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北京人真的应当饮水思源

火烧 2011-08-2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讲述南水北调工程中丹江口水库移民的牺牲与期望,北京人饮水思源的反思,以及汉江水源对襄阳的影响,突出南水北调工程的深远意义。
今读京华时报《南水北调移民泪别祖宅:希望北京人喝水时能感谢我们》一文,几次掉泪。为了调水入京,丹江口水库的水位要从157米提高到170米。由于这里不比三峡地势,仅仅为了提高十几米水位,库区周围及上游需要淹没面积144平方公里,相当北京市市区面积37%,移民34.5万人。
“明天要放鞭炮,我们这儿有个传统,离开故土要和死去的人放鞭炮告别。明天我得跟我父母告别,放完鞭炮就走了。” 搬迁农民王宗银眼泛泪光,看着自己祖祖辈辈居住的院子,如今已经拆得一片狼藉。“都说饮水思源,希望北京人将来喝上淹没我们家园的丹江口水库里边的水时,能发自内心地说一句,感谢。”
……
据我知道,中国目前人口稠密地区像汉江这样规模的河流,唯独只有汉江清澈,江水可以直接饮用。丹江口水库以下,正是富饶的江汉平原,她与长江一起,自古就孕育了千湖之省。我就住在水库下游不远处的襄阳市。
因地处下游,襄阳倒是不存在移民问题。然而,实施汉水北调以后,襄阳这个依托汉水而生的唯一大城市,将会因母亲的乳房干瘪而失去往日的风采。汉水下游的航运也会因流量不足而风光不再。为维持襄阳段汉水的一定水位,政府在襄阳以下不远的崔家营再增筑一条拦河坝。那时,襄阳段汉水将类似于库区,城市排污变成“自排自饮”的内部循环,倒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了。
早在南水北调工程论证之时,有专家组提出迁都方案,建议将“金融首都”迁至上海,将“文化首都”保留北京,而将“政治首都”迁至湖北荆、襄、宜三角区择址新建。这个方案的出发点就集中在北京的水资源问题上。据考证,南水北调的东、中、西三线全面调水量减去中途分流及损耗量,实际入京的水量刚刚等于工程施工期间北京新增人口数乘以当时北京人均用水量。也就是说,南水北调实际上为北京的“扩容”所抵消。
汉民族自主选择北京为都,应该从明朝明成祖朱棣永乐十九年(1421)算起。这与中国的民族分布和当时的政治、军事需要有关。迁都后,南京作为中央级的政治中心并没有废除,明朝从此实行两京制度,北京为京师,南京称留都,而且保留了一整套中央政治机构,六部、督察院、通政司、大理寺詹事府,乃至翰林院国子监一应俱全。
当代中国的各种社会和自然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特别是人口、交通、环境三大因素决定了北京不适合永无休止地“发展”。改革开放前,人口控制很严,北京已经受到水的困扰。改革开放以来,北京人口成几何级放大,地下水资源枯竭。尽管从北、东、南先后引水入京,永远也不可能满足这个无限膨胀的海绵体的需求。揭举国之力保北京尚恐难以为继,当慎思之。
我是中国人,所以我关心首都北京;我虽然不是襄阳人,我生活在襄阳,所以我更爱襄阳。丹江口库区35万人民为了北京泪别祖宅,襄阳人为了北京正在牺牲自己的经济和环境。
全国人都在支持北京,支持首都,支持中央政府。人民盼望着自己的生活真的很幸福,祈盼明天更美好。老百姓就是水,承载过沉重的历史,也承载着人民自己的政权。我们的共产党员和国家干部只有与人民群众永保鱼水之情,我们的祖国才会更加强大。真的,我们应当常常饮水思源。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