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雷思海:美欧货币战争与中国利益 美国“巧妙”外交难骗中国、欧洲、俄罗斯

火烧 2010-05-10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文章分析美欧货币战争对中国的潜在影响,探讨美元贬值、欧元危机及人民币汇率问题,揭示美国在中欧俄之间的外交策略与经济动向。

美欧货币战争与中国利益


2010-05-10 来源: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 

  本报评论员/雷思海

  美国对欧元出手 驱赶资金回流本土

  希腊、葡萄牙、西班牙两天内信用评级相继降低

  新华社4月28日电:在希腊和葡萄牙的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后仅一天,全球主要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又将西班牙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A+”下调至“AA”,评级展望为负面。

  标普指出,西班牙本次遭“降级”的一大原因在于该国经济增长中期前景有所恶化。

  美国财政部将发行780亿美元债券进行再融资

  道琼斯新闻:美国财政部5月5日称,将在其季度再融资操作中发行780亿美元的债券。美财政部指出,拟5月11日拍卖价值380亿美元3年期债券、12日拍卖240亿美元债券,以及13日拍卖160亿美元30年期债券。

  资料显示,美国2010年一季度计划发行的规模是8500亿美元,二、三、四季度分别为3000亿美元、2000亿美元和5000亿美元。

  以上两条消息可以勾勒出这次欧元危机的前因后果。

  在4月27日的《天下纵横谈》中,评论员曾经谈到,美国凭借“巧”实力在中、俄、欧以及地区次势力之间腾挪跳跃,其重要目的就是赶在自己与这些力量与次力量中心的矛盾激化之前,引导这些力量之间的矛盾先行激化。

  但是,事态的发展表明,美国的目的显然没有能够达到。不论是中俄在吉尔吉斯斯坦政变问题上的处理态度,还是中欧之间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谅解,都没有让美国能够坐收“渔翁之利”。

  美国有限地惩罚了高盛公司,但这出“苦肉计”唱得实在是太不敬业,因为高盛的信用等级没有被下调。因此,欧盟国家也没有顺着美国的鼓励,去压迫人民币升值。其标志性事件是4月25日在华盛顿闭幕的20国集团财长会议。在那次美国曾寄予厚望的会议上,人民币汇率问题被美国之外的所有代表直接“无视”了。

  但与此同时,俄罗斯却是实实在在地在前苏联的地缘范畴内进行了“利益收割”,而一些地区力量中心也在待价而沽。

  弱美元不仅是其他国家面临的问题,更是美国人自己的头疼问题。美元的长期贬值前景,让资本外流,导致国债拍卖困难,经济发展成本不断抬高。而刚刚通过的开支庞大的奥巴马医疗保健计划则说明,美国的国内政治环境已经让奥巴马无法开源节流。

  因此,如何让世界资金重新回流美国,以让美国的国债拍卖顺利一些,美国的资产负债表更好看一些,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如果美国不能找到一个立即能够让美国经济增长的新产业,那么美国就需要驱逐资金进入美国。

  从这个逻辑去看,美国评级机构下调希腊、葡萄牙以及西班牙主权债务评级,引起了国际资本对欧盟地区经济发展前景的担忧,以及欧元的暴跌、美元的暴涨都在说明,美国的评级机构这次出击,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已经有不少资本由于担忧欧盟地区的经济发展前景,而投奔美元资产。

  欧盟组织反击,借力中国将是一种高效选择

  萨科齐称指责人民币汇率水平是错误的

  路透社4月30日电:法国总统萨科齐4月30日表示,指责中国当前的人民币汇率水平是错误的。他在上海称:“指责中国的贸易顺差会适得其反,指责中国人民币汇率水平也是错误的。”他指出,最重要的是中国需要一个新的货币体系。

  法德呼吁审查评级机构

  新华社5月6日电:德国总理默克尔与法国总统萨科齐呼吁对评级机构进行审查并建议根据欧洲法律制定更加严格的标准,特别是在主权债务评估方面。

  欧盟国家一直呼吁调查由美国控制的国际金融评级机构在希腊债务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

