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韩进悲剧再发生的思考
如何避免韩进悲剧再发生的思考
杨刻俭
山东农民韩进因菜价过低而绝望自杀的事情通过媒体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也引出了关于菜贱伤农的话题。一时间,不少专家、学者和官员纷纷为解决菜贱伤农、避免韩进式悲剧的再发生出谋划策。提出农超对接也有,提出发展专业合作组织的也有,提出加强信息预测的也有。笔者认为这些对策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造成韩进悲剧的根本原因是蔬菜市场供求失衡和小农经济应对市场经济风险的脆弱性。根本的解决办法是通过集体化增强农民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通过蔬菜生产的计划性,尽量减少蔬菜市场的供求失衡。
蔬菜市场与粮食市场相比要狭小的多,蔬菜种植面积稍微扩大或减缩都会导致市场价格波动。对种菜的农民来说,蔬菜供求平衡时可以获得比较平稳的利润,蔬菜歉收也不至于造成太大损失,因为某种蔬菜歉收年份,该蔬菜价格偏高,农民也能获得一定利润。真正给农民造成损失的是生产过剩而造成的菜贱伤农。事实上菜贱伤农的事情每年都在发生。前一年农民种某种蔬菜卖了好价钱,较高的利润驱使他们第二年扩大种植面积,其他农民看到某种蔬菜利润高,也转向该该蔬菜种植。结果蔬菜产量远远大于市场需求而价格暴跌,甚至就根本卖不出去,导致成千上万斤的蔬菜烂在地里、扔在沟里。
蔬菜流通环节利润太高的不合理事实确实存在。减少蔬菜流通环节,降低蔬菜流通成本有利于扩大农民利润空间,把菜贱伤农的原因说成是流通环节多、利润高造成的有一定道理,但是流通环节利润高、生产环节利润低的不仅仅是蔬菜,而是农产品和工业产品的共性。菜贱伤农发生的深刻根源在于供求关系严重失衡,至于把避免菜贱伤农的希望寄托在减少流通环节、实现农超对接上也不太现实。
在广大农村地区蔬菜买卖是在种菜农民与消费者之间进行的,根本就没有中间流通环节,蔬菜价格暴跌完全是供大于求的结果,跟流通环节没有任何关系。蔬菜从农村进入城市超市,也要长距离运输、批发后才能进入超市,中间环节费用少不了多少。完全的农超对接也不可能实现。在农村,菜农和消费者面对面,根本就不需要多此一举。城市消费者不可能忍受生活的极不方便都去跑到超市里买青菜,就近到农贸市场就可以了。就是说在城市也不可能实现农超对接全覆盖,蔬菜流通的现有模式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完全实现农超对接的话后果可能会更可怕,超市控制着商品定价权,几家大型超市可以联合起来压低蔬菜进入价、抬高零售价,种菜农民多收了三五斗,甚至会重复奶农的命运。这时受害的不仅是农民,还会有更多的消费者。而且当蔬菜严重供过于求时,农超对接仍然改变不了种菜农户血本无归的命运。
对于主张组织专业合作社的方法来应对菜贱伤农的做法,笔者认为有可取之处,因为让农民组织起来总比单打独斗强,但它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作为蔬菜专业合作社,它可以消除内部竞争、一致抬高蔬菜价格并通过合作来开拓市场争取自身最大利益。但专业合作社作为一个利益团体也总是希望扩大经营规模,增加资本投入,获得更多利润,一个专业合作社内部可以实现蔬菜种植的计划性,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范围的蔬菜种植的盲目性,不可能消除蔬菜供求的不平衡性。专业合作社最大的硬伤就是太专业。在小农经济条件下,由于家庭生产的单一性,一般加入专业合作社的农民基本上都是以某一专业为业,其它基本没有什么外收入,都是想在某一专业领域获得高利润。为了追求更多利润,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农户看到某种蔬菜有利可图,就会扩大种植面积,最后导致供求严重失衡。在蔬菜供应远大于消费需求时,你怎么垄断价格都是没用的。加入合作社的农民仍然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面对大的市场风险也缺少抵抗能力。在没有评估市场风险的情况下,一些地方政府为出政绩,盲目鼓励甚至强迫农民发展某种专业合作社,导致农民过度调整种植结构,生产出过剩的蔬菜等农产品,可能会促使更多的农民重复韩进悲剧。
蔬菜生产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且蔬菜生产具有不可逆转性,不能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及时调整生产规模。农民一般都是根据当年的情况来估计明年的蔬菜市场行情并根据主观预测来留出明年种菜的土地。蔬菜市场行情因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是在预料之中的事,但具体有多大程度的变化则很难预测。比如说当年某种蔬菜奇缺,价格很高,明年种植面积一定会扩大,产量增加,价格也肯定会下降。问题是明年蔬菜价格会跌倒什么程度,是否有利可图,则是很难预见到的。中国那么大,社会经济环境那么复杂,种菜的农户众多而分散,你根本无法完全搜集到有多少农户会种植某种蔬菜,蔬菜到时会有什么价格。农民发财致富心理依然会促使农民继续种植或扩大种植面积,即使到跟前发现某种蔬菜的种植面积增加过多,再种植某种蔬菜很难有利润甚至赔本而放弃种植,但土地因已提前预留出来而错过一季作物种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能完全做到理性化,要完全规避市场风险显然是不可能的。如果要完全规避市场风险、杜绝菜贱伤农只有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人民公社时期,生产队往往根据队里人数决定菜园面积和蔬菜供应量,既能保证社员每天都能分到充足的蔬菜而又不至于蔬菜过剩。问题是在当今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很难做到按人口供应蔬菜了。现实条件下,我们应该尽可能地避免周期性地爆发菜贱伤农的现象。那就是农村土地向集体流转,重建农村集体经济,农民有集体经济为靠山,就增强了应对市场危机的能力。村基层组织可以发动农民从事集体化禽畜养殖、农副产品加工,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发展工业,走多种经营道路,化解市场风险。村集体可以拿大部分土地种粮,根据市场行情有计划地拿出一小部分土地利用剩余劳动力种植蔬菜,尽量避免在蔬菜种植上的投机性,并直接开辟市场减少中间环节,争取较多利润。另外,实现农村土地集体化经营,可以避免资本下乡,夺回被资本占去的蔬菜市场份额,扩大农民的蔬菜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