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农关注

回乡偶记

火烧 2010-10-06 00:00:00 三农关注 1025
回乡偶记,记录修谱唱戏与农村现状,反映田地荒废、农业发展困境,以及宗族文化与现代农村生活的交织。

   族谱修成,在几个爱闹事的辣子头的猛烈辱骂下,谱局兼村委的几个人为了维持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营造安定祥和的节日气氛,痛下决心,将修谱人均50元的集资款余额中的一部分免费为全体族民兼村民唱谱戏,时间从9月30日--10月4日.我接到三哥"请你们全家看戏"的电话后,决定回乡下陪年逾七旬的父母过国庆中秋,使得为安置我们全家而忙了好几天的父母亲乐得合不拢嘴.

    10月1日我一大早就赶回乡下,迎面看到的是在村小学大门上"祝祖国华诞把楚韵秦腔重唱响,修大成宗谱将文谟武绩再宏扬___同宗共庆"的对联,旁边是以课桌为基础的双龙戏珠大戏台,戏台前空地上摆满了学生用的条凳,这些条凳方便了附近同宗看戏人,乐的看戏老人一致夸奖,实在是周到极了.可惜昨天已经开锣,戏名是"唐李旦",使得在城里教书的几位先生抱怨他们学校为什么不象我们村小学一样提前放假呢?

回乡偶记(二)

   本来爱看戏的我被什么东西堵在心中不舒服,极力要跟劳作了一生仍不能完全抛弃农业生产而生存的72岁的老父亲一起去田里收玉米,这种举动不知是愧疚还是体贴,老父亲却非常高兴的拉开了话匣子:

    "几多好田好地都荒了!全村16担田,在种的只有4担,以七八个70以上的老人和十几勤快的妇女为主,各自为政,牛耕肩挑,怎么得了!五十以下的男子都去打工了,农业如何发展?一些年轻力壮的妇女也不做庄稼,连菜也不种,成天打牌,真是不象话!

    你看,整个畈就几个人在做事!田都荒成了草坪,一旦有个风吹草动,是要饿死人的."我顺着父亲的手望去:整个畈连我一起才四个人,另外一个是80有零愈佳爹(父亲的族叔),他的旁边是原二类田现在的草坪.

    走到我家的田里,我突然记起:这是一类田!不解地问:"这不是一类田么,您怎么把它改成了旱地?"

   "还什么一类田?田上的渠道早塞了!唉,自从田地分到户,渠道从来无人清理,早就塞平了,靠天吃饭近二十年了.一家一户的,没人组织,谁来清?现在就是组织也组织不动了.想当年'湖到边山到尖,河水抽上天',现在全变了.没法子,我只好改旱地种玉米.今年干得很,玉米让天收了一半."

   "你还记得五斗丘么?正在当龙.后来分成了八份,一家一块,你要栽谷,我要插苕,几家经常吵架.前几年一场暴雨引起山洪爆发,而渠道又阻塞了,泥沙一齐冲下,多亏五斗丘挡住,救了一村农田,而五斗丘成了沙丘,从此消失了."

    父亲说到五斗丘,我不由地想起三十年前的五斗丘:五斗丘是我们村最大的田,它四方四正,水源便利,是个饭丘.当时新买的小农机械如插秧机正是在五斗丘试操作的,它为我们村培训好几名农业技术员,那时人的笑声和机械的轰鸣声响成一片,那儿时记忆中热闹场景至今还在耳边回绕.我不禁又问:"原来那些小农机械还在吧!"

     "你说是那些插秧机.脱粒机吧,早没有了.起先脱粒机还在用,不久就坏了,没有了集体,私人又不肯出钱修,于是就和插秧机一起放在仓库,慢慢地被人拿去换糖吃了。"

     "那些技术员呢?"

    "人都活着,这不就是那几家开拖拉机的,今天他们还用拖拉机转着碾谷呢!"

    "碾谷?"

   "是呀,现在打谷,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用柃杖拍的,石磙碾的,拖拉机转的,绊桶踩的,五花八门,什么都有.有的人家什么都没有,就用手拜天理!唉!又回到解放前了,牛是最重要的生产工具!"

   扳完玉米,父亲想起我喜欢吃秋辣椒炒嫩番瓜,就要上到半山的地里摘番瓜,我只好跟着.那是怎样的一条路啊:两边满是紋槿和杂草,中间一条沟,大略有点路的意思。

   “ 封山育林弄得好呀!”我对着只有在深山才有的路发出由衷的感叹。

     “什么封山育林?上面小水库以上才是封山育林区。这是抛荒了十几年后无人砍材造成的。前几年我沿路斫过一次,现在老了斫不动了,可以看老虎了。”

    正处水库下的农田上结了大大小小几十个南瓜,父亲选了三个又嫩又大放在蛇皮袋内,又发起了感慨:"这是当年生产队起塘泥的屯泥田。分田后我一直怪当队长的你三伯不照顾我们家,弄得我连牛犁都不能,用锄头扒了近十年,也十年不理他。当时他倒说:‘你二十年不下肥也产庄稼。’自从水库的闸坏了后,我年年种南瓜,也真未下过肥!”

    回到村里,满村都是打牌的:有不种庄稼的老牌户,接来看戏的老亲戚,回家过中秋的打工仔,个个笑容满面。我沿路和一些长辈打招呼,也沿路收“贤孝勤快”的好名声。对打工仔回家打牌我满肚子疑惑,正好碰见儿时的好友二狗哥,他扯我坐下,天南海北的侃了起来。我略带不满地责问:“你一年才回一两次,不帮嫂子去地里做事,在看打牌,你好意思?!”
    说话比较活跃的他满脸笑意,小声说:“我一年回不了几天,你嫂子夜夜缠着我,白天我想去田里转一转,她不准呢!这不天天吃好的,补身体!”嫂子正好买肉回来,满脸通红,满脸幸福,象害羞的大姑娘一样快步回家。另外一些打工仔也深有同感回过头来。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是呀,也亏这些嫂子们,照顾老人,抚育小孩,有的还要扶犁打耙,再加上忍受长期夫妻分离,这几天应该属于她们的。
     吃了晚饭,父母亲想去看戏,没法子我只好奉陪。戏台下人山人海,有看戏的老人,赶热闹的小孩,会朋友的打工仔,相亲的大姑娘小伙子,加上买零食的提篮者,台上伊伊呀呀的戏子,也着实热闹。我听见人们在说谱局,就问了一声:“谱局是些什么人?”
     “什么人?!大队的干部,小队队长——也叫头人。每人50元,我们这个大家族3000多人,加上捐款共20多万,修谱后多余钱他们想私分,分不匀,扯了起来,被我们一泡乱骂,这不就唱戏了。”这时为祈求祖先护佑运了一车烟花而以他们湾(大家族的一个房份)的名义送夜台的当镇长的族叔来了,被人们指指点点的谱局的几个围了上来,叽叽喳喳的说些什么。后来,一个在外晃了几年听说发了财的人问当镇长的族叔:“吓罗型哟,送果多烟花,不要钱的吧!是不是还要送几台戏?你送一台我送两台!"他们吵了起来,谱局的几个见机,左劝又劝在“发了财的人”的队长即头人兼族叔的严厉管束下,一场纠纷结束了。
     我再也说不出话来。是呀,这就是我们的农村:一个政权族权神权相结合的,以99.38.61部队为生产力代表得,靠各自为政,牛耕肩挑为发展方式,兼容唱古戏.摸牌赌博为娱乐文化的,用夫妇寡居为代价来打工补贴家用的,新型的丰富多彩的特色理论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9.10.07)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