  以上两则消息则透露出了欧盟的反击方向。美国对欧元展开的攻击方式,从市场本身来说,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地方。这就是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在玩的游戏。但是,作为当今世界两大力量中心,这种货币矛盾的激化则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

  美国对欧元区软肋所进行的打击,让美国下周开始发行的780亿的国债获得一个比较好的认购氛围。而从长期来看,美国的投资银行和评级机构的珠联璧合,拉开了美元与欧元短兵相接的序幕,作为主动的一方,美国仍然有许多后手可以使用,如是否会继续将危机推波助澜,使其扩大至爱尔兰、西班牙,乃至欧元的核心层国家意大利。

  对于美国投资银行和评级机构的攻击,以及可能的后续动作,欧盟是非常清楚的,而作为欧洲核心国家的法德,是不可能让诞生已经10年的统一货币,就此而崩溃的。

  因此,在阻止形势恶化的同时,反击则是必然的。而有关反击的方向与看点,评论员认为,有两个方向:一是加强与中国乃至亚洲地区的合作,并寻求支持。另一个则是要求加快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以及对新的货币体系的探索力度。

  在加强与中国的合作方面,我们看到欧盟有关领导人已经做出了姿态:萨科齐以及巴罗佐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做出了支持中国的表态。但是评论员认为,中欧关系的进展能否达到一个让中国满意的程度,或者说显示欧盟是否有足够的诚意,要看两个方面:一是欧盟是否会提出讨论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另外一个就是欧盟是否会提出解除对华军事禁运的问题。

  在另一方面,欧盟已对美国的信用评级机构非常不满,已经声称要建立自己的评级机构。评论员认为,这是欧盟试图打掉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话语权努力的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开始。当然,这些反击能否真的实现,还要看美欧的矛盾会激化到什么深度。

  若逼急欧洲后果难料,美国是要使欧元长期疲弱

  ●IMF将商议希腊贷款事宜

  新华社5月6日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说,该组织将举行董事会,商议是否批准希腊提出的400亿美元救助贷款。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一份声明中说,该组织执行董事会将于5月9日举行会议,商议批准希腊提出的260亿特别提款权的救助安排。

  ●拜登说美欧相互需要

  国际在线5月6日消息:美国副总统拜登6日在欧洲议会演讲时表示,美国和欧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相互需要。拜登当天在演讲中强调,美国将继续支持欧盟的一体化进程,愿意看到一个“权力更大但责任也更大”的新欧盟。美欧在一个多极化世界中保持和推进战略伙伴关系至关重要。

  以上两条消息给评论员的第一感觉是两个字:费解。正因为如此,评论员认为,它更值得细心解读。

  对于萨科齐和巴罗佐在中国的表态,美国人自然也是尽收眼底。在中欧美这个三角中,即使是最强大的美国,也不希望形成1对2的局面。

  但在无法鼓动其他力量“鹬蚌相争”的情况下,美国采取了一个新的策略,评论员称之为“可控博弈”:即针对对手的弱点,主动出手敲打,一方面是有限获利,一方面则压迫对方进入自己的战略轨道。此前的丰田门事件,即是一个范例。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国此次主动打击欧元,也有一点无奈之举的意思。在一系列“巧”外交无法奏效,国内经济情况始终不见实质性好转,而海外资本迟迟不肯大规模流入的情况下,攻击欧元实在是形势所逼。

  正是因为如此,评论员认为,目前“欧元危机”并不会严重到其即将崩溃的地步。毕竟这一前景带来的后果,即使是美国也难以控制,难以预测的。也是因为如此,我们看到了另外一个有点矛盾的景象:美国人一边下调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的主权债务信誉等级,一边又支持通过IMF来救助希腊。

  评论员认为,美国并不希望真的一举击溃欧元,而是希望通过绵绵不断的后手,让欧元长时间处于一个病恹恹的状态之中。惟有如此,才有可能不逼急欧盟,并保持将来挟持欧洲,压迫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可能性。

  但是,要精确控制形势的发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美国打压欧元之后,必然将引起世界格局新的变动,而中国将在这个变动中得到什么?又会失去什么?

