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网络时政文摘(2010-5-17)

火烧 2010-05-17 00:00:00 时代观察 1032
文章围绕上海外滩金融牛引发的争议展开,批评其缺乏民族创意,崇洋媚外,质疑其能否真正助力上海打造中国金融中心,强调应展现本土特色与自信。

网络时政文摘(2010-5-17)  

   

複製洋人金牛 自毁国人信心  

外滩金融牛翻版华尔街  

   

诚信沦丧殃学子 作文说谎何足奇  

楼市新政“满月”观察:成交量大跌 房价仍坚挺  

   

香港商报:收入分配改革莫绕行  

广州日报:有多少贪官买下美国豪宅  

   

毛泽东对三峡工程的三大顾虑 曾问能否防原子弹  

   

  .............................................. 

   

複製洋人金牛 自毁国人信心  

   

东方日报  

   

一座名为外滩金融牛的铜凋,前日在上海金融广场落户,这一堪称外滩金融中心的地标塑像,与美国华尔街的金融牛出自同一艺术家之手,俨如同父兄弟,形象大同小异。上海立志建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中心,但标志却要複製、照搬西方一套,毫无民族创意,自毁国人信心,实在让人大失所望。  

   

上海外滩是中国近现代金融的发源地,曾是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其本身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完全应该树立创新思维,设计创造具有中华民族特质、为国人同胞喜闻乐见的标志形象。然而,矗立在外滩的那座铜牛,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华尔街金融牛的中国版,只是牛体呈红铜色,尾巴卷曲向上扬,据设计者称这是象徵着中国的强大气势。  

崇洋媚外 了无创意  

   

算了吧,中国有气势为何还要请「华尔街铜牛」?作为具有五千年光辉文明的泱泱大国,如今国运昌盛,傲然崛起,没有理由、没有必要跟在美国人的屁股后,以西方美学观为标准,盲目移植引进华尔街的金融牛。难道金融中心非牛不可?难道中国的金融中心就不能有自己的标志?北京高层一再号召创新思维、跨越发展,但区区外滩地标为何要跪在洋人脚下?  

   

况且,十三亿中国人有的是人才,为上海金融中心设计标志物不会是件特别困难的事,难的恐怕还是为政者缺乏自信,脑子里仍是「月亮还是美国圆」的观念作祟。上海要建的明明是中国的金融中心,但当局偏说要打造「中国版的华尔街」,世界上除了华尔街就不能有中国人自己的金融中心品牌,这不是崇洋媚外又是甚么呢?  

   

上海提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规划已经多年,外滩高楼林立,似模似样,该市金融办官员说过,为将黄浦江外滩打造成「中国版华尔街」,当局还将投入四十亿元进行重新包装。今次向美国艺术家购买这头金融牛,就是其中一项努力。问题是,「外滩金融牛」真能让上海金融中心牛起来?金融中心不全靠金子堆积,一要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二要有健全的法治秩序,金融中心才能运转起来,与纽约、伦敦相比,上海的条件还很不成熟。  

   

谁都明白,牛象徵牛市的说法是一种迷信,并不是建设金融中心必须做的事,矗立一座铜牛无助于市场和法治建设,如果硬要强调象徵意义,当局为甚么不恢复旧时上海滩的自由女神像?这要比铜牛更适合推进金融中心的建设。须知,建造良好市场环境,弥补法律制度短缺,才能让民营企业家脱颖而出,才能形成可将陈良宇拉下台的法治环境,才能让上海真正变成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複製华尔街金融牛,说到底还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抄袭行为。讽刺的是,上海世博早前也传出多宗类似丑闻,从宣传歌、中国馆外形到吉祥物海宝等均有侵权嫌疑。在一个抄袭成风的国度,舶来品充当金融中心地标,何奇之有?  

