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批判孔教之“忠”的虚伪-诸葛孔明真的是鞠躬尽瘁的忠臣吗?  外一篇

火烧 2011-08-19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批判孔教‘忠’的虚伪,质疑诸葛孔明是否真忠,分析其穷兵黩武与机械军事思想,揭露传统封建文化对民族思想的毒害,强调对孔孟之道的反思与批判。

前言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就是以孔孟之道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传统封建文化,而孔子也早已不是一个具体的历史人物而成为了传统封建文化的象征和符号,对孔子的态度,也就是对传统封建文化的态度。这就是笔者对时兴的尊孔读经活动深为不安并深恶痛绝的原因。如果我们现在是尊道庄而读道德经,那就无关痛痒了。  

孔孟之道儒家学说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它是通过对人们日常的道德修养、言行举止、家庭伦理等方面的说教,潜移默化地宣扬其政治主张,即所谓的“忠孝仁义”;笔者借儒之道而攻儒之身,也通过对平常百姓比较熟悉的社会现象、人物典故的剖析,来揭露以孔孟之道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传统封建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思想毒害,彻底砸碎孔家店“忠孝仁义”的金字招牌,为创造新文化而努力。  

   

批判孔教之“忠”的虚伪-  

诸葛孔明真的是鞠躬尽瘁的忠臣吗?  

本文要说的不是正史三国志中的诸葛孔明,因为没有几个老百姓知道他。中国人熟知的是三国演义中的诸葛孔明。在绝大部分的国人心目中,诸葛孔明是一个有着光辉形像的正面人物,很难和历史上祸国殃民的大奸臣大混蛋相提并论,笔者就列举其三大罪状以正视听。  

一、为满足一人之私欲和名望,置国家根本利益于不顾穷兵黩武。  

三国鼎立,魏国最强蜀国最弱,但诸葛孔明却六出祁山发动对魏国的战争,战火连绵不绝,士卒生灵涂炭。大概是三出祁山那次蜀军大败,结果是家家披麻人人带孝,而诸葛孔明既没有被革职查办也没有剖腹自杀谢罪天下,而是自己给自己降了二级官职完事,就这样我们中国人至今还很感动,真不知是啥回事!最后的结果是六次出征却没占得魏国一座城池。纵观中外历史这样的穷兵黩武一败涂地的军事家仅诸葛孔明一家。  

为何如此?用诸葛孔明本人的话说是不忘先帝刘备的知遇之恩,“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打了几次无功而返,终于有大臣反对再发动对魏国的战争。想不到诸葛孔明写了《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这样的欺世盗名文过饰非之作,置千百万人民的生死利益于不顾,一意孤行而最后病死在五丈原。他是挣得了名誉和美名,可哪些无谓战死沙场遗骨荒野的将士、哪些孤儿寡母丧子双亲又有谁去关心和照顾呢?  

邓艾一支孤军几千之兵突入蜀国腹地,当时仅成都就有蜀军数万,要消灭邓艾孤军在军事上易如反掌,但蜀人斗志全无一败涂地而投降亡国,实是蜀国军民对战争已是深恶痛绝,巴不得蜀国快点灭亡而能过上太平日子。  

二、小智大愚机械僵化的军事思想使蜀军疲于奔命劳而无功。  

中外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并不少见,三国时就有著名的官渡之战,但前提是有奇谋出奇兵。但诸葛孔明的军事思想却是走大路进功,四平八稳步步为营稳打稳扎,而置魏延的奇谋于不顾。更令人叫绝的是诸葛孔明每次进功都是走同一线路绝不改变,即有名的六出祁山,这在军事史上也可算是诸葛孔明一绝。  

诸葛孔明在战争初期能取得一些胜利,主要原因是魏国守将贪功所至,等到司马懿执掌军权深沟壁垒据险死守不主动进攻后,诸葛孔明基本上就无计可施,只能装神弄鬼占点小便宜,最后只有送女人衣服给司马懿进行人身攻击。  

就是那些诸葛孔明的小聪明,很多也经不起推敲。比如小学生都知道的草船借箭,大雾锁江能见度很低,诸葛孔明如何确认船队的方向和方位?曹军难道不能发射火箭吗?  