  中国压力暂缓,但仍需保持警惕

  ●巴罗佐出席中欧建交招待会

  新华社5月6日电:庆祝中欧建交35周年招待会6日在位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欧盟委员会大楼举行。欧委会主席巴罗佐、欧委会对外关系总司长阿尔梅达等近200人参加。巴罗佐和宋哲还共同为庆祝中欧建交35周年纪念封揭幕。

  ●欧盟力争在亚洲开市前准备好紧急救援基金

  本报综合消息:5月8日欧盟各国财政部部长聚首商讨一项紧急救援基金的细节。

  欧盟16国领导人在7日的一次峰会上达成一致意见,建立欧盟金融防护体系。欧盟各国财政部长希望这一防护体系的细则能在10日亚洲市场开盘前发挥作用。

  以上几则消息体现的是欧元区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所在。从某种意义上说,打击欧元是美国压迫人民币升值未果后,作出的一个选择:既然不能让中国的资本流入美国,那就只好让欧盟的资本来替代了。

  评论员认为,对于中国与美国的贸易顺差,美国人嘴上的不愿意是假的。美国乐意看到中国廉价商品来提升美国人的生活水准。美中贸易看起来是美国逆差,但这只是商品贸易。在评论员看来,美国对中国最大的出口,不是任何商品,而是美元本身。只要中国需要美元,美国也乐意把这个出口长期做下去。而真正威胁到美国美元出口的,在当前来说则是欧元。

  因此,在当前的世界经济现实下,中国虽然是潜在对手,但现在却在支持着美元,而欧元则是要与美国分割世界实体经济的真正对手。因此,美国此次选择对欧元出手,实是必然之举。

  欧元兑美元暴跌,而人民币基本盯住美元,所以等于人民币也在升值。因此,未来美国拉拢人民币汇率战同盟军的可能性更小了。另一方面,中国不论对欧洲还是对美国,都变得更加重要起来,而对欧盟则更加如此。作为拥有2万多亿外汇储备的中国,同时也是世界最大日用工业品出口国,其对欧元的态度如何,在欧元遭到美元攻击的关键时刻,将是左右局势的关键力量。

  欧盟主席巴罗佐首次出席中欧建交35周年招待会,规格已经属于超高。而欧盟各国财长希望在5月10日亚洲金融市场开盘之前,达成具体的可操作的救助计划,则也是希望以具体行动博取亚洲国家的信心。

  对于欧盟的这番心思,评论员认为,从中国角度而言,虽然此前已经有了萨科齐和巴罗佐在访问中国时的表态,但中国期待的是实际行动。在欧盟提升与中国合作关系的实质行动出现之前,中国还应该冷静观察,多看少动。

美国“巧妙”外交难骗中国、欧洲、俄罗斯

2010-04-27  来源:国际在线 作者:雷思海

  本报评论员/雷思海

  高盛这出苦肉计,美国唱得心里没底

  中国抗议欧盟对华进行反补贴调查

  路透北京4月19日电:中国商务部强烈反对欧盟对中国铜版纸进行反补贴调查,并称这是欧盟对中国产品发起的第一起反补贴调查。

  美欲借G20压人民币升值

  美国彭博社22日消息:由于希腊债务危机处理没有取得特别进展,因此在G20财长会议上,各国财长将转而施压中国人民币升值。报道援引法国东方汇理银行全球外汇研究主管米图尔 库特查的话说:“目前存在人民币汇率将在G20会议上成为焦点的预期,我们已经从市场上的数据看出了这种动向。”

