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草根共识”,以及我们如何达成这种共识?
什么是“草根共识”,以及我们如何达成这种共识?(071)
   ——有感于卢麒元的《中国需要草根共识》
    一、草根与阶级
    什么是“草根”?“百度”了一下,大意是:指和政府及决策者相对应的势力,如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和主流阶级、精英相对应的弱势阶层。该词起源于19世纪的美国,现流行于东南亚、港台地区华语文化圈。
    如果这种解释是准确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草根意识”就是一付狗皮膏药,贴到哪里都行。
    换个说法,把它贴到哪里都不管用。
    作者卢麒元说:现在决策者的所谓“调研”,是“远离草根的聪明,其实是一种阶级偏见。”这就是说,作者承认决策者与“草根”的对立是一种“阶级对立”了?但是,我们在文中还看到了这样的话:“草根共识就是人民共识。”“中国需要全体国民的主观能动性。”
    卢先生在将“草根”等同于“人民”、“国民”的时候,是否应该先把“人民”、“国民”的含义解释清楚?
    二、“启蒙”与草根的“独立思考”
    卢先生文中非常谦恭地提到了毛泽东。“毛泽东说过: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中国国民完全可以独立地思考,他们不需要代言人……他们的鼻子底下有嘴巴,他们完全可以自己说话。”如果把我也算作一个“草根”的话,看了这些话,我会感动的痛哭流涕,立马趴在卢先生脚下,认他做亲爹。
    你看,卢先生不是百分之百地、绝对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吗?但是先别忙,我的话还没有说完呢。
    “民智不能形成广泛的民意,就无法形成强大的力量。这就需要无数草根知识分子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需要伟大的启蒙运动。”
    “民智”和“民意”的区别是什么?个中奥秘只有卢先生自己明白。我们的问题是:既然“他们的鼻子底下有嘴巴,完全可以自己说话”,还“启蒙”他们为那般?
    而且,在进行卢先生“艰苦卓绝的努力”之前,我们先需要拥有“无数草根知识分子”。他们在哪里呢?在美国?还是在香港?
    三、中国需要怎样的“启蒙”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没有草根共识……”云云,也就是说,对“中国”们进行“启蒙”必须要有一个既定的条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没有这个条件是万万不行的。但是,卢先生并没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明确的解释。本人既不属“知识分子”之类,更不懂经济学,甚至连“草根”都算不上,当然不明了这一概念的玄妙意义,但是一些简单的社会学“启蒙”还是有的。于是,我们在文中读到了卢先生的这样一段话:
    “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无不是建立在国民启蒙基础上的。正是普通国民的有力博弈,导致了较为文明的民主社会资本主义。”
    原来如此!
    但是,“民主社会资本主义”又是一个什么东西?这当然只有准备对“草根”进行“启蒙”的卢麒元先生明白。
    四、有了“共识”以后又该如何
    “中国国民完全可以理性思考,不需要革命和暴力。请那些激进的投机者滚远些吧!中国的草根,拒绝风暴和烈火,他们完全有能力进行和平系统的建设。”
    根据本人一点浅薄的历史知识,被压迫者使用暴力手段,原因不在于“草根”们嗜好暴力,而是统治者往往首先把刺刀提上日程。这在西方资产阶级夺取政权的过程中也是如此。克伦威尔革命,拿破仑革命,均概莫能外。
    此外,就算是“中国的草根拒绝风暴和烈火”,那么,“革命”呢?即使是一般意义上的“革命”,也不允许吗?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现在,被“启蒙”的“我们”连革命的权利也被剥夺了,只剩下跟在卢先生屁股后面去“进行和平系统的建设”了。
    五、所谓的“草根思想家”
    “请那些替穷人说话的精英们滚远些吧!”
    “请那些激进的投机者滚远些吧!”
    ……
    都“滚远些”了,还会剩下些什么人呢?不用怕!还有“一大批深受国民爱戴的草根思想家”呢!“草根思想家的时代就要来到了!”
    但是,这些“草根思想家”会是下岗工人,会是靠打工谋生的农民工吗?显然不是。因为“思想家”需要“全方位、系统地、长期地提供有深度的草根思想”,需要有“强大的专业的能力”。而下岗工人需要一天24小时为找工作而操劳奔波,农民工需要成年累月地去向老板讨要被拖欠的工资,没有时间去从事卢先生所说的那些伟大而高尚的工作。
    那么,剩下的“思想家”还会有谁呢?而且还是“深受国民爱戴”的?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