   

   

   

外滩金融牛翻版华尔街  

   

彷照美国华尔街金融牛的外滩金融牛,前日在上海外滩金融广场揭幕。外滩金融牛与华尔街的均为同一位设计师所设计,长、高、重亦无异,但外滩版的则呈红铜色,头、尾上扬,外形更年轻、更有活力。当局虽指金融牛将成外滩的新地标,但有网民却指这是继上海世博宣传歌、吉祥物海宝等涉嫌抄袭后,另一个「山寨大作」,讥讽「上海真牛,不服不行!」  

   

外滩金融牛长五点二米、高三点二米、重二点五吨,与华尔街金融牛相同。不过,华尔街的呈暗金色,头偏左;外滩牛则是红铜色,头向右,且尾巴卷曲指向天空,象徵斗志昂扬,不像华尔街牛尾巴下垂,一副斗败模样。  

属同一艺术家设计  

   

外滩金融牛与华尔街金融牛,同为意大利裔美籍艺术家莫迪卡(Arturo Di Modica)设计,他前日出席揭幕式时说,选用红色作为作品的基调,因为在他眼中,红色象徵着中国拥有的无穷力量:「外滩不仅是中国的金融中心,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象徵。希望这件礼物能给中国和上海带来好运。」  

   

据悉,上海市政府原计划外滩牛的体积是华尔街牛的两倍,但莫迪卡不想挑起纽约与上海争端,决定两隻牛体积一样。  

   

黄浦区区长周伟表示,金融牛在设计上融入了一些中国元素和设计师对于外滩的理解:「比如金融牛的颜色会泛出中国人喜欢的红色,它的尾巴向上翘,头也微微上昂,显得非常年轻、有活力,就好像外滩金融集聚带。」他指,金融牛体现出中国和上海经济有活力、年轻、有力的特点,是外滩金融文化的重要标志。  

   

学者称是门面工夫  

   

不过,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李华芳则指出,上海要建设金融中心,不应只局限在门面工夫上,竖一头金融牛,未必是金融中心建设非要做的事,当务之急是先向香港学习市场和法治,而不能以为竖了一头金融牛,就真的以为自己已经是金融业的世界第三了。  

   

有网民则批评,自上海世博举行以来,被指抄袭之声不绝,除世博的宣传歌到吉祥物海宝,都涉嫌抄袭外,又指中国馆根本是九二年世博日本馆与卡塔尔国家图书馆溷合体;而外滩金融牛除了头部与尾部翘起不同,根本是照样複製,「上海真牛,不服不行!」  

   

本报综合报道  

   

   

   

诚信沦丧殃学子 作文说谎何足奇  

太阳报  

   

本文重点  

   

    * 污染心灵 教育悲剧  

   

内地中小学生写作文撒谎的情况愈来愈普遍,一项网上调查表明,逾八成受访学生承认曾在作文中瞎编故事或说违心话。看来诚信危机已祸及莘莘学子,当整个社会充斥假话、谎话和废话时,稚童的纯洁心灵自然也被污染,说真话反而变得困难了。  

   

成都某小学四年级学生的作文中,班上四十多个孩子有三十多个写的是自己如何与人贩子或小偷智斗,其中二十六个同学承认自己是瞎编的。在命题作文《老师在我心中》,同学们笔下的学校女教师,竟然不是得癌症,就是父母死了,还做出无数惊天动地的壮举,比起孔夫子有过之而无不及。老师阅后痛心疾首:「孩子们的作文编造得愈来愈离谱了!」  

   

古人云:修辞立其诚。写文章没有诚意,不仅写不出好文章,而且会扭曲人格,放弃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尤其对孩子们来说,写作文撒谎,更会对心灵成长产生负面影响,令他们从小缺少独立和责任意识。很难想像,一个从小就习惯写「撒谎作文」的学生,成人后能够坚守诚实、诚信和诚意的道德底线。  

   

学生作文一靠吹牛二靠说假话,俨然成为中国教育的悲剧,但又是制度使然。在升学考试决定一切的教育制度下,施教者不去引导学生将做人与作文统一起来,而学生只将作文当做应对考试、获取高分的手段,这就难怪「撒谎作文」在校园里氾滥成灾,诚如内地「八十后」作家韩寒所言:「中国人第一次被教会说谎是在作文中。」  

污染心灵 教育悲剧  

   

更重要的是,学生作文撒谎的根子并不全在学校教育,而是社会诚信危机对他们的毒害。眼下各行各业剽窃造假成风,官员满口假话空话套话,舆论宣导急功近利,以成败论英雄,浮躁投机风气瀰漫,根本不是鼓励年轻人说真话的社会环境。充斥虚假的社会,在学生笔下绝不会真实到哪里去,因此,与其责怪学生,不如反思为甚么没能给学生们提供一个重诚信、讲真话的社会环境。  

   

话要说回来,不是所有学生写的都是「撒谎作文」,福建南平市某校最近布置作文,对「三.二三」凶杀桉发表评论,一名学生写道:「我看着那些无辜的小伙伴受到伤害,我就想把你(指凶手)碎尸万段……你要真忍不住仇恨,你就去杀那些贪官,你怎能杀掉这么多可爱的孩子……」文章被指发洩不良情绪而受到质疑和批评。其实,这是一段直抒胸臆的好文字,童言无忌,道出普通百姓的心里话,真情流露,弥足珍贵,何错之有?  