  欧盟要员相继访华

  综合外交部网站22日消息: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当天宣布:法国总统萨科齐将于4月28日至30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他将于28日、29日访问北京,30日赴上海出席世博会开幕式。此外,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将于4月29日至5月1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在4月20日的《天下纵横谈》中,评论员认为,美国宣布对高盛公司展开调查,可能是一出苦肉计,从美国方面来看,这出苦肉计主要是唱给欧盟看的。以上几则新闻所展示的时间节点关系,有助于我们看清这出苦肉计的脉络。

  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16日宣布对高盛展开调查之后,欧盟在19日即决定展开针对中国的首例双反调查。随后24日召开G20财长会议,美国在会前曾希望掀起一轮针对人民币升值的合唱。而在4月底5月初,上海世博会拉开帷幕之际,欧盟的两个重量级人物将对中国展开访问,双方将在货币、贸易等问题上展开对话。

  高盛公司的一大业务是政府间业务,这块业务秘而不宣,是欧盟最不满的部分。尤其是高盛在希腊债务危机中所扮演的不光彩角色曝光之后,更被后者指责为“道德破产”。因此,在评论员看来,美国这次惩罚高盛,一方面是对欧盟示好,欧盟早就暗示要调查高盛公司在希腊债务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美国此举,算是对欧盟的一个交代。与此同时,美国宣称将展开金融监管改革,则是对欧盟呼吁的一个回应。欧盟认为防止此次金融危机重演的一个必然要求,是完善对世界金融的监管,实际是对美国金融活动的监管。

  评论员认为,从欧盟随即展开对中国产品的首例双反调查来看,欧盟也理解美国这番苦肉计的目的:那就是美国试图通过部分让步,缓和与欧盟在金融监管问题上的矛盾,在贸易和货币政策上对中国共同施压,并防止欧盟和中国的战略关系在两位欧盟政要访华后获得推进。

  评论员认为,对美国这次敲打高盛,哪怕是假戏,欧盟也乐观其唱下去。但欧盟也不会轻易上当,这次对华双反涉及1.5亿美元的中国出口产品,因此,还不具备实质意义。而欧盟政要即将访华,则给美国留下了难品的余味:这出苦肉计到底唱到什么程度才能让欧盟心甘情愿地入套呢?

  在这个问题上,评论员认为,白宫一定非常头疼,因为殷鉴不远。

俄罗斯成为受益者,正加紧收割美国出让的部分利益

  俄罗斯乌克兰就黑海舰队驻扎达成一致

  中新社莫斯科4月21日电: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与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21日签署协议,允许俄黑海舰队在2017年后继续驻扎在乌克兰克里米亚半岛。

  当天俄乌双方还签署了有关2009年至2019年俄对乌天然气供应价格及过境运输的补充协议。

  俄罗斯与阿布哈兹举行联合军演

  新华社4月24日电: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边防局与阿布哈兹当局强力部门22日至23日举行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联合军事演习,目的在于加强对阿布哈兹与格鲁吉亚内地行政边界地区的防守。

  回顾2010年来的美国大国外交,不难看到一个奇景:美国通过希腊债务危机打击欧元;通过丰田汽车事件打击日本;通过各种贸易壁垒和人民币汇率来打压中国。

  但是,在对俄关系方面,则是另外一幅景象:与俄罗斯达成限制战略核武器条约,与俄罗斯探讨美军后勤支援从俄过境到阿富汗的问题,承认俄罗斯在乌克兰、格鲁吉亚、吉尔吉斯斯坦影响的回归等等。

  从某种意义上说,美俄近来的关系倒颇有一些G2的样子。对于这些,评论员认为,美国主动向俄罗斯作出一些利益让步,是想从俄罗斯交换什么的,比如主动在中亚摆出部分退出姿态,从而让俄中产生矛盾;主动从乌克兰退出,从而让俄欧矛盾凸显。因此,从本质上而言,这些对俄罗斯暂时性的利益让度,也是为美国的G1服务的。而这些让步,是随时可能终止的,比如一旦俄罗斯真的与欧盟矛盾凸显,或者真的与中国产生了矛盾。

