,我们又猛烈攻击,用来福枪打,打不穿像堡垒一样的警察局的厚实的砖墙,用平射炮轰,也只轰出一个个窟隆,砖墙还是屹立不动的站在那里。

太阳升到山顶,敌人的飞机在头顶上低飞盘旋,一片隆隆的声音,我们的队伍马上乱了起来。起义群众还没有和飞机打过仗,听到声音怕轰炸,拿着枪就走掉了。我和桂华同志看到这会前功尽弃,就叫几个不怕敌机的青年守住阵地,自己追去对他们说:“不怕,敌人的飞机不敢炸,炸是要炸死它自己人的,快快回来!”他们听着觉得有道理,就笑笑拿着枪回来再打。

打到傍晚,警察局已被打得残破不堪了,敌人也有不少死伤,并且全体受到了我们严重的威胁,终于大声向我们叫喊起来:“你们不要打了,我们投降了!”

毛生的战斗就这样以胜利而告终。接着,桂华同志带了一批人去进攻蒲鲁淡 (Bertam),我则带了一批人下麻拉坡(Merapoh)。

打了一天一夜,人人都又疲劳,又打瞌睡,行到半路的公路上的一个桥头堡垒,在一堆枕木边坐下来休息。一坐下,个个倒下去睡着了。

不久,我听到隆隆的声音,连忙爬起来叫:“车来!车来!”大家从梦中醒来擦擦睡眼准备打。一看,原来是总指挥金祥同志,大家马上高兴得跳起来,叫着:“自己人!自己人!”

我也高兴得了不得,头一句就对他说:“我们胜利了!”

“我们胜利了!”金祥同志也兴高采烈地说。

两支队伍胜利会师,同志们自然嘻嘻哈哈地热闹得天翻地覆了。

后来,金祥同志自己要去毛生料理事情,留下国强同志带的队伍和我在一起。他的人几十个,老同志只几个吧了,队伍难管,和我一样被弄得“满头雾水”。不说别的,就是大家玩枪吧,常常失火,队伍好象乱乱的。有一个抗日时期和我在一起的老同志名叫阿玉的,一见到,就说:“阿愚,你来,‘滚鼓兵’搞唔定!”

国强同志的队伍开来,是要和我们一起出麻拉坡去截击敌人的反攻的。在这条铁路改成的公路上,很狭,巴士车倒不回头,所以我们舍车步行,沿着车路从麻拉坡出,准备寻找截击地形来埋伏。

走了不少路,没见好的地形,大家打仗打得疲劳,又给当空的烈日蒸晒,走呀走,有人就呱呱叫地说:“还要走,到哪里才停呢?这里打不是也可以么?再走,我走不得了,要回去了。”

大家和我熟,发脾气拿我做对象。其时,各人的手榴弹是没有袋装的,人人都放在裤袋或衣袋里。走路的时候,这自然很不方便。于是,这个说:“阿愚,手榴弹我不要,给你!”那个又说:“阿愚,手榴弹讨厌,你拿去!”没法子说服他们,我只好把手榴弹拿来塞满了裤袋和衣袋。

当天晚上,去立卑路十八碑油仔园缴了敌人的枪,退回一点在路边过夜,群众送茶送饭来吃。

第二天早晨又吃饱了群众送来的茶饭,分作两队在火车路两边埋伏。

八点左右,敌人的飞机又来了。这一次,大家不是害怕它炸,而是这个说:“阿愚,消它!”那个又说:“阿愚,你看我来打飞机!”我说了许多话,总算使他们听了我“不好打”的话,没有乒乒乓乓白白向天乱开枪。

到了中午,天气热得很,孙奎同志他们耐不住,脱掉衣服,就跳进河里去洗澡了。由于飞机一直在飞着,发出的隆隆声,别的声音听不大清楚,所以,敌人的一辆吉普车,驶到很近我们才听到声音。听到车声一看是敌人,我们连忙开枪打。一听到枪声,洗澡的同志匆忙套上裤子就赶来参战。一下子,车上的敌人都打死了,只有一个红毛鬼被打断了脚,暂时爬到茅草芭去躲着。

