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从一篇高考零分作文说起

火烧 2009-07-17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文章围绕一篇高考零分作文展开讨论,质疑评分标准是否合理,分析作文内容是否切题,引发对高考作文评分机制及教育理念的反思。

从一篇高考零分作文说起  

 作者:明  冰

前天,报上公布了4篇2009年高考得O分的作文,第一篇题为《品味时尚》,作者是江苏考生。原文如下:

品  味  时  尚

我承认当我看到这个题目时,我湿了,我慢慢地背过脸用手偷偷擦掉眼角的泪水。因为我知道,人人都要参加高考,不是因为高考适合自己的兴趣,而是因为大家都是如此。眼泪是为大家流的。

不知道哪个可爱的老师出的这个题目。我们猜了几个月题,从去年的奥运会、5.12,直到邓玉娇、立交桥、70码、公交车……我思绪翻滚,又回到了每个猜题的夜晚。“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在全班88名同学近乎疯狂的呐喊中,我们在语文老师的带领下象买彩票一样,精心挑选着每一个作文题目。老师说要猜对了,多十几分,“本一”就可能向我们扬起它可爱的小手。

我本是一个有文化有素质有修养的非著名三好生,尊师重教一直在我身上得到充分发扬,这次我忍不住了,我想问候老师您一下,当然只是问候您一个人,不包括呕心沥血教育我们的老师。亲爱的出题老师:

我不知道“三点一线”的高中生活能有多少时间去品味时尚?我想大概也许出这个题目的我们尊敬的老师你的脑袋让门挤了?让驴踢了?进水了?结冰了?短路了?不管怎样,肯定是脑残了。莫非脑残也成为了一种时尚?

政治课上一直对我们说要“实事求是”。尊敬的出题老师,我实事求是地对你说:你的题目让我很纠结,纠结!

你让我们整天埋头苦读,面对着一堆堆模拟试卷的孩子去“品味时尚”,打个比方,这不是和让太监去看A片一样?A片你懂吗?东京热,一本道……这个都不懂,你还谈什么时尚?

我们也想时尚,可没钱没时间怎么时尚?难道我们忍心从辛辛苦苦供我们上学的爹娘那里一次次讨钱,去买阿迪王?(原文照录。原载《重庆X报》)

主考大人看后脑羞成怒,1分也不给,打了个O光蛋,枪毙了这篇作文。主流媒体“曝光”刊出原作示众,“杀鸡给猴看”。告诫汝等青年学子,只能谨尊上意、循规蹈矩、阿谀考官、揣摩官意、曲意行文,不准越雷池半步。否则处以O分,格杀勿论!

这篇作文真的只该得O分吗?我反复读了3遍,越读越想不通,这篇作文大体不错嘛!你可以打20分,或者打10分,至少也可以打1分嘛,为什么1分不值呢?是文理不通吗?我看比某些官样文章通顺。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毫不切题吗?我看他并未离题。你出题要他“品味时尚”,他讨厌“品味时尚”,对所谓“时尚”非常反感,他不盲从,不随风倒,敢于说真话,直抒胸臆,“你让我们整天埋头苦读”,还要我们青年人去“品味时尚”,什么是时尚?“东京热,一本道”是时尚?媚美、崇美、亲美是时尚?“学而优则仕”是时尚?傍大款、拜金主义是时尚?穿高价西装、吸千元一盒的香烟、喝万元一瓶的洋酒是时尚?梦幻城洗脚、桑纳浴泡妞、玩超女、包二奶是时尚?炫耀财富、“不差钱”是时尚?男人拌女人妞妮媚态是时尚?笑贫不笑淫是时尚?“告别革命,躲避崇高”是时尚?“人间正道私有化”是时尚?女学生穿衣亮肚脐眼是时尚?短裤越短越时尚,上街裸体更时尚,大吃大喝、大摆排场也是时尚……这些时尚值得提倡,值得引导青年学生去品味吗?再说,穷学生一无钱,二无时间。无钱去追求时尚、享受时尚、品尝时尚;无时间去体验时尚、玩味时尚,怎么能写作《品位时尚》呢?

命题作文,考生不能不写。于是他写出了他的忧虑,他的反感。短短几百字,有个性、有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写出了目前中国教育上的一个值得深思的大问题。他的作文,有胆、有识、有力。有胆,是他敢于公开批评出题目的老师:“可爱的老师”、“我们尊敬的老师”,“你的脑袋进水了?结冰了?短路了?……”你为何出这样的题?你要把学生引向何方?坦率而又含蓄。三分无奈,三分幽默,四分辛辣。不怕报复打击,不怕得O分。有识,是他不盲,眼里夹不得沙子,分得清是非黑白(显然,他知道时尚流行的并非值得品味)。他深刻地认识到目前这种考试,这种教育有问题,把学生当敌人,用大量一堆一堆的模拟试卷去折磨孩子,不去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是照本宣科,全面灌输,施加压力,出偏题、怪题整学生;不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社会公众大事、5.12、邓玉娇、立交桥、70码、公交车……而引导青年学生“品位时尚”。出这样的题目是不高明的。国家应该用什么思想教育人?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他要独立思考,他对品味时尚反感,不是毫无道理的。有力,作者文笔尖锐有力,除了几个字有点毛病之外,总起来是单刀直入,切中时弊,刚健有力,入木三分,不是“天下文章一大抄”,不是东施效颦,不是人云亦云,不是依样画葫芦,不是废话连篇,而是一篇出自内心的有气节、有血性、反潮流的文章。不少同志看了叫好!虽然打O分成了定案,但是这等文字是打不死的,它将在社会上广泛流传,而且生命力很强!

如果这位考生不批评考官,不秉笔直书,而是投机取巧、曲意奉承,按出题者的思路作文,照他的文字功底、作文水平,很可能得满分。现在得了O分,是何人的耻辱?可悲、可叹!原文被曝光,我看不是学生的耻辱,而是某些横行霸道的时尚“精蝇”之耻!

可敬可爱的江苏考生啊,可惜我们不认识您,但是我们尊敬您,真是后生可畏!管它什么O分,管他能否上大学,投身社会中去奋斗吧,多读点马列毛的书,我们相信您前途无量,大有作为!

2009年7月10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