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农关注

如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火烧 2011-06-05 00:00:00 三农关注 1025
文章探讨如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分析当前粮食生产面临的挑战,包括技术应用、耕地减少、城市化建设影响及政策问题,强调需平衡发展与保障粮食安全。

序言:自古“民以食为天”,政权的稳定,粮食安全保障至关重要。翻开历史,历代王朝动荡更替史,与“吃得饱”问题解决与否休戚相关。  

截至5月底,CPI指数仍居高不下,显示通胀将是一个持久过程,4月初,发改委曾紧急约谈食品企业,要求其稳定价格,然而始于去年的北方的干旱,已蔓延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由此看来,今年粮食歉收已成定局,约谈后续效果不容乐观,新一轮由基本食品(粮食)价格上涨所带动通胀已成预期。  

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超级杂交水稻”推广,转基因农作物的事实规模种植,化学式种植方式等新技术大面积应用。粮食种植在实际可耕种面积持续减少情况之下,产量不降反升、屡创新高,是背离自然规律的,社会对新技术应用迷信(如有些地方为了保护农资公司利益,强令农民不得种植自留种子等),本身就值得商榷。一个技术从开发到应用,需要用时间来证明其好坏,未经充分试验论证,就规模化推广应用,于国家、民族而言,未必能经得起后世检验,其实就当前来说,某些新技术破坏力已显端倪,比如化学式生产对土地肥力的透支。  

与粮食生产安全保证相对应的时代大环境,城市化建设已是基本国策无疑,耕地底限保护对城市化建设的让步,耕地底限保护的力不从心也是无疑的。那么如何在有限的实际可耕种土地之上,用其产出满足国民需求,将是迫在眉睫的课题。14亿国民人口,农民约居7成,随着国家工业化的深入、城市化建设的深入,基础建设及配套产业对人力资源的庞大需求,为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提供了夯实的基础保障;当前进行的城市化建设,对破解我国农村地少人多困局,对社会的稳定发展,生产效率提高正面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同时,在目前(通胀、农民农业生产增收困难)状况下,重新审视制度设计,也是必要的。制度设计短视反噬作用令人触目心悸,时至今日,仍沿用源于“城乡工农户籍分割制度”的“工农产品剪刀差”指导思想,权力机构对农产品正常价格体系的粗暴干涉(农产品如粮食价格是完全由国家计划制定,而涉农产品如化肥、农机,种子价格由市场制定),使人夜不能寐,为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前景堪忧。在稳定的旗帜之下,牺牲农民利益换取物价稳定,对农民的政策性歧视,如多年来对农产品的持续性政策打压,已极为沉重的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谷贱伤农”使农民不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投入与产出收益的不可对比性,在全球中低端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以及与之配套的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兴起,配合城市化建设大潮背景下,收入的差距,促使农民更加愿意离开土地进城务工(据统计,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粮食价格上涨2倍左右,猪肉等副食品约为3倍,城市产业工人工资增长约为10倍左右,公务员、垄断企业职工的工资增长约为20倍,甚至于更高)。  

第二、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及从市场化条件下经济能量方面考量,现在的农民家庭更加倾向于生育一胎,很难想象,集万般宠爱于一身的80、90及00后农家子弟,在收入差距面前,还会或愿意继续从事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事生产,由此可见,如不对“城乡工农户籍分割制度”进行改革(工业化带来的人员流动,社会分工中的农与非农身份模糊,已事实宣告户籍管制失败),破除户口附带显性、隐形福利,不大幅提高农产品补助力度,降低补助门槛,吸引农民回归正常农业生产,农业生产的后继乏人及破坏力将在此后20或30年间显现。难以理解的是,一个有着14亿人口,且农民为多数的社会,如没有农民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将是何种悖论,国家粮食安全会是以何种方式得到保证。  

 茅于轼 先生说“粮食不够,可以从外国购买,没有必要坚守国家耕地保护底限”,这种自由化思想的惯性思维在国内应附声不小,能量也不小,自由派忽视了国与国的利益关系是建立在平等基础常识。目前的全球粮食供求价格体系是建立在各大国(中、美、俄、德、法、日等)粮食产量盈余基础之上,一旦平衡被打破,试问,谁会是有着14亿人口的中国粮食安全的保障者(或是供应者)。做为传统的粮食出口大国,俄国在09年粮食歉收(实是有盈余),不是也立法禁止粮食出口吗?  

至于寄希望于动用行政权力,而非财政调节功能,强制农民回归农业生产的权力思想,即使排除目前社会分工细化因素,在公民权利申诉高涨的社会氛围下,其可能引起的骚动,也是我们这个国家不可承受之重。  

保障国家粮食供应安全,国家首先要做的是,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保证农业生产有农民参与,要有高屋建瓴战略思维,充分运用国家经济基础,为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提供初步社会保障,其二是大幅提高农业生产补助力度,降低补助标准,目前的补助模式缺陷,倾向于大农业生产,忽视小而散农业生产(小而散农业生产是国内多数农民主要生产模式)。简而言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就是充分调动且利用政策和财政手段保证农业生产安全。

                                     耕读持家敬上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