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无德将军”与“忠朝灭亡”的警示作用

火烧 2009-07-2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讲述忠朝从建立到灭亡的过程,分析世王治国得失,揭示无德将军与政治腐败对王朝覆灭的影响,强调历史警示作用。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朝代是很少有人研究过的,史学家也不例外,我想今天对这个朝代的简短历史做一个流传性介绍。  

这个朝代历史上称为“忠朝”(历史时间不是很详细),忠朝本可以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有成就和最辉煌的一个朝代,其开朝皇帝据传为“世王”,因其有超越历代所有君王的能力,有统世之风范,故为“世王”,“世王”虽能力过人,但是,处事治国有太多非常人能理解之举,所以,大臣当中也不乏有抵触情绪者,在“世王”十年左右,其权力开始被一些开国大臣大挖墙脚,“世王”看在眼里,笑在心里,不但不打压此类大臣,而且提议重用其中一些激进大臣,甚至把自己的大部分权力都交给理事主机“林臣氏”去打理,让自己乐得个清闲享福。  

再过了大约五六年的时间,“林臣”羽翼渐丰,开始指使其妾“土氏”在中原一带另立国中小国,寄望在中原地区培植自己的势力范围,中国自古就有“得中原则得天下之说”,所以“土氏”在中原非常用心经营,并制造出中国历史上一些独有的统治方式,也堪称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土氏”所为深得“林臣”厚爱,并指使其扩大影响,力争早日一统江山,然而,出乎“林臣”意料之外的是,太过急燥让原本顺利的夺权计划受到重大打击,“世王”在观察了多年以后,决定要重治“林臣”,林不知自身已陷危局,继续招兵买马,拉帮结派,正当他满怀信心作最后一击时,“世王”已经指示谋臣“祖氏”猎杀反臣,“祖氏”不负君王重托,将“林臣”及其势力一举震压。  

“世王”治国耗尽了其毕生精力,在其80多岁时仙逝,在当时也算得上高寿帝王,“世王”的一生最伟大之处在于建立了一个统一的中国,制订了一整套治国理政的经、典、法、制。但他的败招也是明显的,他没有制定很好的继位体制,既没有让儿孙继位,也没有让最能理解他的谋臣即位,他选择了一个叫“允氏”的臣相继位,这个“允氏”既有文才,又有武才,但不是帅才,担当不了治国理政的重任,三年后被“祈氏”(此姓现在已改成另姓,不表)篡位,“祈氏”夺权后,对朝庭进行了大范围的清洗,一切与“世王”密切的重臣全遭流放,“林氏”帮派和“祈氏”帮派彻底占据了朝庭要害部位,从此“忠朝”进入“祈氏”专政时代,他将林臣的儿子“林原氏”再次调任中原副统领,以期其稳固中原,助朝庭一臂之力,让朝庭有心放在边疆治理,然而,“林原氏”既非可靠之人,也无其父“林臣氏”的城俯与智慧,相反,他携“祈氏”厚爱,在中原作威作福,侵吞朝庭粮饷,霸占良家民女,结果弄得中原民不聊生,怨声载道,“祈氏”不得不将其调回京城,闲置不用,以观后效。  

时间大约又过了十多年,“忠朝”在经历了几任君王后禅让给“古氏”,该君是位贤君,并胸怀大志,立下宏愿将“忠朝”带入到普天下共乐的境界,起用了一大批贤达能人,不管是“世王”重臣还是“祈氏”帮派,只要是人才他就敢用,这样不可避免地招来了“祈氏”时期重臣后人的不满,这些“太子党”们开始结党营私,拉帮结派,敌视朝庭,大有挟持朝庭之意,为了安抚各方力量,“古氏”不得不作出妥协,权力分配重心偏向“林氏”和“祈氏”势力,最有争议性的事件是:“林原氏”再次受到厚封,钦定为“震国大将军”。这一事件在当时的军队中引起掀然大波,各地方统领均表不满,向朝庭进谏此不可为,但朝庭不为所动,下旨定案。  

“忠朝”军队乃“世王”所建,为“世王”效终,深受世王影响,“世王”的理念根基牢固,“震国大将军”事件以后,军中开始出现浮澡情绪,对未来失去信心,本已不稳的地方守臣开始携武自重,生活腐化,防务生疏,不理军事,朝庭所拔军饷多被地方军官占为私用,朝庭文臣也是腐败不堪,无心顾及军务,公元002?年初,也就是“载王”时期,“忠朝”周边及远方十六国均有出兵侵扰之意,“载王”十分焦急,下令朝庭文武百官节衣省食,充实军饷,以抵抗来犯之敌,但因各地守军对“震远大将军”事件消极已久,早已经无力整顿军纪,更谈不上冲锋杀敌了,民心早已经是一盘散沙,毫无保家护国之意志,十六国在“庞氏帝国”的带领下一举攻破“忠朝”各边疆要塞,守军全缴械投降。  

公元002?年,“忠朝”亡。(此历史只有上了年纪的人才听说过,他们会在小时候听他们的父辈或祖辈传讲,我也是小时候听老爷爷讲的,虽不是正传,不见得绝对真实,一个坏将军也不可能导致国家灭亡,但是,至少可以说明“将军们”保卫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值得今朝借鉴)  

中南孙锡良(转载须署名)20090722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