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简说清理“三种人”

火烧 2010-05-0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简述清理三种人的历史背景,涉及政变后清查运动、造反起家等关键点,分析不同地区清理效果差异及社会影响。
清查“三种人”,是政变以后为巩固政变所获既得利益而开展的“揭批查”运动的延伸,源于1982年发的文件,全称是《中共中央关于清理领导班子中“三种人”问题的通知》和《中共中央关于清理“三种人”若干问题的补充通知》,然而虽然自1983年以后,就陆陆续续地清查,成效不大,真正大规模的查,是1985年的大整党。
  1985年那次大整党,非常隆重的声势,人人过关,波及最大,然而现在只字不提,因此年轻点的人都不懂得那段历史。
  所谓三种人,是指“追随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造反起家的人、帮派思想严重的人、打砸抢分子”。
  第2种人无法界定,不可操作,因此等于没有,帮派思想全人类都有,严重与否难以量化,只能忽略了。
  第3种人,打砸抢分子,牛二这类的泼皮,很少有人进领导班子的,而查的是领导班子中的三种人,而非全社会当中的三种人,因此这类人基本上也不在清查之列。
  有意义的只有一种人:造反起家。追随谁不重要,那只是一个幌子,有意义的是造反,有没有参加过造反组织,有没有参与相关活动,这个是明明白白的。
  这里有两个要素:造反,和起家。根据数学的排列组合,两个因素可以得到四个结果:
  A:造了反,又起了家的;B:没造反,也没起家的;C:造了反,但没起家的;D:没造反,但起了家的。
  这四种人社会上都有,而且C这一类居多,比如北京的季羡林、联动,但很明显,需要清理的是A这一种,只有造了反又起了家进了领导班子的,才符合清理对象。
  清理的指导思想,大白话就是“两派都是错误的。”文革中两派都参加了造反,谁当官谁算是起家,没当官的没起家,这非常简单,因此就清查那些当官的人当中,谁造过反就行了,很好操作,小学生都分得清。
  造了反,又起了家的,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好人得胜在台上,例如北京上海,一种是坏人得胜在台上,例如广西。
  广西联指靠着官方和军队,杀得对手422血流成河落花流水,组建了革委会,虽然相当一部分人在1969年平定之后因为素质太低和被打倒的干部“解放”上了台,陆陆续续又丢了官,但在台上的也还有很多,到1985年还在台上的就成了清查对象。但是清查了联指谁来做官?最理想的当然是两派都没参加的人,但这样的人在广西几乎没有,有也是智商低下者,只好让造反未起家不算三种人的422的人来做了。联指的人基本上是工人农民老粗,422的人基本上是知识分子,所谓的社会精英,因此那些经过血洗的幸存者做了官以后,管理上有优势,大体上就一直做到近年退休。
  虽然声势浩大,但仍然是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单方行动,并非以事实为依据、以文件为准绳、文件面前人人平等的清理,因此所谓清理,也只是一个口号和形式,就有许多的怪事。比如赵紫阳,是公认的最典型的三种人,他是文革中第一批“三结合”进广东革委的,第一批“三结合”进革委的干部,无一例外都是文革中操纵两派的背后黑手,然而他却没有事,还管着清理别人;同样典型的是韦国清,本人一点儿没有受到触动,负有数以十万计的生命和鲜血的罪孽,却检讨都不曾写过一张,到死也从未对死难家属说一声“对不起”。
  然而,象广西这样,文革中坏人战胜好人上了台,最终被清理下来,还算是功德一件,而文革中好人战胜了坏人,坏人反攻倒算,好人被清理丢官坐牢的,那也同样多如牛毛。比如兰考县那些反对焦裕录的腐败分子上了台,把文革中批判他们的人,从水利工地上抓起来编个罪名投入监狱,以出一口恶气,这样的案例也太多了。
  因此,对待清查三种人,要看具体情况,不能一概而论。对于广西这样的地方,清理掉领导班子中那些罪行累累的坏人,就是好事,对于有的地方,腐败分子清理掉反对他们的好人,就是坏事。
  清查三种人,对不同的地方的百姓,也是不同的需求。在广西,清理就是百姓渴望的,那些坏人在台上,派性长期无法解决,百姓总是如鲠在喉,工作就没法做得好。然而更多的地方,百姓听说整党,都望文生义希望整整腐败分子,最后清理的却是与他们关系不大的三种人,就非常失望,不感兴趣。
  清理三种人以前,腐败问题就越来越重,1985年大规模清理三种人以后,党风和社会风气直线急下,之间有什么关联,是不是时间上的巧合,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