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个“难解人生”--读《“最大的共谍”右派郭汝瑰》
最近谍战片挺红火,我便到网上看了些文章。其中有一篇题为《“最大的共谍”右派郭汝瑰的难解人生》(下简称《最》文)挺抓人眼球。其文末意味深长地写到“在他1997年生命结束前夕,说了这样一段有意思的话︰“不为国家、民族利益着想,而徒谈忠义,只会助长专制独裁,阻碍社会进步。”这是忏悔呢,还是觉悟?不得而知,让后人去想象吧?”。加之在前面的一些描写,例如“不过他发觉,现在的共产党与自已当年所信奉的共产党有天壤之别,认为 “肃反”是无法无天,践踏民主,破坏宪法,无端诬陷好人”。顿时给人一个被人利用,惨遭迫害,最后幡然醒悟的“光辉形象”。
可惜啊!我本应被作者引导到“自由民主”的康庄大道上。但我看来是没有怎么好的命。之前我恰巧看了百度百科中郭汝瑰的词条。其中写到: 《郭汝瑰回忆录》和由 王钟伦 先生写成的长篇报告文学《独钓龙潭》先后出版后,台湾方面舆论哗然,一些报纸不惜以通栏大标题,发表长篇文章:《一谍卧底弄乾坤,两军胜负已先分》、《郭汝瑰投共始末》。有些人在惊愕之余,把一股怨水泼到郭汝瑰头上,似乎没有郭汝瑰“投共”,国民党就不会败走台湾。有的人甚至骂他为“叛徒”。对于这些流言蜚语,郭汝瑰得知后只是坦然一笑说:“战争的胜败,决定于人心的向背。我早年就参加共产党,从来没有跟国民党干反共的事,说不上什么背叛。何况,背叛反共反人民的国民党,也是好事。如果站在清王朝的立场,说 孙中山 先生为叛徒,视郑孝胥、张勋这些保皇派为忠臣,岂不可笑?不为国家民族利益着想而徒谈忠义,只会助长专制独裁,阻止社会进步。这是一种糊涂之论。”
首先,《最》文的作者在这句话上面确实没有说假话,并且还忠实地遵行了“真话不全说”的方针。不过效果如何,只要读过几年语文的应该都知道吧,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连题目中的“右派”恐怕就是子虚乌有。百度百科中这样写到: 郭汝瑰对党忠诚,也就敢于直言。肃反运动后,一些准备转业的教员要求评军衔,怂恿郭汝瑰起草一份给国防部长彭德怀的信。郭希望党组织能接受肃反中轻信一些人作假坦白的教训,在信中写了几句尖锐的话:“一些无耻之徒,希图过关,假坦白,攀诬好人。一时满城风雨,鬼影憧憧,逼得悬梁的悬梁,投水的投水。”这封信因一些同志嫌言词过激,决定将分发征求意见的打印稿全部收回。但有个觊觎者却心怀鬼胎,把一份打印稿收藏起来。等到1957年反右派运动一来,就作为炮弹抛出来,说郭汝瑰恶毒地攻击肃反运动。加上在南京市委召开的整风会上,郭汝瑰说了:“刘邦入关,约法三章;李世民尊贤纳谏,从善如流,所以才能将政权巩固了几百年,我们要厉行民主法制,才能长治久安。”这些本来是正确的话,竟被说成“郭汝瑰攻击共产党连古代帝王都不如”。于是,一些原来是郭汝瑰部下的教员,都纷纷站出来批判他。军事学院曾准备将他划为右派,结果中央军委批示:“情节轻微,不作右派处理。”郭汝瑰又逃过一劫。 嘿,人家根本还不是右派呢。这样的人作为“民主战士“恐怕不够资格吧。
当然郭将军被作者看上也是有原因的。文中特意指出:他以无权无钱耄耋之躯,联络当年各方战友编写了两本600余万字的巨着《中国军事史》和《中国抗日战争正面作战战记》,道出了一个历史事实︰自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之间,中华民国政府军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万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架。国民党是抗日的, 蒋介石 先生是抗日的。
我们姑且认为作者还在说真话吧。可是郭将军与共产党重新取得联系正是抗战时期。并且还他自己主动找到了董必武。此时的他“受到陈诚的赏识,得以担任暂5师师长以后他又因在长沙会战中善于指挥,受到薛岳的器重,要他兼任九战区军官训练团校官大队的大队长。旋又被兼任副院长的陈诚,调到培养‘全能将校’的国防研究院任研究委员;并被自任团长的蒋介石,任命为“中央训练团”副大队长,成为蒋介石心目中的‘军界精英’。”请问为什么郭将军会在他春风得意之时却开始给穷山沟里的共产党“卖命“了呢?将这么“傻”放入聪明绝顶的”民主精英里太不合适了。那么,郭将军著书是为了纪念广大的抗日将士呢,还是赞美 蒋 先生呢?
《最》文号称是郭将军回忆录的读后感。我没有读过这本回忆录。希望作者是从中得到了什么“绝密而真实的史料”。否则,难解的就不是郭将军了,而是作者自己了。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