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人间正道是沧桑》确实值得一看

火烧 2009-07-16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人间正道是沧桑》是一部展现革命历程的优秀历史剧,通过杨瞿两家情感恩怨,深刻刻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毛泽东思想的胜利,值得观看。

09年是我国建国60周年大庆,这段时间主流媒体推出了好几部歌颂我党我军光荣历史的电视连续剧,虽然每部连续剧或多或少有点瑕疵,但是比起以前,荧屏上充斥着帝王将相、戏说、瞎说之类的无聊之作,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须知道宣传是为政策铺路的,感谢主管宣传和意识形态的同志们!

这其中,有三部特别热播,《潜伏》、《我的兄弟叫“顺溜”》、《人间正道是沧桑》。

每一部都有各自的味道,也分别有不同的现实教育意义。

《潜伏》说的是信仰,为了信仰可以有憾无悔!

《我的兄弟叫“顺溜”》说的是民族脊梁和血性男儿!

《人间正道是沧桑》说的理念-即理想和信念,为了理想可以献出宝贵的生命,甚至更多。。。

比较三者,《人间正道是沧桑》更为出色!

它并不是一个大杂烩,简单地把传统儒家文化、共产主义毛泽东思想、三民主义放在一块,而是通过杨、瞿两家的情感恩怨刻画出一条清晰的主线,那就是马克思主义来到了中国;中国诞生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战胜了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半封建、半殖民地势力!

这部贯穿了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连续剧堪称是一部巨作!

其中的闪光点太多,不能一一列明,说几个较为震撼的!

一、杨立青的转变和成长

正如立青考入黄埔军校时的自我介绍,他确实是一个纨绔子弟,他并不懂得什么革命,他只是因为闯了祸,想找个安身之处。但幸运的是,他遇到了瞿恩,一个光明磊落的共产党人,和他的初恋情人,瞿霞。但此时,他接受的只是瞿恩的正值和为人师表的气质,所以当同班同学为了主义之争时,他选择的是旁观。东征归来以后,他开始钦佩共产党人了,恶仗攻坚都是共产党人完成的,难道共产党人不是血肉之躯吗?所以他介绍小时候的玩伴去叶挺的部队。中山舰事件发生后,他愧对瞿恩的,并不是因为瞿恩是共产党人,而是他的老师。直到四.一二,他救出瞿恩,去了武汉,才刚认识到国民党救不了中国。汪精卫和蒋介石是同一类人,只不过假面具戴的更久点罢了!在南昌起义的日子里,经过瞿恩的教导,他终于加入了共产党。但此时,他还没有真正树立起共产主义理念。什么使他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战士呢?说来颇具戏剧化,在红军肃反时,被赶出革命队伍的立青尽然被农会武装俘虏了!而正是这一件事,促使立青成为了共产主义战士,以后再也没有动摇过!作为一个心高气傲的热血青年投身革命,被莫须有的罪名赶出队伍,差一点被杀头,这是何等的打击,不是农会抓住他,以他的关系和本领,可能已经站在革命的对立面上去了!但是正是那个自封的“党代表”使立青经受住了考验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为什么?因为他确实看到了中国农民的苦难,牺牲、杀头并不可怕,但是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的老百姓永远没有好日子过!从此,他,立青就不再为了师恩、情感而战了,而是为了解放中国人民而战了!

二、瞿恩之死和瞿霞之死

这部作品里瞿恩的形象无疑是高大光辉的!

他是连敌人都不得不敬佩的一个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不屈不挠斗争的革命战士!

他是那种死了以后真正活在人们心中的伟人!

他是死在国民党反动派手里,也是死在同一个党内走错误路线的人手里!

他这样的资历、这样的地位,并且还拖着一条伤残的腿,被分配留在已经残破的根据地,

这就说明了内部的错误往往比外部的压力危害更大!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方向、决策上的错误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就是最好的明证,直到遵义会议以后才逐渐挽回了颓势!

没有毛主席,能有凤凰涅磐的共产党吗?

瞿恩的死就是要告诉大家,作为人民的领头羊,党一定要避免犯错误,不然损失极其惨重,甚至丧失来之不易的革命成果!

但瞿恩死得其所,他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英勇就义的!多么伟大的共产党人啊!

瞿霞,是这部巨作里最闪光的女性!

她与立青之间的爱情是升华了的!

