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那些死难的矿工兄弟--再谈“资本”的嗜血本性
你们是光荣的劳动者,你们的辛勤劳作化作万家灯火。有了你们,漆黑的夜晚有了光亮。有了你们,冬天不再寒冷。再次惊闻矿难,四十多条鲜活的生命又离我们去了。也许天堂不用挖煤,安息吧,兄弟们!
血色GDP的幕后推手——资本。GDP只是衡量一国经济总量的指标。而且这个指标从计算方法、统计手段都不尽科学。GDP的货币计价单位是虚伪的。劳动形成的价值能否全部通过货币计量呢?显然不行。因为物质创造和服务创造对人的效用不具备等价性。洗脚房洗一次脚100元,20分钟完成了,GDP增加100元,但生产100元的煤炭要多长时间?要付出多少劳动?GDP本身不能反映劳动的付出,也不能衡量产出对社会的有用程度。而100元仅仅是100元,够洗一次脚,购买50斤煤炭。但是洗一次脚=50斤煤炭?很荒唐,但是现实发生了,什么原因?不同的价值为什么具有相同的交换价值?原因还是由于资本的不完全流动和竞争性之间的矛盾。资本对劳动的榨取有向上看齐的特性,这是由资本之间的竞争性决定的,但是资本在个行业之间的流动又是受限制的。总体来说,服务业(如:金融、通信、航空、还有很多灰色服务业更是暴利)的利润率普遍比较高。他们的利润率在社会平均利润率之上,对制造业有着“示范效应”,同时也拉高了社会平均利润率。在资本流动受限制的情况下,怎么实现“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资本的竞争性和资本流动受限发生矛盾了。为了提高利润率,在行业生产力没有进步的情况下,只能加大对劳动力的压榨。由于制造业对劳动压榨的效率比服务业低,就只能加大压榨程度了。所以,50斤的煤炭比洗一次脚包含更多劳动者血汗。这就是资本的竞争性和流动受限的矛盾,GDP统计货币化、把服务行业包含在GDP统计中,加剧了这一矛盾,因为它掩盖了100元洗脚钱和100元煤炭钱之间的差别。越是落后产业,对劳动力的压榨程度越高。
一切归于资本,资本的逻辑就是如此。它的存在,抹杀了一切行业利润率的自然差别。所有行业都必须遵守“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这个苛刻的准则。于是,高的妄想更高,低的竭力追赶。于是,资本对劳动力的榨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带来的好处都被按资分享。劳动者手中的几个铜板只够糊口怎能用来充当资本从中分得一杯羹?
工伤、矿难、死亡几乎天天在身边上演。每次这个时候“有关负责人”总是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然后……。我看惯了你们虚伪的表演,可是我无能为力。死亡总是在不断上演,妄图警醒我们,可是我们麻木了。附马丁(德国神父)于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书:
当他们来抓工会组织者的时候,我没有站出来反对,我想我反正不是工会的人。
当他们来抓犹太人的时候,我没有站出来反对,我想我反正不是犹太人。
当他们来抓天主教徒的时候,我没有站出来反对,我想我反正不是天主教徒。
后来,当他们来抓我的时候,已经没有人能站出来为我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