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见闻 回乡见闻
回乡见闻
近几年端午或中秋回老家探望,看到一些好的变化,也看到一些令人忧虑的事情。
1、 植被状况大改善。本县属省会城郊,但过去从本地农村到省城100多里公路两旁,多是长着稀疏树木的黄泥巴山。山里的松叶都被扫得精光。如今公路两旁见不到黄泥山。山中树木、灌木、茅草疯长,有的是柴火,却无人砍伐。我多次警告兄弟,担心一旦发生山火,不可收拾。之所以如此,恐怕是农村收入增加,烧煤、烧气比烧柴火方便,效率高。如果说是私有化带来变化,过去自留山也相当于私有。其他原因,有待研究。不过我觉得农村薪炭林疯长不砍伐,却烧资源紧张和有限的煤炭,并不是好事,这种地方应当提倡烧柴,不烧煤炭。煤炭应当用作无可替代的工业原料和燃料。
2、 劳动强度降低。我哥哥当过农民,当过兵,儿子顶职,他又回乡种田,说现在种田比过去轻松多了。我50、60年代读小学、中学,农忙都要帮父亲。“双枪”时节,皁晨4、5点起来,晚上11、12点睡觉,累得腰驼背疼,挪不动身子。冬天生产队也会组织挖沙圳,挑塘泥,修水利。如今直着身子抛秧,不中耕,穿着靴子下田,不铲草皮积肥,用的是化肥、农药、除草剂;也没有人组织修水利。除了收割时紧张一点,别到时候都较清闲。
3、 消灭了饥荒。如今用比过去少得多的土地和劳力,生产比过去多的粮食,没有饥荒,功在袁隆平等带来的进步。有些人必然要归功于承包制和私有化,这是片面的,反马列主义的,不切实际的。我国农民在集体化后因管理不善,因为走资派的多吃多占,挫伤过积极性,这是干部条件问题,而非公有制所致。用承包制,私有化来迎合、助长农民的自私心理,虽然可能比受挫时多生产一些,但这只是从一时和表面看问题。是一种倒退的(资本主义的)、只看一时一事的机会主义办法。毛主席明察秋毫,正确分析了事情的实质,坚持公有制,抓阶级斗争,进行社会主义教育,改变干部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思想作风(自私、贪污、片面、脱离实际等等),才是积极的、马列主义的、正确的路线。
4、 耕地面积大减。本地处于古长岳古道,50-70年代的长湘公路,现在的京珠高速公路两侧。新修道路占地不少。其他情况占地,好像并无监督。修房子(人居、牛栏、猪栏),修晒场占地,随便把耕地变成道路,好像都没有人管。前几年回来,在公共汽车上还看到长了禾苗的稻田中间还有没有收拾前年稻草的抛荒地。
5、 水利、道路失修。过去公有制时代,冬天都会大战水利,维修道路。如今由于体制变化(公有制、集体劳动、协作和分配的取消、劳动力减少),大跃进时代修的水库淤积,泥滩长满深草,无人清理、维护。容量和安全性当然大减。除了房前屋后,危及个人,一家一户人力、财力应付得了的修修补补之外,需要过去集体力量才能办的事,没有人办了。说来见笑,本地是小丘陵,小山包前后上下一两百米都有人家居住,过去山间小路四通八达。如今好像老死不相往来,山间小道几乎没有了,或者灌木丛生,无法过人。过去本生产队来往密切的前后两个屋场都是如此。只有上下南北一条主通道还算可以过人(由于劳力、财力的限制没有修理拓宽)。农户的道路好像都只是为了通向集市的。前几年我还能给祖父母上坟这两年都上不去了。这是个发达县,大概是财政资助附近通集镇主要干线的确多修了公路、水泥路,可这个离开慧旧居仅十几里的偏僻山村却十分落后。
6、 农药使用失当,不见鸟兽、虫鸣。据我当农民的弟弟说,现在农药用的多,鸟、野猫、豺狗都没有 了,养鸡倒是很安全。我回乡的几天,听不到鸟叫虫鸣,的确比过去安静得多。
7、 不积农家肥,滥用化肥.。我在家当过三年农民,那时生产队积农家肥真是费尽心机。田埂、道路旁边的杂草被铲的精光,各家各户的陈砖土,菜地土没有多少肥力都作为肥料担到田里。如今道路两旁、荒地里杂草长得一人多深,都无人除草积肥。
8、 城市化的后果:年轻人都出外打工,农村劳动力老化、弱化、短缺,重新出现大跃进初期劳动力过分流向城市的情况。马列主义的口号是缩小城乡差别,消灭城乡差别,我以为这是完全正确的口号。现在的口号是城市化,我以为这个反马列主义的错误口号,正在给我国带来一场严重危机和灾难。城市化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物和特征,它所带来的是城乡差别和阶级分化的扩大。社会主义消灭资本主义,当然要消灭资本主义的这个伴生物,当然要缩小城乡差别,消灭城乡差别。我不知道“城市化”这个口号有什么科学内涵?是把乡村变成城市?那么乡村还得大量增殖人口,取消计划生育。是把产业和人口更加向城市集中,不说这必然是城乡差别、分化的扩大,污染、城市生活环境的恶化,在技术上说,这种一极化的片面发展目标也是无法想象的。当前农民大量进城并非都有必要。从农民来说,正是城乡差别过大,他们在农村的劳动交换不到应有的货币,不得不到城市瓜分一点货币。而从城市说,集中了大量占有货币的阶层,一部分人要利用农民的廉价劳动力(极低工资的合同工),一部分人不愿意干的脏活、累活(环卫工人等)要农民干。农民进城很多降低了劳动生产率,过去一个十几人菜店可以供应的蔬菜,现在恐怕要几十个两口子组成的农民摊位来供应。农民进城有如大跃进初期农村劳动力过多流入城市的弊端已经显现。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