   

最近福建省教育厅颁文,规定对学生确立正确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造成不良影响的教师将被解聘,这意味着「政治正确」成为学生作文的标准。一名学生因为写了「祖国祖国你在哪里,为甚么我看不见你?」而被老师扣光分数。这种教育环境不是在逼学生作文「假大空」吗?谁又愿意讲真话、心里话呢?  

   

   

   

楼市新政“满月”观察:成交量大跌 房价仍坚挺  

2010年05月17日 00: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5月13日,第六届云南地产文化节暨2010昆明春季房交会启幕。部分市民表示,楼市调控新政刚出台不久,先看看再决定是否买。图为在逛房交会的市民。中新社发 刘冉阳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更多图片】  编者按:国务院针对房地产市场出台的新“国十条”于今日(5月17日)“满月”。一个月来,中国房地产市场伴随着政策的出台,经历了一番波动,然而其间楼市价格走势扑朔迷离,媒体报道众说纷纭,专家学者莫衷一是,平民百姓则一头雾水。为厘清当前房地产市场相对真实状况,中新网房产频道从政府、专家、消费者及开发商等层面切入,为您梳理楼市新政策出台以来一个月的市场状况,力争助您更好认识中国楼市、认识楼市新政。   

   

  中新网5月17日电 (位宇祥)新“国十条”出台一个月来,各地楼市陷入观望,成交量锐减,部分城市楼市成交量出现多达六成的降幅。消费者对房价下跌预期增强,观望氛围越来越浓。虽然楼市的销售拐点已然出现,但成交均价仍然坚挺,甚至还有不少楼盘不降反升,逆市提价。  

   

  一线城市 成交大跌房价未降  

   

  北京 交易降温 房价上行  

   

  受新“国十条”以及北京楼市调控政策的影响,4月份以来,北京楼市交易虽然降温,但是房价却继续上行。  

   

  北京市统计局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北京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4.7%,涨幅比3月份提高2.4个百分点,这已经是连续10个月涨幅扩大。从环比看,4月份北京房屋销售价格比3月份上涨2.6%。而4月份北京销售商品住宅为118.7万平方米,下降41%。  

   

  尤其是4月下旬以来,交易量明显收缩。根据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统计数据,从4月14日执行楼市新政至5月13日,北京市新建住宅期房的成交量为5574套,新建住宅现房的成交量为1272套。也就是说,除去政策性房,北京商品房在新政一个月内,成交了6846套,比2009年同期的14663套,下跌幅度达到了53.3%,而环比疯狂火爆的3月14日至4月13日期间成交的11322套,也下跌了39.5%。  

   

  深圳 成交降六成 房价同比涨67%  

   

  在楼市新政的影响下,深圳一手房成交大幅下跌。楼市新政出台前,深圳楼市一周成交一手房1061套,新政出台后第一周(4月19日-4月25日)成交量即跌至417套,跌幅超六成。4月30日成交66套,5月1日成交27套,5月2日成交7套。5月3日恰逢春交会期间,楼市却几乎“零成交”,成交量仅有1套。  

   

  而据深圳市国土房产部门5月1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4月份,深圳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均价为每平方米20567元,比上年同期上涨66.79%,但销售面积却比上年同期下降60.95%,为29.12万平方米。  

   

  就价格而言,目前深圳只有少数楼盘搞起了降价促销,大多数楼盘项目仍然在观望。  

   

  二手房方面,深圳中原三级市场数据系统监测显示,受银行信贷紧缩的影响及市场观望情绪的加重,目前市场上二手房的成交量与4月上旬相比已萎缩了超过6成。深圳中原地产策略资源中心总经理周曜称,深圳二手房价格在理论上要下跌40%才会回复到合理水平。  

   

  广州 签约减63.4% 部分楼盘提价  

   

