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乒赛观后断想
刚刚结束的世乒赛没看几场,被誉为我国球的乒乓球,实在了不得,不仅包揽了所有金牌,而且大部分项目都包揽了前四名。搞得另几个原本在乒乓项目上也差强人意的国家,在无奈中国乒团的前提下,只好派人与中国运动员搭档,好呆也有人进入了决赛,有的还与中国运动员一起斩获了金贵无比的金牌。
虽然本次世乒赛比赛过程中没有看几场次比赛,但看后却感概良多,大致归纳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凡比赛项目,对参赛国家来说,能多拿奖牌尤其是多拿金牌,固然是好事,但如果一味由一国独揽所有金牌甚至奖牌,必定冲淡了体育比赛所具有的广泛意义,更是减少了比赛过程中调动更多人参与的乐趣。就人类文明发展与健身强体的本质意义来说,凡体育比赛,参与的人数越多,普及的程度越广,它的民意基础就越扎实,它的宗旨就能得到最根本的体现。因为群众参与的热情越高张,参与的人数越多,它就越能提高人类延年益寿的水平与质量。
体育本身,最原始最根本的意义就是为了强身健体。只是后来全世界的人们,在物质生活日益得到满足的时候,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就越来越广泛。体育比赛伴随着媒体的立体传播,更是走进千家万户,招惹得人人都有自己热爱支持的项目和崇拜喜欢的星级运动员。如今拥有粉丝众多的社会群体中,除了歌星舞星影视明星之外,就属体育明星了。而体育明星中,足球毫无疑问是拥有粉丝最多的体育宠儿。无论年迈老人,还是黄发童稚,无论皮肤色别,还是宗教派系与政治差异,只要涉及体育,只要言及足球,大家就可以消除彼此间的各种障碍和分歧,很快加入到同一个或者几个人数众多的粉丝阵营里去。
每次体育比赛中,在现场不在现场的人们,都怀着相同的心情,为自己崇拜热爱的团队和运动员鼓劲加油,与他们一起欢乐与悲伤。更有甚者,不少人会为自己支持的运动队和运动员的某场失利,情绪异常,忘乎所以,不惜以身试法,做出许许多多在平静之人看来近乎荒唐的事情。许多体育比赛过程中出现的骚乱甚至造成死伤几十上百人的事情,多年来时有发生。体育上的常胜之队常胜之人或者在某一时段有之,但这都必定是很短暂的现象,或许这也是体育比赛中特有的现象。而常胜之队与常胜之人一旦出现了与粉丝们意愿相反的事情,就会在人心理上造成巨大落差,进而因情绪过度失衡而出现短时间的剧烈冲动,什么过分的事情都敢说出来,更能做出来。
美国的篮球一直称霸世界,它的每次组队参赛,罕有能与之争雄者。该项目几乎成了它独霸天下的私家项目。尽管电视上天天都在直播或者重播NBA比赛,篮球球迷们个个都是抓紧时机,不愿错过任何一次比赛。可说到底篮球因了它在全球性比赛中,老是美国人拿金牌,从而失去了它本身所具有的梯次与坡度,让人在一定程度上把它视为只有对被称之为梦之队的美国才有实际意义的项目与赛事。同样,在大球上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的中国,尽管在女子大球项目上如女排、女足、女篮等偶尔露下锋芒,可以问鼎一下国际大赛中的金牌或者银牌之外,男子大球项目几乎无一能拿得出手。只有一个男篮曾经称霸过亚洲一个时期,可在姚明、王治郅等相继退役后便一蹶不振。大球上没有令中国人值得自豪的项目,可小球却几乎成了中国人的天下。不仅乒乓球被渴望大球称霸世界而不能的国人称之为国球,另一个小球——羽毛球,也几乎成了我们的副国球。人总是要找点寄托物来满足自己求而不得心理的。大球一直不行的中国,偏偏就兴盛了小球,两个还算拥有有一定数量粉丝和连续取得不菲战绩的小球,总算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国人失落心理上的些许安慰。然而,小球的发达在世人眼里始终都是小打小闹,绝没有大球那般俯仰天地激奋人心的魅力与大潮般壮阔雄浑之功效。更何况,咱中国老是独霸小球项目,致使许多国家包括该项目上曾经还算可以的国家全没了参与的兴致。很难说,中国在乒乓事业上,就整个国际体育而言,是做出了贡献还是在犯下罪过。常言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园。被中国独揽了所有奖牌的乒乓球,也应该松动一下锁紧的门户,让其他国家也能分享一下其中的快乐与荣誉。不然的话,这与我们的国人不愿意看自己的篮球比赛,而全部把目光投向大洋彼岸的NBA有什么区别?
