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富外穷内”的国际版说“不”!
对“富外穷内”的国际版说“不”!
吕永岩
国外股市涨,中国股市跌。国外股市跌,中国股市大跌。国内经济金融领域的精英们这个那个地说了不少,就是很少有人说到国际版。其实股市跌与国际版的要推出有重要关联,尤其对于机构。谁都知道,中国股票发行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大跃进”。短短20年时间,便赶上了发达国家一二百年的发行量。而国际版是个无底洞。患上资金饥渴症的外国财团、企业多得不可估量。一旦国际版仿效“大跃进”的方式开闸,中国的国民财富必将源源不断地流出,股市不堪重负,谁能知道会跌到哪里?大机构的资金进去怎麽出来?
中国股市近年的萎靡不振已为世界瞩目。尤其是股指期货推出后,绝大多数散户已在大跌中损失惨重。本来没有股指期货前,中国股市作空是没有人会赚钱的。那时的股市涨了,大家手中的股票便都增值了。股市跌了,只要你手里拿的是股票,那就没有谁能赚钱。股指期货推出后便不同了。尤其是股市大跌,在股指期货上作空的人不但不受损失,反而能赚大钱。并且绝大多数中小散户目前是不能介入股指期货的。也就是说,当做空股指期货的人们大赚特赚的同时,手中持有股票的中小散户只能忍受亏损或巨额亏损。有关方面在推出股指期货前后一直都在说,股指期货是有利于股票市场稳定的。相信这种说词的中小散户无疑吃了大亏。
现在,管理层为国际版造势还是闭着眼睛编排所谓的“好处”。本来股指跌了这么多,应该维稳了,但管理层还是迫不及待地在推进国际版。6月23日,证监会办公厅副主任王建军在陆家嘴论坛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即将推出的国际板将以人民币计价,而不是美元。如果上市的境外企业有需求,监管部门可以考虑让其将募集资金兑换成外汇。”管理层为国外老板们想得可真周到。
爱国的人们一直在质疑国际版推出的用意。因为中国目前急需的是拉动国内的就业,是国内的稳定大局。拉动就业首先要拉动国内消费,国内消费的前提是老百姓手里有钱。中国的股市在一次性造就几个数亿万富翁的同时,造成数万股民的相对亏损。中国股市的功能已经演变为“为少数人造富,为绝大多数人造穷”。这样一来,便严重影响了消费。没有消费就没有企业产品的出路,也就谈不上推动就业和稳定。中国目前就业和稳定的局势十分严重。但奇怪的是股市管理者们对此仿佛视而不见,绝口不谈国内的“就业”、“消费”、“贫富差距过大”、“稳定”这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一味鼓吹为外企到中国来圈钱的国际版,人们真的不知道这些人是哪国的官员,在为哪国的人服务。
鼓吹国际版的人提出了几个理由,第一个理由是“推出国际板将为我国投资者增加投资渠道。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到现在,很多投资者需要进行全球的资产配置。”
这里的“很多投资者”是哪些投资者?真的是“很多”吗?事实上,“很多”中小散户都早已被套牢了。股市从马明哲提出再次圈钱1200亿,由6000余点下跌到1600点,便套牢了一大批人。中间反弹到3400余点再下跌,又套牢了一大批人。这些人还能去想“全球的资产配置”?中国究竟有多少有实力“需要进行全球的资产配置”的人?这些人都是些什么人?谁能站出来说清楚吗?不错,中国现在已经开始出现富人的移民潮,美国等迎合这种移民潮,出台了50万美元加相关手续费用便可给予办“绿卡”的规定。中国的富人们要携款外逃了。大概只有这些人才渴望“全球的资产配置”吧?去问问中国的工人、农民,他们有能力去搞“全球的资产配置”吗?就是股市中的中产阶级,他们好像也已经被股市砸得奄奄一息,既无其心,更无其力了吧。
第二条理由是“推出国际板可以增加我国外汇的使用渠道。我国面临的外汇储备压力比较大,国际板的推出可以缓解这方面的压力。”外汇储备压力是怎么造成的?源头在哪里?国际版怎样缓解这个压力,能不能说清楚一些?如果不想让大众理解,至少也该让有相当学识的人能理解吧?你们能出来解释清楚吗?既然我们外汇储备已经多得让人闹心,那为什么还要洞开国门招商引资呢?为什么连关乎国家安全的高科技领域还让外资进入呢?我们到底是缺钱还是不缺钱?