  4月15日至5月6日,全市十区一手住房网上签约面积27.35万平方米,同比(即与去年4月15日至5月6日的数据相比较,下同)减少63.4%,环比(即与今年3月24日至4月14日的数据相比较,下同)减少28.1%。一手住房网签均价为13698元/平方米,环比下降了7.1%。去除开萝岗区价格结构性异常变动因素,其余九区网签均价环比下降0.9%。二手住房方面,交易登记面积38.7万平方米,同比减少29.5%,环比增加1.3%;交易均价环比上升1.7%。  

   

  显然,随着成交量的减少,广州楼价并未大幅回调。而据羊城晚报消息,有些楼盘的报价比前一期产品还要高。如荔湾岭南湾畔新货报价为1.6万-1.8万元/平方米,而此前其均价一直在1.6万元/平方米左右,升幅为12.5%;同在荔湾区的荔江美筑,新货报价为1.3万-1.6万元/平方米左右,此前尾货价为1.3万元/平方米,升幅更达23%。  

   

  上海 成交创新低 新盘均价涨近14%  

   

  上周(5月3日-5月9日)上海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7.1万平方米,与前周相比大跌了35%,并且成为近五年来同期最低的一周,上周其成交均价为25118元/平方米,环比前周下跌了2%。  

   

  上海富阳物业咨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张秀华对媒体表示,上海楼价并没有像预期那样出现下跌,新政的调控效果仅体现在了楼市成交量方面。张秀华称,新政出台三周以来,商品房成交量逐周大幅下滑,单周分别下降44%、23%、26%,周成交量已不足政策出台前的1/3。而成交均价单周分别变动13.13%、-4.3%、1.6%,变动幅度较小,整体上价格仍然略有向上趋势。  

   

  新民晚报的消息称,原计划5月开盘的全市67个楼盘目前仅17个表明铁定开盘,绝大部分无限期推迟开盘,除了个别楼盘折扣破九折之外,其余幅度都较小,上市楼盘平均报价仍涨近14%。  

   

  二线城市   

   

  量跌价未随。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楼市一样,一些二线城市楼市也呈现量跌价涨态势。  

   

  武汉 成交降五成 房价变动不大  

   

  新一轮房产调控以来,开发商一般选择观望。4月17日之后楼盘开盘价格虽低于预期,但都没有实质性降价行为,少数楼盘更是不降反涨。据了解,在汉的包括万科、金地、保利在内的大房企并没有明确的降价计划。  

   

  武汉亿房研究中心统计显示,房产新政出台后,主城区成交量连续4周下降。四周时间里,主城区成交量分别为1889套、1685套、1023套、790套,呈单边下滑态势。与4月中旬相比,主城区成交下滑超过五成。从房价看,最近三周,主城区成交均价分别为6644元/平方米,6619元/平方米、6641元/平方米,变动不大。  

   

  当地媒体还报道,近期多个楼盘上涨,如博学华府3期上涨1000元,滨湖名邸3期上涨600元,08经典上涨500元,巢上城上涨400元,三阳金城上涨300元,京华时代上调100元,等等。  

   

  二手房方面,从全市二手房挂片均价来看,房价仍呈缓慢涨势。楼市调控新政出台的—周内,武汉市二手房挂牌量为87254套,环比上周涨幅为7.9%,挂牌均价为6170元/平方米,环比上周涨幅为1.9%。  

   

  杭州 二手房成交降到冰点 房价创新高   

   

  据中原地产统计,新政后一周杭州二手房的成交量仅为前一周的41%,降幅达到59%。4月25日成交量一度下跌到29套,而五一假期的前两日成交也降到冰点,成交量仅为个位数。  

   

  由于价格惯性,4月杭州主城区二手房成交均价居高不下,突破20000元/平方米,创历史新高。而进入到5月份,第一周的成交价格回落至18697元/平方米。从成交桉例来看,高端住宅成交份额大幅减少是一个主要原因。  

   

  南京 新房预期下调 房价仍在涨  

   

  房管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五一三天共认购商品住房151套,成交仅3套,而去年同期分别为935套和279套,降幅相当明显,楼市冷得彷佛掉进了“冰窖”。而5月8日、9日双休日南京商品房住宅一共认购了202套,101套的日均认购套数,比起新政前全市日均认购250套以上的数据,下滑了60%左右。  

   

  南京市房管部门相关人士表示,新政后南京不少开发商均调低了房价预期,尽管预期下调不等于楼盘降价,但是价格走低信号的出现,还是吸引了不少买房人出手。  

   

