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教养与素质、文人与知识分子

火烧 2011-09-0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9
文章探讨教养与素质的差异,分析文人与知识分子的不同认知,强调农民对读书人的期待与批评,揭示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冲突。

教养与素质、文人与知识分子  

   

   

柳鲲鹏  

2011-9-1  

   

关键字:教养 素质 文化 知识分子 洋奴  

简介:贪官学霸和洗脑小资认为中国人多,素质低;农民们则认为洗脑小资没有教养。农民们认为,读书了就应该“知书达理”、有礼貌,也就是“秀才”、“文人”、“文化人”。而知识分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东西,他们眼里只有钱、权,为了这些东西可以出卖良心良知,还拼命装出自己代表民意。知识分子是资本主义才有的东西,知识就是他们用来赚钱的工具,是剥削人民的工具。  

   

   

  改革开放之后,鼓吹要提高“人口素质”。言下之意,中国人口素质太低。然后,素质这个词就流行起来。每当发生了什么事情,都会痛心疾首的说中国人素质太低,洗脑小资们也痛心疾首的说中国人素质太低。那么什么叫人口素质呢?吾思之良久,大概有以下含义:  

  首先,中国人太多本身,就是低素质的表现。  

  学历低,或者其行为言论与其学历不相符合。比如破口大骂,漠不关心等等。  

  有意思的是,在贪官学霸和洗脑小资眼里,他们不是多余的,骂人时素质也不低,比如他们在传播关心毛主席的各种谣言时。换个说法,就是别人都是有问题的多余的,只有自己才是有用的正确的。这是典型的特别是言论。  

    

  其实追究起来,素质一词,应该指的经过某种训练之后的结果。训练得好,也就是表现好,素质就高,反之就低。比如洗脑大学生自认自己上过大学之后,崇拜起西方文化,于是他们眼里的农民就成了低素质的典型,特别是农民热爱毛主席的表现。  

  反过来,农民也看不起大学生的臭毛病,典型的是“一年土二年洋,三年忘了爹和娘”。在农民眼里,大学生上了大学,自然的就应该“知书达理”,待人接物、说话办事应该有礼和气,即成了“秀才”、“文人”、“文化人”。而面对洗脑大学生的各种怪异行为,他们不认为没有素质,而是没有“教养”、“书念到驴肚子里了”。吾以为这个“教养”是非常准确的。农民是朴素的,他们对儿女的管教充满了“封建家长作风”,为什么?就是害怕别人骂自己儿女没有“教养”。本来有教养的儿女,在特别是教育之下,慢慢有了“素质”却没了“教养”,而洗脑小资还洋洋得意,真是特别是大学的好学生啊。  

    

  为什么农民认为上了学就应该“知书达理”呢?这当然是“封建思想”作怪。在传统文化历史中,中国的文人,也就是秀才,读书之后,基本都(人多了总有个别败类)变得彬彬有礼,遇到事情纠纷总是能据理力争、秉公办理。所以,他们获得了草民的尊敬,也自然的认为读书了就应该这样,这称为“教化”。这里的文人,一方面是文章,另一方面也是文化、道宽,故称之为“文以载道”。  

  清朝末期,洋人打断了中国人的一些脊梁,他们变成了洋奴。于是呢,他们认为中国什么也不好,一切都是文化、历史不如洋人的结果。而他们靠着侵略屠杀掠夺富起来的洋祖宗,整个历史都光明伟大了。洋奴们纷纷找洋靠山(比如孙中山),这个时候他们脑子里是没有文化和道理的,只有钱、权。他们也看书,是不是文人?不是,他们有了新的名词,叫知识分子。什么叫知识分子?他们不讲理,不讲良心,痛恨中华文化历史,盲目热爱西方,脑子里没有认识到西方的侵略屠杀掠夺;同时,他们眼里只有钱、权,为了这些东西可以出卖良心良知,还拼命装出自己代表民意。知识分子是资本主义才有的东西,知识就是他们用来赚钱的工具,是剥削人民的工具。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