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搁浅唤醒意识形态战场
思想搁浅唤醒意识形态战场
黄顶
从普世价值观,宪政,党大与法大,大政府小政府等诸多领域出现大面积的争论来看我国意识形态的斗争从未停止过。其表面上看似不经意的学术争论,其实质上隐藏着巨大的政治陷阱,企图动摇我党的执政根基。意识形态的纯洁性确保了思想领域的统一,为政治生命、政治结构提供力量之源。如果说组织结构是政治的躯体,那么意识形态就是政治的灵魂。
为什么我们要谨慎对待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呢?这与世界格局关联甚大。纵观18世纪至今世界范围内的战争史,从一次世界大战到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人类处于战争狂热状态。这几百年的政权几乎可以用征服、暴力、独裁和扩张几个词来概括之;二次世界大战再到美苏冷战,战争的形态已经由流血牺牲变成了封锁、威慑和政治瓦解;由美苏冷战至今,战争的形态由暴力掠夺转向思想侵略。这就是说战争的硝烟虽然从未停止过,但是其表现形式却变得更加隐蔽。从普世价值观、宪政等西方话语陷阱的破坏力来看,其危害结果丝毫不亚于冒着硝烟的战争。
中华民族在被殖民和受奴役的环境下生活了近百年,稳定和谐是当前所有民众的共同心声。如果在思想领域出现了混乱,国家团结统一的良好局势就将难以维续。现在不少专家认为,意识形态的培育与宣传不应该渗透到民众之中,因为大师的产生与政治口号无关。民国时期政局混乱,各种执政思想充斥着民众的视野。归纳这段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在国家备受侵略时,知识分子更容易为更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政治服务。这就衍生了一种观念,即意识形态和政治主张的宣传与人才的培养无任何关联。当且仅当每一项政治主张都符合人民利益时,民众就会自然而然地对该政权进行接纳。其实质上,在纷杂的思想领域里面从来等不到自然而然的接纳的时刻。在思想的田野上如果真理不去播种,谬误的杂草就会丛生;在意识形态的战场上,如果我们不去备战,那么就会遭受侵略。
近些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世界范围内加大政治理念殖民的力度。虽然披着学术交流的外衣,而实际危害却远远超越了学术。实质上这是蓄意打造意识形态的战场,严重干扰世界各国意识形态的培育、宣传和发展,搅乱了思想领域。
世界上没有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制度,不管是孟德斯鸠还是洛克与卢梭,他们无一不认为政府的执政思想,民主理念和法律必然受本国的风俗、道德、气候、人口乃至国家领土的大小影响。资本主义国家所兜售的西方价值观念关乎国家与政府的组织形式、民众的政治权利、社会管理的价值理念、法律的思维模式等,如果不审时度势就将正在衰退且与本土文化背道而驰的思想引入,势必造成意识形态的混乱。
从本质上看,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上存在显著的区别。政党的性质决定了意识形态的功能及作用。世界上任何一个政党都存在自身的利益诉求,在资本主义国家内,政党的利益诉求是资本垄断。那么意识形态必然是宣扬资本垄断。社会主义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资本垄断的表象也会有所呈现,其意识形态的功能也会产生一定的倾斜。这给很多人带来了错觉,以为我国当前贫富差距悬殊,只有照搬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制度才能走出政治困境。笔者认为,虽然在某一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功能可能存在一定雷同,但是在实质上仍然存在显著区别。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没有资产阶级,便没有民主。”随后“没有中产阶级就没有民主”又达成共识。而自马克思起,共产党人民性的实质都没有发生变化,在政党与人民利益冲突时,党员利益必须服从政党利益,政党利益又必须服从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这是社会主义政党必须遵循的根本宗旨。那么,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上必然存在本质上的区别。我们不能简单地把阴谋家谋划出来的意识形态的战场看成了纯粹的制度迁徙。
用卢梭的观点来讲,政府是国家成立之初所组建的,她掌控着国家权力。如果政治制度和法律规定脱离了原本的社会形态,并被在一国范围内强行施行。那么,必将会由于其公意的性质催生一个除了政府之外的新的政权。进而两个政权的相互排斥、牵引、斗争最终会使这个国家走向灭亡。 我们生活在某一个社会环境之中,就必然时刻受各种有形的规则和无形的观念牵引。而这些规则就是由我国本土的是非观、风俗理念和道德价值组成。如果脱离了民族本身谈制度就如没有钢架结构的苍穹。所以制度迁徙必然是一种思维理念的迁徙,绝非对西方制度的盲目推崇与生搬硬套。否则,学术的争鸣就会演变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战场。
(作者单位:武汉市作协)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