  相对于一手房预期下调,南京二手房成交价却变化不大,一些房主仍在坚挺。业内人士称,预期下调了,但是房价仍在涨,这是不争的事实,只是涨幅变小了。所以与一手房关联度相当高的二手房,自然就没有降价理由了。   

   

   

   

香港商报:收入分配改革莫绕行  

2010年05月13日 15: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49)  【字体:↑大 ↓小】  中新网5月13日电 《香港商报》13日刊出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文章《中国收入分配改革莫绕行》。文章说,收入分配改革重心不在于给庞大低收入阶层吊上一个“氧气瓶”,而在于破除体制的障碍,给他们激励,为他们创立体制,给他们通过自身努力能不断进入中产阶层的机会。   

   

  文章摘编如下:  

   

  收入分配改革不能只给庞大的低收入阶层吊上一个“氧气瓶”,以使他们可以支付基本开支,而不触及问题的核心。问题在于中产阶层得不到伸展,长此以往,甚至萎缩而危及一个现代社会稳定的基础。  

   

  向上,他们面临着无形的垄断的玻璃天花板挤压。最后,大量被挤入资产投机。向下,没有一个激励创新创业的制度体系。  

   

  私人部门经济倾向于使社会化大生产的流程解构、外包来提升效率,如此使得基于制造业的现代服务业迅速衍生和发展,从而创造出就业需求指数级增长,并不断吸收怀抱创业冲动的年轻人加入中产阶层大军。  

   

  问问身边年轻的朋友、学生,现在是全民思“炒”。累积财富的第一念头就是“炒”,而不是创业。今天,好多年轻人都是这样想的。现在利润来得最快全是交易性机会,我相信,像马云那样的公司,未来几年都很难再现了。  

   

  当下的体制多是反家庭的、反中产阶层的,导致财富的分配不断地从家庭流向银行和垄断部门,形成经济对于出口的过度依赖和消费的萎缩。  

   

  我曾经讲过,体制上存在着三大扭曲:  

   

  一是金融结构的扭曲,意味着雇佣了超过80%中国劳动力的中小企业却无法享受到金融服务,意味着用低存款利率向穷人(家庭)吸收存款,再用低贷款利率贷给大型企业,相当于穷人在补贴富人,收入分配就会进一步恶化。  

   

  二是资源暴利。中国虽然资源匮乏,但资源税却几乎为零。那些被批准使用资源的人几乎都是在免费使用,从而获取暴利。  

   

  三是垄断暴利。经济学意义上讲,垄断利润的来源在于将产品的价格定在均衡价格之上,这样部分消费者剩余就转化为垄断生产商的利润;中国的垄断部门比这个更厉害,他们不仅能将产品的价格定在均衡价格之上,而且还可以把要素和资源的价格定在均衡价格之下,于是消费者剩余被拿走了,甚至全民的福利也被拿走了。  

   

  过去十年中国一直努力提高居民消费,然而,消费在总体GDP的比例年复一年下降,因为新兴的城市家庭、中产阶层受挤压,负担沉重,财富从家庭流失。  

   

  我们收入分配改革的重心不在于给庞大的低收入阶层吊上一个“氧气瓶”,而在于破除体制的障碍,给他们一种激励,为他们创立一个体制,给他们一个通过自身努力能够不断进入中产阶层的机会。  

   

  形成中产阶层的橄榄型社会结意味着什么?那就是住房和汽车等耐用消费品市场,如果再加上社会保障和中国的城市化提速,它将引导中国进入排浪式的、靠内需增长的长周期。   

   

   

   

广州日报:有多少贪官买下美国豪宅  

   

 来源:广州日报    

   

  据美国媒体报道,洛杉矶太平洋滨附近的新港滩,任何一栋房子都价值上百万美元,目前成为中国富豪最喜欢买的区域之一。据传,许多大陆贪官、黑户也溷在新富中,开始转移进这些高级住宅区,用现金买下豪宅,避人耳目。   

   

  中国新富豪纷纷涌入美国购买房产,这多少能激起国人“自豪感”,然而,看到贪官也“溷”入其中,却令人心酸。他们一掷千金的背后,是纳税人的钱被任意糟蹋的无奈。  

   

  贪官从国内“挖”钱,然后在国外“潇洒”,这是不争的事实。贪官“贪”起来是不择手段的,其“能量”也是惊人的。2001年到2007年期间,原辽宁抚顺国土资源局局长罗亚平利用拿地、规划审批等手段贪污索贿,甚至直接造假套取土地补偿金,总金额上亿元。2008年被双规时,身揣12个身份证,家里有大量名牌手袋和手表。罗亚平被捕前曾多次转移资金,计划逃亡新西兰。类似罗亚平的贪官,我们见得还少吗?  