  当然,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对美国向俄让出的这一小部分利益,中欧完全可以通过与俄罗斯取得理解的方式,来进行抵消。在这个问题上,评论员相信,作为双头鹰外交的信奉者,俄罗斯现政府既然能够轻易取得利益,那就不会贸然付出什么。

  在此,评论员想请读者回顾一下在前两期《天下纵横谈》中有关中俄在吉尔吉斯斯坦政局问题上的一系列意见交换的那部分,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结论:俄罗斯正在加紧收割美国在犹豫中让出的部分东欧和中亚的地缘政治利益,俄罗斯实际成为近期美国耍尽身段的“巧实力”外交的最大得益者。

  对于本来依靠响当当的实力来推行外交的美国来说,今天的“巧实力”实际意味着“少实力”,它必然导致新的地缘政治变化的出现。

地区次势力开出价码,欲与美国交换利益

  土耳其愿在伊朗核危机中展开斡旋

  路透德黑兰4月20日电:土耳其外长达乌特奥卢表示,土耳其准备就陷入僵局的伊朗核问题与西方国家斡旋,以免伊朗遭受制裁。

  伊朗是土耳其第二大天然气供应国,制裁伊朗可能对土耳其产生连锁影响。

  韩媒称韩国应该参与到金砖四国

  韩国《中央日报》发表评论指出,如果金砖四国要扩大的话,韩国将和墨西哥成为候选国家。

  评论称,如果韩国为加入金砖四国需要说服美国或寻求美国谅解。韩国可以跟美国解释,韩美关系紧密,(韩国的加入)可以起到稀释金砖四国“反美”倾向的作用。

  对俄罗斯的这份外交收获,世界各国都看得清清楚楚,而其中跃跃欲试,想如法炮制的国家也不少。不论是土耳其毛遂自荐,以近东地区的能源通道大国的位置自居,并就伊朗核危机展开斡旋;还是韩国试图加入金砖四国,以新兴经济体与美国之间的调停人自居,都属于此类。

  当然,这是世界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在西方虚拟经济的魔力暂时停滞之后,那些人口规模不小、经济基础本来不错的某些关键地区的中等规模国家,其重要性就日渐凸显出来。而与此同时,本来占据该地区地缘政治主导局面的美国,其力量暂时退却。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这些地区力量中心崛起的条件。

  这也是美国依靠“巧实力”外交无法回避的局面。因为所谓“巧实力”,就需要借力打力。对于这些自认为有可能被美国所借的地区力量来说,开出一个比较高的价码,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在这方面,俄罗斯已经给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先例。

  评论员认为,对于土耳其、韩国这样的中等国家,其对国际政治发言权的要求,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都应该予以理解,这是国际关系民主化的体现。

  但是对美国而言,这个趋势却提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只依靠“巧实力”的话,美国有多少利益能够拿来与这些国家交换,从而达到制约另一部分国家的目的?

  评论员认为,对欧盟的“苦肉计”也好,对俄罗斯的利益让步也好,还是那些次力量中心的要价也好,都是因美国“巧实力”外交而起。但是这个不涉及任何核心利益让步的“巧实力”外交,其结果很可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奥巴马外交还能变得更巧么

  WTO总干事巧妙回避人民币汇率问题

  路透华盛顿4月22日电: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拉米22日在被问到人民币汇率问题时称,他对汇率操纵是否是保护主义的一种形式的问题“极度谨慎”,因WTO关于该问题的一项规定从未受到过检验。

  G20财长会议未提人民币汇率

  本报25日综合消息:G20财长会议25日闭幕,会议公报对人民币汇率问题只字未提。美国财长盖特纳表示,人民币升值与否是“中国自己的选择”。

  日本财相菅直人说:“我们没有讨论人民币问题,因为每个人都知道中国不会太喜欢。”他曾在会前公开警告,公开对中国施压不会奏效。在会前曾向中国施压的巴西,如今则称“巴西的主要问题是弱美元”。

