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以明志 宁静以致远
——读老子《道德经》第十二章的感悟
理平
老子《道德经》第十二章(原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其意思是说(译文):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五音嘈杂使人听觉失灵;五味丰盛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玩乐追求外来刺激,会使人失去自然的平和与虚静以至心神狂乱不能自抑;难以获取的贵重东西,它的诱惑力会妨碍人行为的正直;因此,圣人(遵循道的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过度的声色之娱,所以做人应摒弃过度的物质诱惑而保持心灵的知足长乐。
老子生活的时代,正处于新旧制度相交替、社会动荡不安之际,奴隶主贵族生活日趋腐朽糜烂。他目击了上层社会的生活状况,因而他认为社会的正常生活应当是为“腹”不为“目”,应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老子反对物欲横流,追求返璞归真,讲究精神世界的升华与满足。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说过:“幸福无论是存在于快乐,还是存在于德行,还是兼存于这两者,往往总是在那些在心灵与性格上有着高度的教养但却只有适度财富的人们身上才能找到,而不是在那些具有多得无用的财货却缺少高尚品质的人身上找到的”。老子从追求过度物欲的后果是目盲、耳聋、口爽、心狂和行妨,提醒人们在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重视精神文明的发展。老子希望人们能够丰衣足食,建立内在宁静恬淡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外在贪俗的生活方式。一个人越是投入外在化的漩涡里,则越会流连忘返,产生自我疏离感,而心灵则会日益空虚。如当今中国的贪官、奸商,他们往往拥有过度物欲,从而迷失了灵性、理性和悟性,他们往往是灯红酒绿,觥筹交错,荒淫无度,从而失去了真正的自我,所以,老子才提醒人们要摒弃外界物欲的诱惑,保持内心的安足清静,确保人所固有的灵性、理性、悟性。人要做到灵欲合一,最关键的是要不断地向大自然学习,不断地拜大自然为师,真正从内心深处做到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做到平平淡淡、自然而然才是真。要上善若水,像水一样的公平为人,像水一样的滴水见日月心中充满光明,像水一样的处众所恶谦虚低调,像水一样的深不可测拥有学问,像水一样的升华为气体和固体冰出于水而寒于水,像水一样的积聚能量排山倒海勇于创新突破!
如今,现代文明高度发达,许多人只求声色物欲的满足,其内心的价值观、道德观被严重扭曲,在许多场合可以普遍看到人心发狂的事例。读了本章,令人感慨不已,更令人敬佩自然而然,淡泊宁静之人。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应与物质文明同步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只注重物欲,不注重精神是有害的。只注重精神,不注重物质也是行不通的。做人就应当灵(精神)欲(物质)合二为一,只有这样,这个人才能屹立于世界,才能顶天立地,才能成为民族的脊梁。
只有灵(精神)这个人就会成为不食人间烟火的“神”。如毛泽东时代,对人的基本物欲都当作资本主义的尾巴,什么“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阶级斗争为纲,纲举目张”“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日日讲”等,从而使人不断地进行政治上的斗争、斗争、再斗争,一直斗到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因此,只讲精神(灵)对人来说是难以立足的。
只有欲(物质)这个人就会被贬值为低等动物“白猫黑猫”。如邓小平时代,“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只讲人的欲望和本能的发泄,只讲丛林法则,远离人的灵性、理性、悟性和思想,在“以人为本”——即以人类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人类就必然产生与人斗、与天斗、与自然斗、与地球斗、与宇宙斗,一直斗到资源枯竭,山河破碎,贫富分化;一直斗到人成为物质的奴隶(房奴、车奴等)、金钱的奴隶、自己生产成果的奴隶(毒米、毒奶、毒油等),并不断演化为“人人害我,我害人人”、“人人征服自然,自然惩罚人人”、“人人破坏地球,地球抛弃人人”··· ···这种恶性循环(癌症)在当今中国可谓是比比皆是,因此只讲物质(欲)对人来说也是难以立足、生存和发展的。
我们人类生活于循环世界之中,而循环的最主要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恶性循环(癌症),如:“人人害我,我害人人”、“人人征服自然,自然惩罚人人”、“人人破坏地球,地球抛弃人人”;另一种是良性循环(道——规律)作为有灵性、有悟性、有思想的人类,一定要真正做到灵欲合一,心中日月合明。这样才能产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人人呵护自然,自然养育人人”、“人人关爱地球,地球孕育人人”的良性循环(道——规律),从这意义上说,我们人类一定要遵循事物运动发展的良性循环(规律),要力避事物运动发展的恶性循环(癌症),任何只有矛(或只有盾)、极左(或极右)都是有害的,只有通过公平、公正、公开和公信地化解矛盾,才能使矛盾双方能得以共生、共存、共享和共乐,才能实现“从矛到盾,从盾归新的矛(即矛盾双方合二为一)”才能实现事物的良性循环(道——规律),才能使人顺应规律,真正实现物质的“和”与意识的“谐”两者良性循环,不断实现和谐世界,从这意义上说,科学发展的真缔应当从“以人为本”为核心升华为“以规律(法律——近似的规律)为本”为核心,全方位、良循环、可持续,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在规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个个自由,才能激发出每个人内心的和谐,才能让社会充满和谐的因子,才能促进和谐世界的真正实现,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实现伟大的复兴,并引领世界走上和谐之路,光明之路!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