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大师缘何能收藏了那么多的文物?
文章探讨季羡林在特殊历史时期如何收藏大量文物,引发对其收藏途径与时代背景的思考,涉及文革、红卫兵及文物保护等关键词。
随着季大师的逝世,关于大师的巨额遗产问题从媒体上透露出来。本人无意关注他人的财产问题,但作为一位收藏爱好者,对大师浓厚的文物收藏意识颇感惊奇。尤其是对于一个潜心治学、研究学问的人,究竟以何种途径收藏了如此大量的文物、国宝,不能不令人有些疑惑。
季先生早年留学国外,解放后又经过历次政治运动,其中包括建国初期的“说实话”、“献宝”运动和六七十年代的“文革”运动。但季先生的藏品不仅丝毫无损,而且收获却越来越多,据知情人士称至今价值竟高达“天文数字” !过去有人曾揭发康生如何收集文物,但现在看康生的收藏与季大师相比完全无望其相背!由此,本人回想起季先生所发表的大量关于“文革”中如何挨整、“被抄家”之类说法,更加令人置疑。在那种“受迫害”的情况下,季先生的家藏非但没有遭受损失,反而有了更多的进增,这其中必定有其深藏不露的原因。可见当时那么多文物、国宝,并没有落入任何红卫兵、造反派之手,而是落进了像季先生这样的精英的库藏。由此进一想到,在那个被称为“文化灾难”、“知识分子严冬”的年代,却不仅成就了那么多的学术大师、泰斗,而且还使人收藏了那么多的文物。实在值得深思!
很赞哦! (1027)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