  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中国获得了绝大多数国家的同情和理解。

  这其实也不意外。但是若联系G20财长会议之前,美国媒体的报道,观者对此结果就会颇感欣慰。那些报道纷纷称,印度和巴西央行行长已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向中国施压,而欧盟有可能转变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立场,支持美国观点。

  在此前的《天下纵横谈》中,评论员曾经认为,从中美经济结构方面来说,美国是不敢与中国打汇率战抑或贸易战的,这是由美国的虚拟经济,高度需要中国的实体经济来互补的根本所决定的。也正是因为这个根本原因,美国后来才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大踏步地后退。

  当然,美国不敢单独与中国打贸易战,并不等于美国人不想让人民币升值。美国是希望能够通过安抚欧盟与日本,实现向中国共同施压,其标志性事件分别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指控高盛事件,以及美国对丰田公司仅处以1000多万美元的罚款而让丰田事件结案,这比此前舆论所称的可能高达几十亿美元的罚款要少很多。

  不论是来自法国的WTO总干事拉米,还是日本财相菅直人,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采取了同情中国的立场。而作为南美区域力量中心的巴西,则更是指出:当前巴西的主要问题是弱美元!

  评论员认为,巴西人的话可谓一针见血,其实,弱美元不仅仅是巴西的问题,而且是全世界所面临的问题。当前世界经济最大的问题是美元贬值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也就是美元霸权问题,而不是什么人民币汇率问题。评论员认为,只要这一真相为全世界所了解,奥巴马的“巧实力”外交就是再巧,恐怕也是无米之炊。

  (本文来源:国际在线)

中俄印墨一起减持美国国债 美国再演“苦肉计” 
2010年04月20日  来源: 国际在线 

 
 
●中俄印减持美国国债

根据15日美国财政部公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2月间中国共减持115亿美元国债,这已经是中国连续第四个月减持美国国债,累计减持达608亿美元。

俄罗斯、印度和墨西哥2月分别减持美国国债40亿美元、11亿美元和5亿美元。日本和英国在2月份有所增持,分别增持31亿美元和252亿美元。

●高盛被控存在欺诈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16日指控高盛集团在设计和销售与次级抵押贷款相关的担保债务凭证产品时有欺诈行为。

SEC指控高盛集团的当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与其顾问团队就衍生品交易的监管展开讨论。舆论称,美国有可能借此制定金融监管法案。

针对以上两条消息,让评论员想起了一句流行的电影台词:“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中国已经连续多个月减持美国国债,巧合的是,俄罗斯也连续多个月减持,而印度加入减持行列则更值得美国深思。而在增持方面,日本的增持并不多,而目前财政状况勘忧的英国竟增持最多,这是非常值得怀疑的。美国曾把去年12月份英国市场上一部分的增持,算到中国头上,让中国重新坐上美国第一债主的位置。

对此,评论员认为,我们一样有理由认为,在英国市场上的这部分增持,很有可能是美联储的某种“隐形仓位”,是为提振海外市场对美国国债的信心而设立的。

其他国家对美国国债信心的丧失,正在一点一点地抬高美国的经济发展成本。而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若是依然指望依靠“巧实力”,只通过挑拨中、俄、日、欧之间的关系,就能让美国走出困境,怕是难以奏效了。相反,通过这次中亚局势变化后的中俄相互沟通,“金砖四国”会议上的金融改革呼声,以及欧盟在这次核峰会上的冷淡姿态,美国人应该不难看出,这些地区力量的中心,正在与美国拉开距离。

形势逼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终于看到了白宫准备拿那个差点让欧盟栽一大跟头的高盛出来说事了。然而,评论员在通读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指控全文后认为,白宫还是没有决心去改革华尔街的金融制度,因为这是美国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美国是不会把这一部分拿来放在国际社会的监管之下的。

但是,美国毕竟是在自己的核心利益的外围,做出了点“反省”的姿态。这个姿态对内是意图平息那些受有毒资产伤害最深的中产阶级的不满,对外则可能是针对欧盟演的一出“苦肉计”。(雷思海)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