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邱晓华案件的警示——从政治堕落到道德败坏

火烧 2007-01-25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邱晓华案件揭示从政治堕落走向道德败坏的警示。其曾鼓吹国退民进私有化方案,违反四项基本原则,最终被开除党籍和行政处分,案件凸显腐败与道德沦丧的严重后果。

邱晓华案件的警示 ——从政治堕落到道德败坏

[扁鹊说齐桓]

高官邱晓华彻底垮了!国内各大媒体报道: “最近,中央纪委监察部严肃查处了国家统计局原局长邱晓华严重违纪案件。 经查,邱晓华在任国家统计局领导职务期间,收受不法企业主所送现金;生活腐化堕落,涉嫌重婚罪。……经中央纪委审议并报中共中央批准,决定给予邱晓华开除党籍处分;经监察部报请国务院批准,决定给予邱晓华行政开除处分;建议依法撤销其全国政协委员资格。对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从上述查处的问题看,邱晓华主要是道德败坏,但实际上他走了一条由政治堕落到道德败坏的不归路。早在6年前,担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不久 的邱晓华,在政治上就已经“病”得不轻。2000年11月6日,国家统计局主办的《中国信息报》发表该局副局长邱晓华为课题组组长的文章《国有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控制性力量》。文章的中心内容便是大肆鼓吹“国退民进”,该文把我国工业分为196个行业,公然主张国有企业从146个行业中退出。宣称:“退出146个行业,将39231家国有工业企业重组或改制,让1376.3万职工下岗、转岗或失业,把7507.9亿元净资产出卖、转让。”同日,为了配合课题组的文章,该报发表头版头条新闻《国有经济当退则退,146个行业不宜久留》,还发表了题为《给民营经济以足够的空间》的评论文章。这篇评论说:“国有经济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般经济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不能是、也不可能成为市场经济的基础。它只能在特殊领域里存在和发展,并发挥特殊作用。因此,国有经济必须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里逐步、有序地退出来。”“可以这么说,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主要还是民营经济。”“因此,我国下世纪初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根本问题,就是要通过发展民营企业,或者说发展非国有企业,来培育和塑造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由此,邱晓华成为鼓吹“国退民进”的急先锋。

以邱晓华为首的课题组公然对抗四项基本原则,违反宪法,大肆鼓吹“国退民进”的谬论,激起了许多人的义愤,纷纷著文予以批判。最先为邱晓华把号问脉诊断其病症所在的,是其原来的顶头上司、当时已经离休的原国家统计局局长李成瑞同志。他于2001年初在一份杂志上发表长文《评一篇导向私有化的万言书》,点名批判了邱晓华及其课题组的错误。明确指出课题组文章的实质,是搞私有化,课题组提出的“战略调整方案”,不过是为了减少推行私有化的阻力而采取的权宜之计,最终目标是把生产“公共产品”之外的所有国有经济统统扫光,以达到“给民营经济以足够的空间”的目的。其他许多学者专家及读者也多不约而同地指出,以邱晓华为组长的课题组文章“是迄今为止最狂妄、最具体的‘非国有化’(亦即私有化)方案”。 “是彻头彻尾的私有化方案”。

邱晓华如此卖力地鼓吹“国退民进”,充分反映他在政治上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格格不入,对西方新老自由主义却情有独钟;对社会主义心怀不满,对资本主义则心向往之;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万般挑剔,对资本主义私有化则羡慕不已;对广大工农群众毫无感情,对老板富豪则热情有加。政治上的堕落必然带来道德情操的蜕变,邱晓华从热衷私有化的政治观走向私字当头的价值观,从产权明晰到个人才能发展经济的社会观走向自己也渴望攫取大量财富的利益观,从而使得他在肉欲横流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全失去防腐拒变的能力,最后沦为大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的罪人。

邱晓华从政治堕落到道德败坏的历程应该警醒领导者,要有效地遏制腐败,必须首先在各级干部中建立起一道坚强的政治堤防,这道政治堤防可以概括为8个大字:“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邱晓华从政治堕落到道德败坏的历程也是对仍在鼓吹“国退民进”的精英门的严厉告诫,你们不是什么学术讨论问题,而是在坚持错误的政治立场,并正在向着犯罪的深渊滑去。 (汝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