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持续下跌必将导至经济二次探底
股市持续下跌必将导至经济二次探底
我国股市在创业板发行、银行股大增发、股指期货上市、央行准备金上调等多重重大空因素挤压下,今年以来股市上演了持续下跌25%的行情。此次下跌与2008年“两防”政策有相似之处,之前管理层不顾市场是否承受高价大发行与增发、将准备金率提高到近高点。由此又上演了领冠全球的、既使是欧元债务危机中心也难比拟的股市持续下跌。
我曾多次发文分析过,我国股市经历2006年的股权分置改革与大扩容后,股市的涨跌已经同企业与个人的现金流密切相关。2008年国民经济直线下跌,其直接原因是2008年的股市崩盘,本次经济的二次探底之势,其直接原因也是由于本次股市的持续下跌。经济发展的各种利空因素,多数情况下都是通过股市的下跌来影响的,在2008年抗击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格林斯潘就有一句名言:“没有股市指数的回升,财政刺激带来的任何积极影响都将大打折扣”
为什么是股市市值对经济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首先,我们必须要认清,当代经济是由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两大经济体构成的,并形成双驱动的特点,因而我将其称为“双轮经济”构架,而股市则是虚拟经济的主体。(有关“双轮经济”构架的定义与功能作用详细分析,请参看《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第九章),
在“双轮经济”构架下的股市与实体经济既有互动平衡关系,又会形成信号在传送过程中的自激放大。这种互动平衡与自激作用,从而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发展。为说明这一段原理,这里引用《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第九章第四节的内容: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有互动平衡作用。当实体经济中消费需求不足,投资过剩或产能过剩时,商品价格会走低,资本投资利润率降低,当资本利润率与风险平衡低于虚拟经济时,这时的投资货币不会进入实体经济。只有当实体经济的投资利润率高于虚拟经济时,投资货币才会进入实体经济投资。......但有虚拟经济的存在,也无形中提高了对实体经济的投资门槛,保证了实体经济不发生过度的投资。在这种情况下,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不能构成对实体经济的过度投资。……在合适的股市环境条件下,增量进入的投资货币会推动财富效应的发生。当股市财富效应产生后,就会有增量的消费货币向实体经济输出。当实体经济由于消费货币的输入消费需求增加时,商品涨价,企业赚钱,资本投资利润率提高,当实体经济投资利润率高于虚拟经济投资利润率时,投资货币重新选择进入实体经济投资,或者通过股市募集的投资资金增加。这就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互动平衡作用。”
“在一个良性的股市中,其股票价格的上涨,除了有充溢的投资货币供给外,还有对实体经济的现有资产质量、资产盈利潜力、市场前景等信号的正确反映。在充裕货币供给的条件下,当股市接收到来自实体经济的资产质量、资产盈利潜力、市场前景等的正向信号时,会导致投资者信心增强→→投资增加→→引起股票价格上涨→→股市财富效应增强→→向实体经济输送的消费货币就会增加。当实体经济有增量需求时,消费货币与需求结合产生有效需求,引起实体经济投资效益增加→→资本利润率提高→→实体经济投资效益增加的信号又会反馈给股市→→引起股票价格的进一步上涨→→财富效应的进一步增强→→由此又会引起更多的消费货币输送给实体经济。这就是股市与实体经济的正向自激作用。”
“反向自激作用也会发生。当实体经济或者股市发生危机时→→股票价格下跌→→股市价值湮灭、股民财富缩水→→降低消费需求、减小购买→→发生商品过剩→→资本利润率下降→→上市公司业绩下降→→引发市场恐慌、股市进一步下跌→→消费进一步萎缩→→经济进一步下滑→→引发股市崩盘。”
上述仅仅是从投资与消费的角度来说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互动平衡关系。从上述的引用可以看出,当代“双轮经济”构架情况下,实体经济的危机与波动,常常由股市或通过股市引起,实体经济的本身的状态信号也会在股市产生放大作用。
但股市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作用远不止是这些,按照蔡定创的货币新理论,股市还会通过货币数量的渠道影响到实体经济。
我们知道,股市的交换价值是未来收益流折现。未来收益流折现交易具有将有市场需求的生产能力转化为价值的机能,因此,股市市值是一种价值形态。当股市上涨时是对价值的创生,当股市下跌时就是对价值的湮灭。当股市的持续上涨时,就能产生价值而向实体经济正向输送消费货币与投资货币;当股市下跌时就是对价值的湮灭,当股市的持续下跌时就会产生价值向实体经济的负输出,从而减少实体经济中的现金流,使实体经济个人消费需求减少、企业经营困难。(详细的分析请参看蔡定创《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第四章、第六章)
上述这些理论世界货币操控大师格林斯潘是十分清楚的。2009年04月正当国际金融危机最为肆虐的时候,格林斯潘在为英国《金融时报》所写的《股市将引领经济复苏》一文中,指出股市市值恢复对走出金融危机的极端重要性:
上述总亏损对于全球金融体系的瘫痪至关重要,因为股本为所有企业和按揭债务及其衍生品提供根本支持。这些资产是推动全球金融中介的抵押品,其过程将引导一国储蓄流向各种生产性投资,从而促进增长。”
格老在此文中强调的是:1、全球股票市值损失35万亿美元,对“对于全球金融体系的瘫痪至关重要”。2、如何才能走出危机?关键在于使股市市值回升,财政剌激只是非主要的一方面,央行再大的货币投入也不可能填补股票市值所损失的量。
当时,我国的绝大多数人因为媒体的主要关注点在美国的央行货币发行和财政剌激,从而误认为是因为伯南克坐着飞机撒钱而使美国经济恢复,这其实是错误的!伯南克坐着飞机撒钱只是挽救美国的金融机构因为“大而不能倒”,而要使美国实体经济的恢复则必须是股市市值的恢复。
由金融危机而引起的经济危机主要因股市市值损失而发生,因而救市也只有通过股市的价值创造才能使美国真正走出危机。美国人深知这一点,因而才有股市的严厉监管、每当股市发生大幅下跌时,就有总统出来喊话,甚至启动国会调查。货币政策首先照顾到的就是股市因而始终不肯加息。只有在股市道琼斯指数从6500点回升到11000点之后,才谨慎地宣布经济开始复苏。我国的一些精英则不知所以然的一味照搬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在股市3000点位时就大喊股市泡沫、经济滞胀,与各方利益集团勾结在一起,反复地蹂躏着被作为抢劫对象的中国股市。希望本贴能成为清醒剂,相关方能吸取教训,谨慎人为再次制造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