三、事必躬亲大权独揽任人唯亲的领导作风和用人机制,导致蜀国人才凋零后继无人。  

刘备笼络人才很有一套,刘备在世时人才济济五虎上将威名扬,等到诸葛孔明执政时,朝中只闻诸葛亮,哪有贤才立足处。搞得后来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文武双全智勇过人的魏延,从投奔之日起就被诸葛孔明定性为脑后有反骨的不可信任重用之人,到最后诸葛孔明临死之时都要设下一系列诡计逼魏延造反,以证明其先见之明。  

反观诸葛孔明的接班人姜维,可谓是“二个凡是”的开山先祖,姜维接班后七次伐魏,进攻路线竟然和诸葛孔明完全一致,每次都是损兵折将。魏国守将邓艾有一次都事先料到姜维的扎营之地,预先挖好地道设下伏兵大败蜀军。仗打成这样真是丢人现眼。  

后人将蜀国的灭亡归咎于扶不起的阿斗刘禅,真是冤枉了他。刘禅虽为皇帝,但却尊称诸葛孔明为相父,对诸葛孔明言听计从十足一个儿皇帝。诸葛孔明六出祁山加上姜维七出祁山,蜀国早已是被他倆折腾得元气全无,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代名相诸葛孔明,传统封建文化的杰出代表诸葛孔明,只是一个骗局而已。  

而孔孟之道儒家学说却正是把国家的兴盛人民的幸福寄托在贤德的帝王将相身上,孔孟之道儒家学说里有大量的关于“修身”的文字,用意也就是希望这些帝王将相们成为品德优良的贤君忠臣,这样国家就能被治理好,套用现在的说法就是精英治国。  

而对于最广大人民群众,有二句广为人知的儒家语录可为概括:一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另一句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潜台词也就是老百姓只是一群愚民莽夫,只能甘心受帝王将相的治理和统治,就是那点可怜的“民本”说,也只是劝告帝王将相不要压迫民众太甚,免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笔者并不否认有些帝王将相在历史中所起的进步作用,但纵观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广大老百姓只是在充当麻木不仁的看客和任人摆布的棋子,除了在文景贞观之治、开元康乾盛世的短短一二百年间勉强过了一点好日子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处在被剥削压迫被摧残屠杀的境地。鲁迅说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吃人历史,邓小平说中国的老百姓穷了几千年,一点不假。  

帝王将相如此,仁人志士又如何?汪精卫不做清政府的官员跟随孙中山闹革命,刺杀满清大臣失败被捕作诗一首“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块,不负少年头”,何等大义凛然。但最后却是投降日本做大汉奸。类似的事例太多了,数都数不清。  

中国历史上有太多的帝王将相仁人志士,青年时自命不凡胸怀天下视人民如幼童,中年时争权夺利大动干戈视人民如草芥,晚年时父死子继内部接班视人民如私产,口口声声要救民于水火,实际上却一次次地将人民推向火坑深渊,于是我们老百姓又只能等着下一拨的帝王将相仁人志士来拯救,治乱循环不已。无怪乎我们的先人也只有感叹“宁做太平犬,不为乱世人”。  

铁证如山的历史早已证明:孔孟之道儒家学说哪一套治国理念和方针绝不会使国家强盛人民幸福,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命运绝不能被少数人掌控操纵。  

以前的帝王将相仁人志士靠不住,现在很多所谓的精英公仆专家大师也都是一路货色。  

1949年,民主人士黄炎培问毛泽东:中国历代王朝兴起也快灭亡也快,贵党如何打破这个循环?毛主席说靠的就是人民当家作主。  

美国总统林肯有句名言“你可以在所有的时间欺骗某些人,也可以在某些时间欺骗所有的人,但你不可能在所有的时间欺骗所有的人”,这就是民主的真谛。  

04年印度大选,执政的国大党认为经济在其任期内取得了大进步,应稳操胜券,但获益者主要是精英阶层,普通老百姓却获益甚少,最后结果是更能代表普通老百姓利益的人民党获胜。作为普通老百姓,你没有精英阶层的学历才能财富,但你却拥有和他们同等法律效力的选票,千百万普通老百姓的选票就能决定政府的更替和国家的命运,就能从根本上保障普通老百姓的基本权益不会轻易被强势群体所侵犯掠夺,这就是民主的价值和力量。  

