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伟品:永远在路上——何时“落地”?!
永远在路上——何时“落地”?!
作者:钱伟品 原创:2017-01-06 18:53:19 首发:新浪网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创新了大量的“热词”。其中“永远在路上”就是最热的一词。
其初衷的词义:也许是坚定不移的进行到底;并且永远是“进行时”;偏向褒义。但是,用的时间长了,便“陈旧陋俗”偏向了贬义。当一切、包括“零容忍”的,都演变成“永远在路上”。即——永远在路上,就成为“治标不治本”不干净彻底连根拔掉的“代名词”。让人们滋生了“疲劳感”;甚至对完全彻底没有了“盼头”。因而往往会产生“厌战情绪”。
1、“永远在路上”,也许初衷就没有“干净彻底”的决心和信心。
我国前3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面对千年旧社会遗留下来的“黄赌毒黑嫖”五毒俱全。说彻底铲除,即彻底铲除,举国上下根本没有花多少时间。据说首都北京铲除“妓院”,基本就是“一夜之间”,干净彻底的铲除了。大量“性工作者”,从妓女到工人的转变,也仅仅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全中国除台湾港澳、960万平方公里大地上毫无“五毒俱全”,一派“绿水青山、风清气正”。
哪,改革开放37年对“五毒俱全”都所谓的“零容忍”,却却“容忍”了37年至如今。并且口口声声——永远在路上。
党政官员的腐败。前30年党政“思想政治工作”真抓实干。极个别的贪腐2-3千元,即判决“极刑”。全国干部队伍基本没有腐败的。
而改革开放37年中,贪腐腐败是“漫山遍野”。大官大贪小官巨贪,甚至到了“无官不贪”的悲哀境地。并且年年提出“反腐败”——永远在路上。
人民群众完全有权檄问——铲除“五毒俱全”和“反腐败”究竟何时才能真正干净彻底?!
2、“永远在路上”,也许本质就是“治标不治本”“割韭菜式”的游戏。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什么土壤什么气候就开什么花结什么果。
私有制经济为主的经济基础、自私自利为主的意识形态;能开出社会主义之花、结出社会主义的果——完全是《天方夜谭》。
扫黄打非清除五毒俱全、打虎拍蝇反腐败——治标不治本,除草不挖根,擒贼不擒王。能真正完全彻底扫黄打非和反腐败——只能是“痴心妄想”。
由此可见,提出“永远在路上”,原本也许就是——作作“姿态”、忽悠百姓的“政治游戏”。
3、“永远在路上”,也许目的就是“疲劳战”造成厌战情绪。
37年扫黄打非——37年在路上。37年反腐败——37年在路上。
特别是反腐败,官方口口声声说官员“腐败只有万分之一”。可是,2016年1-11月全国反腐败:侦查了36万个案件,反出了33、7万个“腐败官员”。如果按照腐败只占万分之一计算,中国特色官员共有多少人啊?
还有,外逃的腐败官员,一边是装糊涂“放”逃,一边是不惜工本的“追”逃。逃呀、追啊—— 一派非凡热闹。
——反正“永远在路上”;“来来往往”;举国上下统统“忙”的——好不热闹。
可是,“勤劳、俭朴、善良”的中国人民,却难以承受这——“永远在路上”的一切费用和“开销”!!
所以,笔者早就“质疑”并“厌恶”——“永远在路上”。
——做,就“像做”;不做,就“拉倒”(太仓方言意:罢了)。——劳民伤财的“游戏”千万不要。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