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明报中国评论  高官子弟上位快惹猜疑

火烧 2010-05-1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指出高官子弟仕途快速引发猜疑,认为其可能因家庭背景或交易上位,反映官本位与家族制传统影响,导致公众对官员升迁缺乏信任,社会公平正义受损。

明报中国评论﹕高官子弟上位快惹猜疑

孙嘉业

(香港)   (2010-05-11)


 
  (联合早报网讯)香港明报报道,最新一期《了望新闻周刊》刊文指出,中共的干部年轻化令公众产生了另类疑惑﹕一些没有实践经验、缺乏实质政绩的年轻官员仕途大跃进,被认为是有家庭背景或是某种交易下的结果。

  文章更引述学者之言指出,在中国,领导人子女做官的机率仍远高于其他阶层。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鸣认为,「社会中仍存在官本位、家族制这两种从封建时代留下来的传统,易让干部选拔升迁蒙上特权阴影。」

  草根阶层唾弃「子承父业」

  虽然文中举的都是基层县乡官员升迁例子,但对国情稍有了解的人都会自然联想到高层的现状。不管是现任的还是离任的高官,几乎每家都有一至两个出人头地,或加官进爵,或富可敌国,非富即贵,甚至荫及媳妇、女婿、秘书,都已是公开的秘密。虽说子承父业虽是中国传统观念,但却被草根阶层唾弃,数千年前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就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言壮语。

  传言满天飞 从不澄清

  有学者就指出,权贵子弟凭藉关系得以升迁,会导致公泷对政府缺乏信任,由此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再加上买官卖官现象的存在,令公泷对年轻干部升迁产生揣测。

  正是由于中共人事路线长期以来的「黑箱作业」,民众对官员升迁有各种揣测并不奇怪。讽刺的是,由于民众的知情权未获尊重,对于一些官员的升迁,出现了各种张冠李戴的传言,以讹传讹。但对涉及高层的传言,官方极少出面澄清,也许是怕招来「此地无银」之讥,但却落下「瓜田李下」的口实。典型的例子之一就是「广东省未来省长是否前省长之子」的讨论在网上热炒,当事人却都置若罔闻。

  按《了望》文章的说法,权贵子女挤占「草根精英」上升空间并非个别现象。长此以往,社会的公平正义大打折扣,会否出现新的陈胜实难逆料。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