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昌平的悲剧和胡温难题》来看十七大的重大意义
从《李昌平的悲剧和胡温难题》来看十七大的重大意义
网上有一篇文章《李昌平的悲剧和胡温难题》,这是三农问题专 家温铁军 教授在安徽省某县的一次讲演,他以李昌平的悲剧开篇来分析中国的难点。李昌平是具有硕士学位的湖北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他是向中央领导写信反映三农问题的第一人。“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这三句话感动了收信秘书和朱榕基总理,立即批示派中央调查组前去调查,结论是反映情况属实。随后就是中央七常委批示要李昌平在本乡进行农村改革试点。李昌平改革不到一年,县委组织部找他谈话,说本县八大局长任你挑,就是不能在棋盘乡干了,因为你在这已经成为不安定的因素。手持七把上方宝剑的李昌平不得不辞官下海,慕名聘用他的某公司在压力下又将他解雇,他成为没有职业和收入,当地都不敢沾边的流浪者,只能写一点小文章,靠点滴稿费为生。后来他到北京找到温铁军,温在其单位给李安排一个农村调研员的工作,才结束了到处流浪的生活。 温 教授在讲演中分析了发生李昌平悲剧的社会因素。李的改革触犯了各部门的利益。在一个综错复杂的利益链条面前,你即使是第一把手也是无能为力的。能以高度智慧为民请命并持有七把上方宝剑的李昌平在这个利益链条面前也不得不败下阵来。 温 教授认为这不是李个人的悲剧,而是我们党的悲剧,分析后的结论是基层矛盾错综复杂,部门利益尾大不掉,最大的问题就是中央政令不畅,下面不听中央的。
十六大以后中央的难题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各地方圈占土地,2003年土地减少了3000万亩。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中央决定:放弃单纯追求GDP指标,转变为追求综合增长,强调五项统筹,“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但不管怎么强调,都是上热下冷,各地仍然以招商引资为第一目标,竞相对投资者开出零地价、零地租,倒贴“三通一平”转让,发达地区、沿海地区尤甚,象广东珠江三角州现在已经没有土地可转让了。广东、江苏的这些发达省,互相拼着,说我政府投资来搞“三通一平”,企业不花钱进入,地价你也不用给,然而结果强征老百姓的土地,使得农村因为土地征占而发生的上访告状事件大幅度上升。这时候温家宝总理作了四次批示,要求各地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严查违规违法征占,但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对这个批示当真。接着,中央发了四个文件,强调“三严”,要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严肃查处土地违规违法征占,要严厉惩处在土地征占过程中发生的腐败案件,发了四个文件都没用,口上拥护中央决定。结果是依然故我
中央政策由90年代以来的单纯追求GDP的增长,已经被2002年中央十六大以来的一系列重大战略转变给改变了,接着从强调综合发展、五项统筹变成了科学发展观这种新指导思想。对这种转变很多人不理解,普遍不适应。中央政策强调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教育部卫生部等四个主要部委就是不通。有钱都发不下去。因为基层的医院全都私有化了。其目的不是为农民服务,而是为了赚钱。
从上面 温 教授讲演的简略叙述中可以看到十六大以来的党中央该有多么难哪!胡温新政特别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关注民生等议题在十七大能够通过吗?各个地方思想不通的大员们能否举手?各省、市上来的代表资格是要经过其各地领导审查把关的。
不少人是以期待企盼的心情听完十七大报告的。十七大的成果达到了老百姓的预期。但有的人还不大满意。我觉得十七大精神是智慧的产物,既维护了党的团结(这一点太重要了),又指明了今后的正确方向,做到这一步已经是很不容易了。这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将与七大、十三大一样载入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从遵义会议开始,到党的七大,全党团结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为取得革命胜利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到党十三大,全党团结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党的基本路线的旗帜下,取得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绩。从十六届三中全会开始,到十七大,全党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旗帜下,开始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这次大会与七大、十三大也有所不同。遵义会议是革命走在悬崖绝路的情况下召开的。客观情况逼着共产党人逐步认识了毛泽东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文革结束,大批老干部受尽以阶级斗争为纲路线的迫害进行反思后召开的,改变路线的阻力不是很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后要改变党的方针路线极为困难,因为改革开放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GDP每年以9%的速度增长,后来竟以两位数飞奔,外贸顺差激增,全世界为之瞠木结舌。各级政府官员、国企干部、商界、知识精英们得到了前所未有超额的实际利益。各级政府从招商引资,GDP高速增长中尝到了巨大甜头,他们的思维惯性犹如脱缰野马,不论你中央拿出何种招数,也难以驾驭减速。所以 温 教授在讲演中所谈的利益链条,尾大不掉的问题就是很难解决的。这次转变方针的客观因素是自90年代以来发生了不少社会问题:耕地减少,威胁着粮食安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我国的资源和环境不堪重负,因拆迁圈地造成的社会冲突每年竟有六、七万起,上访大军前仆后继,地方官员不顾这些,继续我行我素。官员们的尾大不掉,这些就是这次转型的困难所在。
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历史的继承和发展。什么叫中国特色?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中国的事要按中国的实际情况来办,不能照搬书本和外国经验。中国革命没有照搬城市武装暴动的经验,而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理论认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要由资产阶级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在中国创造了无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国外军事理论认为游击战只能是一种起配合作用的战术,在中国却把游击战上升到战略的高度;解放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改造等都体现了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极为丰富,我以为其核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用社会主义制度搞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在资本主义初期是脱缰野马,对劳动人民任意践踏,在中国,市场经济是有缰野马,缰绳掌握在工人阶级的代表,即共产党的手里。既要它拉着经济迅跑,又不准其对劳动人民随意践踏。也就说资本可以占有一部分劳动剩余价值,但不能搞野蛮资本主义式的抢劫。
温铁军 教授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又一次显示出中国特色。他说中国绝不能照搬西方模式,搞什么土地私有化,城市化,土地分给农民长期使用,就是不准私有买卖,否则就会造就出少数大地主、大庄园主和千百万失地的城市贫民窟、棚户区。这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所面临的难题,中国的土地革命最彻底,解放后三次平分土地给农民。只要不夺农民的地,农民就不会反抗。这是中国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地方。(可从温铁军博客一系列文章中查得)
中央大批派出十七大精神宣讲团很有必要,不但要广大群众认识到十七大精神,特别是要干部们提高认识,再也不能只顾眼前和局部,不顾长远和全局了。
方向已经指明,航船已经启动,道路正在开通。今后不论有何种阻力,但已经确定的大方向是任何人也改变不了的。今后的阻力之一还是社会上错综复杂的利益链条,当前最大的利益链条恐怕要算是房地产了,还有人们头脑中的小生产意识。因此讨论小生产意识的需要不会因为十七大胜利召开而失去意义,对以前的历史还是要讲,以吸取前车之鉴,作为后事之师。改革开放后没有认识到小生产意识的危害,才走了一些弯路。产生了那么多的社会问题,不认识小生产意识的危害性,它还会在今后扭曲前进的航向。所以对小生产意识一定要想方设法讨论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