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农关注

清明节回乡见闻

火烧 2009-04-06 00:00:00 三农关注 1025
清明节回乡扫墓,目睹故乡水利荒废、梯田抛荒,回忆集体时代水利建设与抗旱往事,感慨乡村变迁与集体记忆的珍贵。


  2009年4月6日  

  清明节,笔者回乡扫墓。童年的伙伴老的老矣,死的死矣!他们的后辈几乎都在外面打工,田地都靠六七十岁的老人耕种,老人毕竟体力有限、精力不济,只能耕种部分垄中的大田。而先辈们开垦耕种了上千年的梯田基本抛荒长草了。  

  山塘水渠的堤干也基本崩塌,幸好这几年故乡没有大旱,不过大旱也影响不大了,反正荒芜的田地也不需要灌溉了。  

  依稀记得解放前的山塘堤干是由家族的族长之类人物出面召集,在冬天农闲时,农民自己出工出力维修的;解放初期是由乡政府号召各村干部出面组织,也在冬天农闲时,农民自己出工出力维修的;公社化后,每年冬季,公社开会布置,各生产队组织社员进行冬修水利,除了修好本队的山塘堤干,还参与修建公社的中小型水库,使得故乡几十年没有遭受干旱的肆虐。  

  依稀记得1954年的夏季时的故乡,老天有一段时间没有下雨了,那还不是大旱,但稻田的禾苗等待雨露的滋润,老百姓苦求干等,有人提出要抬龙王菩萨游龙,祈求上天下雨,本人还是少年儿童,少不更事,凑热闹般参与抬菩萨的队伍,路上碰到乡干部们苦苦劝阻,抬菩萨游龙的事没有成行,后来还是在乡干部的组织下,挑水抗旱,战胜了老天。  

  农村合作化后,生产队长是我的叔爷爷,只要有旱情,他就带领大家抗旱。每年冬季,就带领大家修水利。以后的几十年,故乡没有因干旱影响农业丰收,六十年代末期亩产水稻就达一千多斤,七十年代中期提出亩产一顿的目标,可惜分田单干后,亩产一顿的愿望成为了他们的过去时。  

  清明节的这天,我面对故乡的青山绿水,崩塌的山塘堤干和雨季堵塞的灌溉渠道,久久不能平静,也不知怎么说话了,倒是故乡老人的一句话让我找到了答案,他们说:“再等集体罢”。  

相关文章

  • 恽仁祥:清明节祭祖
  • 山东人民清明节祭奠毛主席和革命先烈
  • 烈士回眸应笑慰  擎旗自有后来人——郑州市清明节人民广场纪实
  • 深圳红色网友2012年4月4日清明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活动图文纪实
  • 缅怀先烈,坚定信仰广州--网友2010年清明纪念活动纪实
  • 郑州人民2010年清明节缅怀毛主席和革命先烈纪实
  • 清明节洛阳人民深切缅怀毛泽东主席及革命先烈大会现场照片
  • 毛主席的第二件事为什么如此惊心动魄
  • 毛泽东的大思维
  • 埃德加·斯诺:同毛泽东的一次交谈
  • 济南市民清明节祭奠毛主席和革命先烈
  • 清明祭祖时,祖祭毛泽东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