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东扯西拉(写在五四青年节之际)

火烧 2010-05-07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五四青年节引发对邓小平的争议讨论,分析其在民间与官方的评价差异,探讨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问题与民众态度变化。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本来轮不上我这个半大老头子来说三道四的,可一来咱也年轻过,二来咱和“五四”有缘(曾经合法佩戴),三来祖国的未来总是与青年相关的,而咱也可以关心祖国未来吧?所以也来凑几句话的热闹了。  

当然,这有点无话找话的牵强。  

既然是牵强,那咱干脆就牵强到底,借机来说说咱们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大人。  

这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  

如果说,今天的毛泽东也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的话,相信没有人不赞成。但毛泽东的被争议,与邓大人的被争议,那还是有天壤之别和本质不同的。首先,当前非毛骂毛者虽然看上去其势汹汹,但无可争议的事实是他们还只能处在半地下状态,除了极少数代表人物因为后台显赫可以半公开身份外,绝大多数非毛派只能凄风苦雨隐姓埋名地发泄他们的愤怒,而且面对天安门广场上的毛主席纪念堂、天安门城楼和人民币上的毛主席像这些绝对官方和法律的认可,非毛派们的那份郁闷窝火,就别提有多烧心了;更遑论在民间,特别是在广大的乡村,至少一半以上的农民家里,居然还端端正正地挂着毛泽东的画像,居然还有差不多一半的公民供奉着毛主席徽章和塑像来祈求平安吉祥。反观总设计师,无论在官方、在律法,还是在民间,其毁誉参半的争议程度,那是不言自明的了。可以这样说,无论官方怎样强调“坚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都无法消除民间一浪高过一浪的质疑和怒骂,而且这种质疑和怒骂与非毛派以隐姓埋名匿名马甲为主流不同,大多数非邓的民众都敢于公开亮明身份,敢于公开与戴着面具的非毛派论战,这是让非毛派最气血攻心的死穴。换句话说,在民间,非毛和非邓最本质的区别是:非毛明显不合法更不合民意,非邓却明显不犯法;拥毛者可以趾高气昂地让自己生活中到处都是毛泽东的印记而彻底排除邓的痕迹,非毛派生活中却无论如何也排除不了对他们最痛恨的人的依赖,憋气死了。  

那么,如果说毛泽东无论在官方在法统还是在压倒性多数的民间都是正面人物的话,邓小平在民间会不会有划入反面人物之虞呢?  

我看有这种危险,而且这种危险随着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社会不公矛盾加剧、贪腐丑恶难以遏制的现实,还有加重加快加大的趋势。可以这样说,30年改革开放的成绩,无论官方还是民间,绝大多数人都是认可的。但改革开放带来的负面影响却随着种种丑恶现象的常态化,有可能转移为民众对总设计师个人的否定甚至怨恨,进而对整个改革开放的进步作用产生怀疑甚至反感,从而对坚持改革开放的执政党失去信任,这才是当前中国面临的最大危机。  

因此,我觉得,官方有必要公开正面地对邓小平做出客观负责的评价,就像当年邓公对毛主席的“三七开”评价一样,直面邓小平的功绩与失误,实事求是的为总设计师定论,给老百姓一个坚持或放弃邓理论的理由。  

我个人认为,邓小平仍然算是正面人物,最极端的说法也是个“五五开”而偏正面。如果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来客观分析邓小平的一生,那我们很容易得出他是正面人物的结论。我认为邓也曾经是马克思主义者,而且在他自己的骨子里也一直自认是马克思主义者。但他不是列宁主义者,也就不是完整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革命理想有太多实用主义成分(而毛泽东则正好相反,毛泽东太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了),因此他时常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在1978年以后,他不仅仅是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更严重的是为了“扭转”他自己的形象,不惜采取破坏甚至绞杀打压过他的毛泽东形象和急功近利利用民众贪图实惠的弱点来博取对大局的掌控。

    很可惜,虽然这位老人的骨子里还是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因子存在,但他的实际作为,却是让马列主义在全球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洗劫,并在无意中培养了在后来拯救帝国主义于崩溃前夜的“特色”中国。这是这位老革命家、老共产主义战士最不可饶恕、也是他最始料未及的悲剧性错误。  

痛哉,在中国青年节,我为一位中国老人扼腕叹息不已……  

   

   

 2010-5-4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