正如《国际歌》所唱:这世上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要得到解放和拯救,唯有靠我们自己。  

   

前言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就是以孔孟之道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传统封建文化,而孔子也早已不是一个具体的历史人物而成为了传统封建文化的象征和符号,对孔子的态度,也就是对传统封建文化的态度。这就是笔者对时兴的尊孔读经活动深为不安并深恶痛绝的原因。如果我们现在是尊道庄而读道德经,那就无关痛痒了。  

孔孟之道儒家学说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它是通过对人们日常的道德修养、言行举止、家庭伦理等方面的说教,潜移默化地宣扬其政治主张,即所谓的“忠孝仁义”;笔者借儒之道而攻儒之身,也通过对平常百姓比较熟悉的社会现象、人物典故的剖析,来揭露以孔孟之道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传统封建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思想毒害,彻底砸碎孔家店“忠孝仁义”的金字招牌,为创造新文化而努力。  

   

批判孔教之“仁”的残酷-孔教是现代社会平等博爱准则的天敌  

人人平等准则是现今大多数国家所确认的社会准则和法律原则,是现代民主文明社会有别于传统封建社会的重要标志。人人平等准则并不是指人人都能享有相同的物质生活条件,都能轮流当国家领导人,否则就是对人人平等准则的狭隘理解和刻意曲解。人人平等准则的基本内涵应是人人享有平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基本的权利,不容许某些人享有比其他人更多的权利。  

具体到个人,人人平等准则主要体现在我们每个人能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平等地承担义务。一个健康健全的社会应该鼓励提倡人们积极主动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应该制定完备的制度和规则保障权利不会轻易被破坏和剥夺,并促进这种权力的行使和人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没有利益的权利不过是水中花镜中月,而不履行义务则要承担物质或名誉上的损失。过多地强调和倡导奉献牺牲精神往往会成为强势群体掠夺弱势群体权益的最冠冕堂皇的借口。  

举一个例子说明,英国首相邱吉尔在极艰难的情况下领导英国人民抗击纳粹德国,至1945年胜利在望,按很多中国人的观点邱吉尔应作为民族英雄受到万民爱戴和拥护,但在1945年如期(战争都不能成为取消或推迟选举的理由,可敬!)举行的选举中,因邱吉尔关于战后重建和改善民众生活的主张没有得到广泛的支持,他在竞选中败北下台,我们能说英国人民是忘恩负义唯利是图自私自利吗?  

我们每个人都有权自觉自愿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去享受行使自己的权利和承担履行自己的义务,如果有人自愿放弃自己的权利而对他人承担并非法定的更多的义务,其行为后果也只应当由其本人承担,而不能将这种个人奉献和牺牲带来的成本强制(自愿除外)转嫁给社会和其他局外人,行为人更不能因此获得道义上的神圣地位而享有超出平常人的特权,更不能凭此妄加指责他人无情无义自私自利。  

笔者每次看到有好心人收养很多弃婴(女婴为主)的感人事迹,每次看到有关部门又在号召人们对有三四个小孩的贫困家庭捐款捐物时,的确感慨社会需要好心人,但好心就能解决问题吗?很多人为了生儿子而可以附带生下几个女儿,对这些女儿的健康成长所需的物质储备则一无所有,任她们自生自灭。当我们每每为这些可怜孩子的不幸遭遇而同情落泪解囊相助时,我们却往往忽略了这些不责任的父母们对我们的社会准则和秩序的严重破坏,忽略了这些超生游击队员对于哪些谨守计划生育国策的守法者的权利的严重侵害。如果我们在感动之余从来不去理性地思考这些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如果这些违规违法者得不到应有的惩戒和处罚,悲剧只会永远上演。一个歹人的恶行,十个好人的善举都无法挽回和弥补。我们要鼓励人们做好事和善事,但更要惩处不尽义务胡作非为的害群马老鼠屎,而不能因为他们的无知和可怜而让同情代替了规则感动代替了秩序。  