二、小球再强,也代表不了一个国家的体育水平,更换不来国家体育大国的桂冠。正如我国的GDP虽然跃升为世界第二一样,国家因为没有核心尖端的工业制造项目与相关能力,仅指望轻工产品出口和出卖稀有矿资源来积累财富,你在别人心里永远也称不上强国。体育何尝不是如此?小球再强,影响力也是极其有限的。它体现不出一个国家强健的肌肉和有力臂膀,充其量不过是供人玩赏的花拳绣腿而已。要明白,一百块乒乓金牌也抵不上一块足球金牌;一百场乒乓比赛产生的影响力,也抵不上一场国际杯足球赛所产生的冲击波,更赶不上它对人们内在激情的无遮拦点燃与尽情释放。人们可以为任何一场足球比赛而达到如痴如醉如癫似狂的忘我境地,也绝不会为一百场乒乓比赛喷涌一下自己的血脉;人们可以在世界杯赛事阶段废寝忘食而精力充沛兴致高昂,绝不会因乒乓球的奥运赛事自愿放弃休息而通宵达旦观看。
先不说小球在世界上不起眼到什么程度,屈指算来,中国包揽国际乒乓赛事全部金牌的事情也不知演绎了多少次,而中国体育就是走不上世界体育强国的位置,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咱在乒球或者综合赛事上获取的奖牌总数在世界上算是靠前了,可紧邻我们的韩日两国怎么都不把我们放在眼里。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你的重头项目上几乎一无所有。一个区区不足我们半个省份人口的韩国男子足球,就令拥有十三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中国几十年不能望其项背,只能一再演绎逢韩必败的惨剧。即是被我们的公知精英们糟践的不成样子的朝鲜,其男女足球偶一露面,也令我们泱泱中华球队羞愧万分。在世人面前,我们的体育尤其是有影响的大球项目,还有啥资格在人家面前说些什么呢?实话说,看一个国家的体育实力,不是看你综合项目上获取多少奖牌,而是要看你很多方面的表现。归纳起来主要有这几点:一看体育的普及程度和民众的参与程度,二看全体国民的健康与寿命指数,三看国家对体育的重视与投入,四看国际赛事上取得的成绩,五看重大项目上的国家普及程度与各种比赛的结果。虽然我们从表面上看,各种项目几乎样样皆有,可就因了全民普及程度远没达到国际要求和重大项目上的长期滞后状态,而被人家从心里瞧不起。体育大国之梦对我们来说,至今依然是梦而远不是现实。
一句话,中国要想被人称为有影响负责任的大国,那就得有我们拿得出手的尖端核心制造业和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同样,中国要想被人誉为体育强国,那就得有自己的大球业绩尤其是在男子大球项目上的迅猛崛起。否则,仅依靠不起眼的乒乓球和羽毛球来支撑门面,体育大国之名将依然是遥不可及的。当然本人绝无贬低小球之意,相反,我和大多数国人一样,时刻为小球健儿们取得的成绩感到由衷的自豪与骄傲。只是有感于我们大球的长期低迷由感而发,诉说一点衷情而已。
三、很不满意乒球比赛中解说员们的偏心与不公。我连看了男单的几场比赛,其中最为关注的是一个之前并不知名的小将方博与张继科进行的半决赛和与马龙进行的决赛。赛事过程中,女解说员和旁边的男嘉宾始终摆脱不了重明星轻新秀的心理。在方博对阵张继科那场比赛中,解说员就不停地与身边的嘉宾不断交流着个人的意见,对二人的各方面情况进行了分析。尽管他们说了不少,但有一点始终不变,那就是对张继科期望甚殷,称赞有加。解说员还拿一个什么专家的事前预测说事,说什么这场比赛虽未进行,胜负已决。张继科的胜利几乎是板上钉的事情,而方博能杀入半决赛已是超常发挥,凭他的综合实力与张继科对阵,是毫无胜算可言。固然,张继科是优秀的,这有他取得的成绩作证,不要说解说员心里明白,就是再末流的乒球爱好者心里也明白。何况张继科是现今中国男队里唯一的大满贯得主,其实力确实不容小觑。可解说员就是忘记了一个规律,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国乒球走过了几十年的辉煌历程,期间无数乒球健儿都在他们那个时期领走了属于自己的风骚。