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团的"帅哥"凑成一个班--为了老兵的婚姻
在我当兵的时候,我团运输队出了一个佳话.直到现在,我还为团首长的英明决策感佩不已.....
我团运输队有个68年的兵.此人入伍时就已经二十二,三岁了,一家伙干了5年,到1973年就成了名副其实的“老兵”了。有人可能要问:他是不是个出色的驭手?
答案是否定的.虽然他的编制在运输队,但5年来几乎没在队里呆过,终日奔波于团后勤的木工作坊和县城的木材加工场.原因很简单:他出身与"鲁班世家",打小就是乡里闻名的木匠师傅!
大家都知道,在上世纪70年代,人们的脑子里还没有"家具城" 的概念,娶媳妇聘姑娘都少不了请木匠师傅打家具.这样以来,这个兵就大有用武之地,团里,师里,甚至军里的首长,部门首长和其他干部(包括地方的) 都知道他的大名,而我们也同样知道他的大名:小木匠!
男大当婚是人之常情.再说他早已超期服役,从年龄上也是没的说,加上几年来做活时也收了不少红包,所以完全具备了回家风光体面结婚的条件.团首长不止一次地催促他早点把喜事办了,可他一直没吐口.最后在政治处主任的诱导下,他才说出实情:原因很简单---他的模样是实在没法提的难看!如果回家的话,肯定女方(一直没见过面,寄去的照片都是团里新闻干事费尽心思选最好的角度和光线照的,而女方则是家乡的大美女)不干!
怎么办?天下事难不倒共产党员!团政治处给他家乡政府写信,以工作繁忙为由,请双方父母带准新娘到部队与准新郎成婚.结果自然是大功告成:一行5人说话就要到部队了!
诸位可能要问,到了部队一见面不是一样会吹吗?不然!团首长自有高招.由政委主持,主任召集了全团各连的指导员开会.议题只有一个:叫自己连队兵里的"歪瓜裂枣"们都穿上旧军服,统统到团部礼堂门前集合,由主任亲自挑选.
说来也巧.那天我到服务社去,看到一帮子獐头鼠目的兵们在礼堂门口麇集,还着实吓了一跳:老天爷怎么造出这么一帮丑八怪!可主任拿他们当宝贝似的挑来选去,最后定了八九个出类拔萃的,交给了运输队长.在入选的兵里,我连就有一位!
回去以后问了指导员,才知道这原来是用来对付准新娘和准岳父母的一个计策:叫做"比较鉴别之计".为了显出新郎的"英俊",必须找出一群更加"英俊"的弟兄陪衬呀!
过了大概一个星期.我连入选的兵回来了.他绘声绘色的描述了新娘相亲的情景:新郎穿着崭新而且熨过的军服,腕子上的手表闪闪发光,和脚上的黑皮鞋相映成趣,举止谈吐大方得体(他毕竟是经常出入首长家,见过世面的);周围簇拥着一群破衣拉撒,蓬头垢面,形容委琐的兵,俨然是鸡窝里的凤凰嘛.......
那个兵高兴的说,我还是第一次在团里的小食堂和团首长一起吃饭,还喝了尖庄大曲呢!说着说着,他拿出一张"全班人员"与新郎新娘两家人的合影.你别说,我们的小木匠还真是个大帅哥呢!怨不得新娘和岳父母笑的那么灿烂....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