我们中国人最缺乏的就是对权利的重视和张扬,逆来顺受吃亏是福,但另一方面也对应尽的义务推诿敷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文革中很多人主动干了坏事,但却没有多少的自责和反省,一级怪一级最后全怪毛主席。我们中国人太缺乏按自己的权利意愿行事同时又主动对后果承担责任的信心和勇气。  

我们中国人这种对过度的奉献和牺牲的轻易认同和全盘接收的道德倾向,我们中国人这种情大于理情大于法、感性大于理性的思维方式,我们中国人这种在奉献和牺牲精神的美名下轻易放弃自己的权利加重自己的义务的为人处世之道,其实正是以孔孟之道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传统封建文化长达几千年的统治和影响所造成的中国特色。因为孔孟之道儒家学说的根本作用就是地主阶级残酷压迫和剥削广大人民的思想武器,因此孔孟之道儒家学说尽力抹煞人民的权利,竭力倡导过度的甚至是反人性的奉献和牺牲。  

以孔孟之道儒家学说的总纲领三纲而言,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字字句句都是强调臣子对君主、儿子对父母、妻子对丈夫的无条件的顺服、奉献和牺牲,作为忠臣孝子贤妇就要“克己复礼”,就要做到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行,就要做到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人格的誉严人性的需求生命的宝贵,都是要随时准备奉献和牺牲的。而那些自觉或不自觉为此而奉献和牺牲者,就被赋予无尽的美名,为夫守寡自杀的烈女被刻上了贞节牌坊,为尽孝而残杀儿女割股疗亲的犯罪自残被列为二十四孝图广布天下,并以此作为广大人民群众的道德标尺和行为指南。对哪些叛逆者则冠上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恶名进行迫害和诛杀。  

为了确保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实施,封建地主阶级赋予了家族长老和父母极大的管制子女后辈的权力,对于不孝子孙官府动辄以忤逆之名定罪,家族长老甚至有权对逆子淫妇处以极刑。毛主席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调查报告》中都把族权列为压在农民头上的大山和被革命的对象。  

现在的年青人也许很难理解为什么孔孟之道儒家学说的三纲中,有二纲是属于现代社会中的私人生活和隐私范畴。其实这正是孔孟之道儒家学说的可怕和高明之处。孔孟之道儒家学通过对人们日常的道德修养、言行举止、家庭伦理等方面的说教,潜移默化地宣扬其政治主张,刻意通过亲情人情师生朋友的渠道和手段,将人人都极力从小培养为日后的忠臣孝子顺民,正如论语所说“为人孝悌也者,鲜有犯上作乱矣”。  

孔孟之道儒家学说精心构筑的这种以家族血缘人情为基础和纽带的社会结构和道德体系,使我们中国人在亲情乡情友情人情的小圈子里相敬如宾温文尔雅,而一旦出了这些圈子,很多人马上就变得面目全非,人际关系就变得异常复杂和冷漠,多个朋友多条路、熟人好办事的俗语正是最生动的写照。中国社会由重情感重人情的传统社会向重规则重秩序的现代社会的转变之路任重而道远。  

中国现在有九千多万独生子女,和前代人相比他们是最少具有传统烙印的新一代,他们一般重权利重自我,有明显的个人主义作风和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有些人对此忧心冲冲,担心人心不古国不将国。但实际上这却是重塑民族性格重造民族灵魂的千载难逢的机会,因为个性的发展和个人的自由,是民主和法制的基础,他们是和国际社会最为接轨的一代,是我们民族最有希望的一代。  

当美国的女孩从四岁时就被告知其身体不能被任何人触摸,当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韩国农民为了自己的权益都走上街头游行抗议时,如果我们现在要我们的青少年来尊孔读经,那将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有一个真理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人人生而平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