接着,第二辆敌车又来了,大家打得更加勇敢,打得第二辆车上的敌人也差不多完蛋。但是,后面还有10多辆军车,来到距离我们十多二十兰带 (lantai, 1兰带长约60英尺 - - 编者) 的地方停着,我们就和车上的敌人一直打了几个钟头,敌人不敢冲上来,我们也不敢冲过去。这时候,塞满我一身的手榴弹派到用场了,我一粒一粒地丢过去,炸得敌人呱呱叫,连地都震动了。

傍晚的时候,不知为什么,埋伏在路那一边的国强同志的队伍退走了,可是,我看到前面丢着不少敌人的枪,眼红得很,不甘愿就这样退。就是国强同志那边几个好打仗的人,这时也走到我这边来,有个“牛精”的青年还这样气呼呼地对我说:“阿愚,我不要同他们一起,那些‘新卡手’(新手)有点怕;你不怕,我要同你一起。敌人敢来就扫它!”对着他们,我说:“我们想法子来夺武好不好?”他们都说:“好,好的!”

我们懂得有一个红毛鬼爬去茅草笆里,于是就过去放火烧茅草笆。茅草笆一着火,红毛鬼子手里又没有枪,只得爬出来,想爬过车路逃走。可是他爬到车路的斜坡就爬不上了,象只死猴子那样躺在那里,看到的人就开枪打,送他去见阎王了。原来,这个家伙还是一个什么少校呢。

我们爬过去缴第一辆死光了敌人的车上的枪,后面敌人打枪过来,打着油箱,“朴”的一声,连油都飞溅出来,我们又退回来。

大约六点的时候,10多辆军车载来的百多二百个敌人,不敢再停留,开倒车回头走掉了。七点多,天色蒙蒙地黑下来了。看到打坏了的敌车还在那里,怕还有敌人,我就放冷枪,结果什么动静也没有。摸前去,看到敌人真是走得光光了,许多尸体都丢在那里,军车里外溅得血肉模糊,敌人连那个少校的尸体也不敢上来拿,什么东西都丢下来,只带了枪逃走。

我们拿到了许多战利品,晚上群众送茶饭来的时候,大家又是欢天喜地。

现在,大家已经打了几天几夜的仗,没有睡觉,人实在疲劳得很。跟着来打仗的群众,这个说:“我要回去睡觉了!”那个说;“我顶不住,要回家了!”另外的人说:“回去睡够了再来打过。”怎样劝也没有用,怎样留也留不住。结果,别的人都走光了,只留下我们六、七个直接参加队伍的青年。现在怎样好、这一夜大家就谈起这个问题来。我说:“现在剩下我们几个人,再也不可走了;一走,敌人来了怎样好?”大家也说:“我们明天继续在这里埋伏!”我又说:“现在我们几个人的肩头上,责任很重大了!”大家也说:“敌人来,同他们打到死也不走!”

在路边的工人屋子过了一夜,第二天早上把打坏的车子推回一二个字(俗称5分钟为一个字 - - 编者) 路程,又在车边埋伏。

这一天,我们五六个人埋伏着。早上,群众象慰劳一样地送来了二三十人的饭菜,有鸡、有鸭、有蛋,五六个人怎样“推”也吃不到一半。

正在吃饭的时候,飞机又来了。群众怕,快快走;我们也看到路上光光,退到笆边去。接着,敌机就丢炸弹,扫钢炮,一路飞来,一路炸着、扫着。我们在笆边看到,昨晚过夜的那间工人屋,给一个炸弹炸得四散飞开来,一下子就成了平地;同时,我们脚下的地皮跳动起来了,头上的树枝跳落下来了,我快快说:“敌人发现了目标了,来炸了,我们退上山去!”

退上山,等飞机走了,又倒回来,再埋伏到晚上。

取自于《人民文学家金枝芒抗英战争小说选》

 

 

 

 

出版消息:

《烽火牙拉顶》

马华文坛老前辈金枝芒(周力同志)的遗著——抗英战争长篇小说 《烽火牙拉顶》,是周力同志改写其著名中篇小说《烽火中的牙拉顶》(又名《战火中的牙拉顶》)而来,故事拉开在抗英烽火连天的牙拉顶山村中,敌我双方的尖锐复杂斗争的一幕幕。全书约450页。

作者:金枝芒
校对:战雄、周彤、阿川、方山
督印:方山
出版:21世纪出版社
日期:2011年3月
定价:RM30.00/S$18.00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