新人的不断涌现与悉心培养,是中国乒坛长盛不衰的成功经验之一。谁都有过五关斩六将的辉煌,谁也难免败走麦城的悲情。之前的乒球健将中,邓亚萍失手过,她曾败给了小山智丽;刘国梁沉沦过,他曾削发立志也未能走出困境;王楠也曾希望在退役前留下一个辉煌的句号,可最终败在她已经崛起的师妹张怡宁手里;上届奥运会上,被许多人看好的丁宁终于没能如愿以偿地拿下奥运冠军,却被并不被人看好的李晓霞斩获。新人的崛起,旧人的退位,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规律,何必拿老眼光去看待一切呢?可惜的是,方博便遭遇到了这种老眼光的一致逼视与评说。解说员在他进行的两场半决赛与决赛中,始终走不出偏袒张继科、马龙的窠臼,总是为他们的每一个赢球大加赞赏,总是喋喋不休为他们地鼓劲加油,总是为他们的每一个失误惋惜不已。独独方博,每打出一个好球都被解说成超常发挥,或者只有在比赛的特殊场合才有这样的神球。我总觉得经验主义和偏袒情绪灌满整个比赛的解说之中。可事实有时候似乎要和解说员作对,偏偏方博就战胜了张继科。大满贯得主败在了无名小卒手中,这令解说人大跌眼镜,也令某专家的未卜先知功能失灵。
虽然方博最后遗憾地输给了马龙,但方博优秀的赛风却给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始终宠辱不惊,沉着应战。尊重比赛另一方,既没有因自己的赢球欢呼雀跃,吼声连天,也没有因自己的输球表现出任何异常情绪波动。他始终都是一副严肃认真的态度,十分专注地打每一个球。他的情思全部倾注在比赛上,没有任何焦躁,没有任何癫狂的举动与表情。他虽然最终没能斩获金牌,但他的素养与表现,足以令所有人刮目相看。
只希望我们的赛事解说员们,无论对自己同胞还是对他国运动员,都要一视同仁,不能因个人私情而冲淡了解说之责。要明白你是在为观众作解说,不是你一个人在对比赛做评判。主观心理不可能不占有一定位置,但也不至于弄到裁判丢下自己职责,而去帮助比赛一方协力对待另一方的地步吧。
三、在重大国际赛事上,每一个运动员在取胜后可以表现自己的兴奋之情,但绝对不能做越轨的事情,更不能做伤害比赛失利一方的事情,要明白你在国际赛场上代表的是一个国家而不仅仅是一个团体乃至个人。刘国梁当年在夺取奥运冠军并因此获得乒球大满贯的时候,充其量也就是仰面躺在地上;孔令辉也因获得奥运冠军而荣膺乒球大满贯的时候,只是攥紧双手,或在蔡振华怀里激动地连续咬自己的球衣,或一个人在场地上曲腰呼喊。而后来的乒球健儿们就多有过分之举,尤其是那个张继科,一次获胜后当场点燃了自己的球衣,另一次获胜后狂奔到颁奖台前跪地亲吻台阶。我总觉得他的这些举动张狂有余,庄重不足。你可以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但也不至于到了那样失态的境地。何况上次的奥运赛场上,他的疯狂举动直接刺激的是他的师兄兼队友王浩。真不知道事后,中国乒球领队对他的这些举动是否有过批评与劝诫。再就是这次夺取冠军的马龙,在取胜之后,竟自跳上球台,手舞足蹈之余,傲慢而敷衍地跟自己的队友失利了的方博握了握手。那一刻,我丝毫也没有对他的取胜感到欢喜,有的只是鄙夷和愤慨。必定这一举动有点太过轻慢,必定这一举动对失利后心情不佳的队友是雪上加霜。倘使他能很友好地走到方博跟前善意宽慰地拥抱一下,轻轻地在他的后背上拍两下,那将是对失利了的队友多大多好的安慰,也是他君子风范的多美好展示。可惜,他却采取了那样忘乎所以的举动,实在令人遗憾之至。
真希望国家体育总局好好规范一下运动员取胜后的某些过分举动,因为他们的举动代表的是整个国家形象。国家文化软实力与国际形象的确立,体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载体。惟愿我们的运动员们能够自警自律,把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与良好形象竖立在各个国际赛场上。
20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