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寒江钓雪:读史偶感:复汉与复兴

火烧 2015-05-0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通过《三国志》与《三国演义》探讨诸葛亮复汉事业,分析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其政治军事才能,突出其历史形象与治世之道。

  无事闲翻书,《二十四史》“三国志卷三十五”篇有关于诸葛亮传的记载。

  诸葛亮字孔明,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竟起、群雄割据,社会动荡不安,百姓饱受离乱之苦的年代,其先隐居南阳垄耕。后经由好友徐庶向刘备力荐,受刘备三顾之恳请,感其诚意,遂弃耕出山,辅佐刘备开始了复兴汉家江山的事业。

  我们知道,所谓的复汉事业,无论刘备以及属下诸位谋士与将领怎样的竭尽全力,始终坚持,乃至于三军将士如何报效用命,但终是没有成功。但正是在这一历史过程中,诸葛亮完成了自己堪称是完美的一生,也得以施展了不凡的政治与军事抱负,为后世留下了一个永久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尽责历史形象。

  清人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一书流传甚广。虽是小说体裁,但作者对诸葛亮几近于神话的描述,使得一个光彩熠熠文学形象的诸葛亮让普通的老百姓都广而知之,也从而成为百姓间茶余饭后的不朽谈资,且相传了许多代而经久不衰。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诸葛亮非但帮助刘备制定与成功实施了联吴抗曹之政治谋略,更使得其时兵微将寡、势力极小,且更多时候都是疲于奔命、东躲西藏,四处寻找依附对象的刘备在当时的离乱之世拥有了西蜀与荆州的一片天地山河,才有了得以施展自己恢复汉家江山政治抱负的物质基础,天下遂得三分,魏、蜀、吴鼎足而立。

  也由于诸葛亮始终如一、持之以恒的坚持与操劳,后世评述诸葛亮,大都以所谓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形容。

  关于诸葛亮的非凡武略与奇策智谋,以及治世之道,人们都不存在异议。令笔者感慨的是,诸葛亮五十四岁便死于北伐的军中,依今人的观点看,可谓是英年早逝了。最难能可贵的还是,其以蜀国丞相之尊,身处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政治高位,身后却不曾留下万贯家财。他也并没有利用自己的权势与才能来谋一己之私利,没有使自己抢先致富。应该说他不是没有这个机会,也不是不具备这个才能的,但他终其一生都没有这样去做。始终殚精竭虑、尽心尽力辅佐刘备父子,以近乎完美的理想主义精神,忠实履行了自己短暂一生的不变政治抱负,也从而成就了自己事业的辉煌历程。

  不但是诸葛亮一个人,即使是关羽、张飞、赵云等等,也都没有在那时候利用自己的显赫身份地位与不凡影响来谋一己之私,他们都没有在从政、统军的时候之外,再经营打理,或是委托别人、假别人之名帮自己打理经商发财的第二产业。至此,不禁产生疑问了:是他们的思想不开窍,还没有解放到所谓的与时俱进地步?还是当时刘备所制定法律很严格,使他们有所忌惮,不敢心生非分之想,更不敢有非分之行了?又或是刘备所仰仗他们开创局面,打江山守江山都离不开他们,所以赐予他们有足够多的金银财宝,他们便不再需要为财富而奔波操劳?

  从史上记载看,上述三种可能都完全可以作排除否定的。

  那么,为什么会是这样?

  也只能有一个原因,他们是为了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政治目标而不息奋斗了一生。于此,任何铜臭的玷污对于他们来讲,都无异于是一种深深的耻辱与恶意亵渎。即便是这样,西蜀政权也只存在了短短几十年时间便无奈成为了历史陈迹。但若他们当初于从政、统军之外,再分心费神而忙于个人与小家的“先富”,由此影响,那些与他们同处于西蜀政权机构内的同僚,他们之下的官员与将领,再竞相效尤,再上行下效,待得西蜀政权自上而下都追逐铜臭的习气蔚然成风,那么,刘备偏安一隅的西蜀政权又能存续多久?

  史载:诸葛亮临终时嘱咐要把他葬在汉中的定军山上,依山建坟,墓穴刚好能容纳棺材就行了,入殓时穿上平时所穿的衣服,不需要殉葬品。这个在中国古代遍行陪葬与厚葬制度的相较下就难能可贵了。

  当初,诸葛亮曾向后主刘禅上奏章说:“我在成都的家中有桑树八百颗,薄田五十顷,我后代的吃穿,这些可略有宽裕。至于我随军在外,没有别的开支,随身的吃穿,都依靠官府供给,不再经营别的产业,来增加一点点家财。如果到了我死的时候,不要使我家中有多余的物品和多余的钱财,以辜负陛下的恩宠。”而等到诸葛亮死后,正像他所说的那样。

  ……

  掩卷长思,笔者不禁喟然长叹了。

  其时的刘备、诸葛亮,以及关张赵马黄等人,东征西讨、奔波忧劳,奋斗终生即是为了复兴汉家江山。但历史的兴替规律不可作人为改变,所以终是壮志难酬,抱恨终天了。而今,二千余年过去,又谈复兴。且不说所谓复兴的目标语焉不详,没有明确所指,单以复兴的号令而论,我们不妨以史为镜来相看。相较于刘备等人终究未成的复汉事业,当时那些受理想主义精神影响始终,兢兢业业不变奋斗几十年的一帮人,只不知“特别是”当今的各级权力操持者,若是对照了诸葛亮等人,无论是才能、操行,对理想的执着、坚守,以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奋斗精神,当然,还有清廉程度等等,不知又将得出怎样的结论?

  再那么,复兴,所谓复兴,做梦复兴……呵呵!为什么复兴之前还要冠之以所谓的中国梦?于此,笔者倒真不是泼冷水,只是鉴古知今,以史为镜,偶然所念:据称是做梦复兴,且莫一语成谶!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