   

  贪官有“贪念”毫不奇怪,关键是他们为何总能贪成功。如罗亚平,贪了那么多年,为何就没有被发现?我们并不缺乏管理制度,并不缺乏监督机制,然而,很多时候,监督的“锐器”在贪官身上几乎“失灵”。当贪官拥有“特权”,当贪官成为“没人管、没人问,也没有纳入监督视线”的“坏小孩”时,想要不犯罪,简直是天方夜谭。  

   

  对付贪官,其实也简单。无非是将权力运行透明化,无非是实施官员财产公开制度。可最有效的制度却迟迟未能实施。在贪官已经入住美国豪宅之后,再去追讨,已经太迟了。亡羊补牢,要补在贪官的“贪”之前。  

   

有多少贪官入住美国豪宅?美国老百姓已经不满了,我们还能心平如水吗? (王军荣)  

   

   

   

毛泽东对三峡工程的三大顾虑 曾问能否防原子弹  

   

 来源:新华网    

   

 摘要:毛泽东为了三峡工程和长江水利建设问题先后6次召见林一山。对三峡工程的考虑,他逐步地深入和细致,提出了很多关键性问题:一是如何解决泥沙淤积;二是投资国力能不能承受;三是怎样解决防空炸问题,同时要考虑防原子弹的问题。   

   

  毛泽东对我国水利水电建设极为关注,他从战略的高度,对长江的防洪、水资源综合利用、南水北调等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  

   

  有一架望远镜跟随着毛泽东多次视察长江,是毛泽东重视水利水电工作的重要见证。这架望远镜是1944年美军延安观察组送给毛泽东的礼物。但望远镜是在哪种情况下,由观察组的何人所送,至今仍无资料佐证。望远镜为双筒,黑色铁质,外包一层黑皮,大管直径4.5厘米,镜孔直径3.2厘米,左筒上部有白色“BINOCULAR M36×30”字样,右上筒则有白色“WEASTING HOUSE 1943 H.M.R”字样。很显然,这是美军当时最新式的望远镜。胡宗南部进攻延安时,毛泽东率中共中央主动撤退,随身带着的物品中就有这个望远镜。在陕北广袤的黄土高原上,面对尾追不舍的国民党军队,毛泽东镇定自若,沉着应战,终于反败为胜。  

   

  新中国成立后,尽管工作人员为毛泽东添置了几个新望远镜。然而毛泽东仍然不忘过去生死与共的“老朋友”,他带着这个望远镜到全国各地视察。1958年,毛泽东为治理长江三峡、规划长江重大决策进行实地考察,又带上了这架望远镜。3月29日凌晨1点多钟,毛泽东健步登上了“江峡轮”,他被安排坐在三楼船尾。“江峡轮”经过一天一夜紧张航行后进入三峡。这天刚吃过早饭,毛泽东身着睡衣来到驾驶室,他拿着望远镜,仔细观察着两岸的地形。航行途中,船差点撞上江中心一块大石头,惊险过后,毛泽东拿起望远镜专注地回头去看,他问船长:“这石头能不能炸掉?”船长立刻回答:“能炸。解放后已经炸了不少了,今后还应炸。”  

   

  毛泽东继续问道:“有些地方航道仍然很不好,在三峡修一个大水闸,又发电又便利航运,还可以防洪、灌溉,你们赞成吗?”船长爽快地回答:“我太赞成了,修了水闸,航行就更加方便了。”  

   

  船经过三峡大坝坝址时,航速减慢。毛泽东来到甲板上,拿起望远镜对着将要修建坝址的方向看了又看,直到船驶出很远,他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观察着。  

   

  长江三峡问题,要从荆江分洪工程说起。1949年夏,荆江——长江流经湖北枝城到湖南附近的城陵矶一段,险情频发。无数的生命和财产被洪水无情吞没,毛泽东下定了治理荆江的决心。1950年2月,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提出兴建荆江分洪工程的计划,国庆期间,毛泽东听了汇报。  

   

 对于荆江分洪工程,湖北持积极态度,湖南却有顾虑。湖南省委书记黄克诚说,荆江分洪区等于在洞庭湖上顶了一盆水,万一溃口就要水淹湖南,搞得不好湖南出了力等于自己淹自己。毛泽东亲自过问后,各方面终于达成肯定的一致意见。毛泽东亲自审查设计书,并立即批准兴建该工程。1952年4月5日工程全面开工后,他还专门题词:“为广大人民的利益,争取荆江分洪工程的胜利!”   