有个情节开始有点迷惑,就是当立青来到延安时,瞿霞已经和老穆结婚了!

这个结果不但是对立青的打击,也是对我们观众的打击!

为什么呢?一个历经8年牢狱之苦的女人回到心爱的恋人身边,却又选择了另一个人结婚,说不过去呀!

那么这里面肯定有隐情!

编剧通过林娥与立青的一次对话,和最后瞿霞留给立青一封信晦涩地给了大家一个交代!

林娥说的是:听中央医院的一个护士说,瞿霞在国民党牢里遭受酷刑,丧失了生育能力。

而最后瞿霞留给立青的信里是这么说的,如果一个女人不能完整地给一个她心爱的男人,那么不如守缺吧!因为最美好最纯洁的已经留在了心中!

现在大家都知道瞿霞在国民党的狱中遭受的那些惨无人道,伤天害理的事了吧!

因为在其他文献中,对国民党在狱中迫害共产党人,特别是对女共产党人实施了许多无比下流的摧残手段早有所了解,更是对瞿霞倾佩不已,是什么让她坚持着,顽强的斗争着,是共产党人对理想的执着!

她的死,告诉我们,为了理想的实现,付出的不仅仅是生命,还有更多更多。。。

她是为了新中国的孩子们,为了新中国的未来,在聆听新中国的钟声敲响之际去世的,但是她并不后悔失去的那些,因为她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多么伟大的共产党人啊!

三、剧中的比较有意思的对白

1、在中条山战役时,当国民党军因指挥失误、汉奸通敌被日军团团包围之际,范希亮痛心地对立青说,中国怎么就出这么多汉奸呢,立青回答他,汉奸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都是爱国的,范希亮说,最可气的就是这些少数人,一、二个人就决定了10来万人的命运,立青无语了。看看吧,这就是现实!汉奸确实是一小撮人,历朝历代都是这样,但就是这么一小撮人却决定了几万万人的命运,这不能不说是可悲的!后果是严重的!这句话出自一个国民党高级将领之口,不能不震撼!只有肃清汉奸,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崛起!不论党别、不论出身,出卖民族大义、出卖国家人民利益的就是汉奸!这是铁的定律,无人可以更改!哪怕你穿着道德的外衣、戴着耀眼的光环,历史终将审判你!

2、瞿恩告诉立青世上有两种人,一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的人,纵然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一种是实现了自己理想的人!董健昌告诉立青世上有两种人,一种是浪漫主义的人;一种是实用主义的人!有趣的话题,有趣的对比。这就是说,人到底是为什么而活!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是为了吃饭吗?没有理想,没有信念的活着,那只是行尸走肉。对于董健昌的话,今时今日来看的话别有一番滋味。所谓实用主义,就是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社会大同,人人平等在他的眼里只是浪漫主义,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他虽然在战场上起义,加入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洪流,那只是他的审时度势,他并没有认同共产主义理念,他不是个有理想的人,他是个实用主义的人。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资本主义势力会在我们现在复辟!因为原本就是这些实用主义者混进了革命潮流,时机到了,他们当然会露出本来的真面目。不知道现在学校里教育孩子时,还像我以前小时候那样,教育我要做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人。一个人没有理想,只是他一个人的悲哀,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没有理想,那么它的结局不难想象!

3、剧终时,立青在写给瞿恩的心声中,是这么说的!我们的党成功地夺去了政权,领导着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夺取政权不易,建设社会主义更难!他想对年轻的共产党人说,二十多年前就献出自己生命的理想者,在二十多年前就这样警训我们,警训我们的党,这是一笔无价的精神遗产,对那些年轻的共产党员大声疾呼,不要忘记过去,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整出剧落幕了!画龙点睛的那一笔,随着剧终最后一句台词出现了,光芒四射,刺得人睁不开眼,那刹那,泪水夺眶而出!这是喜悦的泪水!我们没有忘本,没有!

他老人家20多年前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真知灼见永远是我们中国人的指路明灯!那一刹那的万丈光芒不是流星闪过,而是一颗恒星的诞生!

我们不能忘记过去,新中国是多少个像瞿恩、瞿霞这样的革命先烈用鲜血、生命换来的,他们这代人的苦难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我们因当铭记在心,他们是为了我们牺牲的!

建议制片人在片尾,添加如下字幕: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抗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