第三条理由是“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具有相当的承载能力,可以接收境外知名的大型企业上市。并且,我国资本市场也需要丰富交易产品。”这个“相当的承载能力”在哪儿?亿万股民怎么看不到?股民们看到的是一个马明哲的1200亿,便压垮了股市。现在一个农业银行,又得管理层出来维稳。但不管咋说,农业银行是中国的,支持中国银行上市,中国人责无旁贷。人们可以接受。但是,依中国目前的国民实力,还有管理层股票发行的“大跃进”,中国的资本市场是绝对没有承载国外大亨来中国圈钱的能力的。说有承载能力完全是站着说话不知腰疼,是饱汉不知饿汉饥,是信口雌黄,一派胡言。不信就请搞一次网上调查,看看股民们怎么说。真情与真理不是谁的嘴大就在谁的手里。正确认识的胳膊永远拧不过错误决策的大腿。但是有一条,错误决策的大腿有时会把人引入万丈深渊。人们啊,要小心啊!
鼓吹国际板的人还有一句话叫“刻不容缓”。究竟谁“刻不容缓”?是中国的就业“刻不容缓”吗?显然不是。是拉动中国的消费“刻不容缓”吗?也不是。是外资到中国来圈钱的“刻不容缓”。的确,美国有金融危机,欧洲有主权债务危机。这些国家和企业都很需要钱,都看中了中国这块肥头,都想到中国来捞一把。他们才的的确确是“刻不容缓”。我们所有让百姓百思不得其解甚至惊恐万分的决策,仔细追究,幕后都不难发现美国的身影。真正的幕后推手总是在国土之外。这样一来,“刻不容缓”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所有的数据都表明,目前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的经济情况并不乐观。国外的某些公司过去可能赫赫有名,但其业绩前景以及行业前景都不明朗,在面临重大的经济转型和转变过程中,未必会有很好的成长性。如果让这些公司进入中国的国际板,那么,外资圈钱吸血目的是达到了,但国内证券市场和国内投资者却倒了大霉了。并且这种抽血作用还会造成中国国家和国民财富的大量流失,造成中国的“失血”,严重影响中国的稳定。
无论从国内股民的财力还是从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看,近几年都不是推出国际版的有利时机。就是说,国际版对中国越晚越好,而不是越早越好,更不是“刻不容缓”。“刻不容缓”是替外国老板说话,反映了外国老板迫不及待要到中国来圈钱的心声。是典型的吃里爬外的卖国说辞。
人们的要求并不高,你们不是要推国际版吗?要帮助外资到中国来圈钱吗?你们不是说这对中国人有好处吗?那就请你们出来好好说说,国际版对股民有什么好处?能让中石油的套牢者解套吗?还有,国际版能拉动国内的消费吗?能促进国内的就业吗?能推动国内的稳定吗?谁能保证国际板不会富外穷内?如果国际板富外穷内,谁愿意主动辞职?
请注意,国际板+股票发行大跃进=中国股市和中国股民的灾难。
你系好安全带了吗?
为了中国稳定和国民财富不被外资盘剥,请举起你的手或脚,对国际版大声说:“不”!
附:
复旦大学谢百三教授:
对于目前的股市来讲,还是要冷静为好。对于大家都在关注的农行发行价,农行肯定想多募集资金,哪怕募到以后马上跌破发行价他们也不在乎,“市场化”发行使得一些新上市公司和承销商变得一点正义感、同情感和良心都没有,令人厌恶。目前股市是一派弱势走势,国际板在这种形势下又出来追风,如此疲弱市场再来一些外国公司圈钱,如何是好?上海如果没有好的大盘新股发行,完全可以开设上海创业板和上海中小企业版(深圳不是还有主板吗?),何必非要拿出不符合中国国情的国际板说事?
昨日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CEO邓肯·尼德奥尔就纽交所在上海上市回答《第一财经日报》提问时表示,目前纽交所正在与中国监管部门进行相关对话,并认为上海国际板肯定会推出,时间将会是今年末或明年初。
“关于纽交所在上海国际板上市,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时间表,显然我们也无法指定这样的时间表,因为中国监管部门会决定何时会开放市场。”尼德奥尔表示,“我们也正在和政策制定者进行相关对话,目前我们的最好估计是在今年末或明年初推出。不管市场何时开放,我们都会一如既往地对在国际板上市保持兴趣。”
他同时指出,海外很多公司对上海的“国际板”这一概念感兴趣,“现在纽交所上市的几家跨国大公司都表现出对在上海上市越来越多的兴趣。”尼德奥尔表示,纽交所已经就此问题与中国监管部门进行了好几轮对话。除此之外,“这也是我们对中国监管机构作出的一个承诺,我们会向在美国上市的跨国公司传递这个信号——上海的国际板肯定会推出,而且推出的时间也不会太晚,可能很快就会推出。”
尼德奥尔认为,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推出了多项改革,如融资融券、股指期货,以及去年深圳推出的创业板,“我们估计下一次改革就将是国际板的推出。”
据悉,早在2009年5月,长期看好中国市场的尼德奥尔就表示,“纽交所非常支持上海证券交易所筹建国际板。”他甚至表示,“希望尽快成为第一家在上交所国际板上市的美国公司。”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