   

  周恩来请示毛泽东后,从部队抽调了6万人参加分洪工程。原计划100天完工的工程,结果75天完成。荆江分洪工程的胜利极大鼓舞了毛泽东的信心,也肯定了分洪工程的可实施性。  

   

  从荆江分洪工程到正式提出三峡工程,历经一年时间。到了1953年2月,毛泽东乘“长江舰”从汉口到南京,专门就长江流域规划、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等问题同林一山谈了3天。林一山谈了在长江许多支流修建水库的规划。毛泽东问他这些支流水库加起来能不能抵上三峡一个水库。林一山否定了。毛泽东于是指着地图上三峡口说:“那为什么不在这个总口子上卡起来,就先修那个三峡水库,怎么样?”{2}从此开始筹划兴建三峡水库。  

   

  1954年11月26日晚上,毛泽东的专列到达汉口车站,林一山到车上汇报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建设问题,刘少奇、周恩来也在车上。林一山汇报三峡坝区的选址定在花岗岩地带的美人坨,但是岩石风化厉害,而且这个河段上游的片麻岩还未勘探过。刘少奇询问什么是片麻岩,毛泽东立刻说:片麻岩是花岗岩的变质岩,很坚硬,在片麻岩地区选坝址是没有风化问题的。在场的人都很惊讶,毛泽东居然掌握了丰富的地质知识。  

   

  直到27日拂晓,林一山的汇报才结束,毛泽东拉住林一山继续谈,将车停在郑州北站,又听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赵明甫汇报黄河的综合治理情况,和刘少奇、周恩来以及河南、湖北的党政领导一起探讨,并向赵明甫要了黄河流域的地图。  

   

  对于三峡问题,毛泽东非常慎重。1958年1月,他亲自主持南宁工作会议,期间有几天时间就专门研究三峡工程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主张先修三峡工程的林一山,和主张先开发长江支流不宜先修三峡工程的李锐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毛泽东让他们各写一篇汇报材料。  

   

  林一山先汇报,他说三峡工程的报价是72亿元,毛泽东对以前的汇报记得非常清楚,马上反问怎么少了,过去不是提160亿元吗?林一山解释说经过科研突破可以省下一些。李锐的报告只用了半个小时,非常简单,但问题谈得很清楚。毛泽东听完报告后同意了李锐的观点,认为三峡工程目前搞不起来。在他的主持下,中央通过了《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决议》,指出:从国家长远的经济发展和技术条件两方面考虑,三峡水利枢纽是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但是最后下决心确定修建及何时开工,要待各个重要方面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之后,才能作出决定。现在采取积极准备进行各项有关的工作。  

   

 从1953年2月乘“长江舰”视察到1958年1月南宁会议不到5年时间,毛泽东为了三峡工程和长江水利建设问题先后6次召见林一山。对三峡工程的考虑,他逐步地深入和细致,提出了很多关键性问题:一是如何解决泥沙淤积;二是投资国力能不能承受;三是怎样解决防空炸问题,同时要考虑防原子弹的问题。   

   

  这些问题始终萦绕在毛泽东的脑海中。1958年夏,毛泽东又请林一山到武汉专门汇报长江的泥沙问题,也就是三峡水库的寿命问题。林一山汇报说,长江的含沙量远比黄河的少,相对量少,但绝对量还很大。根据计算,三峡入库泥沙,每年约5亿吨。假定三峡以上不修其他水库的话,三峡水库使用寿命可达400年,至少也可达200年。  

   

  毛泽东沉思了很久,告诉林一山:“这不是百年大计,而是千年大计,只两百年太可惜了!”  

   

  按照他的指示,水力学和研究泥沙的专家们结合古代、国外的资料,最终找到了水库长期使用的途径。  

   

  来源: 人民网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