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中华传统文化"可以消除战争等灾难?

火烧 2015-05-21 00:00:00 网友杂谈 1032
文章探讨中华传统文化是否能解决战争等灾难,引用专家观点认为中国新思想可替代西方理论,但指出战争根源在于经济政治而非观念。

  人民日报2013年8月6日刊登了北京大学教授乐黛云的一篇文章:《世界需要"中国新思想"》;2014年9月25日刊登了李拯的一篇文章:《我们为什么要"回到孔子"》。

  乐黛云的文章说:"当代世界深陷各种冲突之中。从军事战争到经济战争,从资源争夺到社会斗争,从国际冲突到文化对峙,如何克服冲突、形成合作,是人类一直未能解决的最大问题。"到底如何解决这个"人类最大问题"呢?乐黛云给出的灵丹妙药是:"从深厚的中国文化土壤中生长出'中国新思想',是根本之道。"乐黛云在文中说:"作为欧美对外政策基础的'帝国理论',曾经带来三个世纪的战争灾难,已经走到尽头。"而"从深厚的中国文化土壤中生长出"的"中国新思想","描述了一个不同于帝国理论的、拥有普世正当性的中国的世界秩序模式。"比如"中国新思想"中的一个思想"天下体系",就"不同于西方以民族国家为主体的利益搏弈模式",它"排除了不可通约的、绝对的'文明的冲突'","思考如何实现各个层次的和谐。"因此,"中国新思想"是一个全世界都"可替代的概念和思考方式"。只要中国增强这种"文化自觉",扩大这种"文化影响",引起西方各国的"共鸣"和"重视",就能"对世界文明作出原创性的贡献",就能解决世界现在普遍存在的"战争"和"冲突"。

  这种思想不是乐黛云一个人的思想,他文中说的李泽厚、赵汀阳等"专家""学者"都是这种思想。李拯在题为《我们为什么要"回到孔子"》的文章中也说:"当地区冲突不断上演,战争和暴力屡屡击碎人们的和平梦想,如果政治精英们能想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饥饿和贫困的阴影仍然笼罩着欠发达国家的妇女与儿童,如果跨国公司能想想'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当不断膨胀的感官欲望把环境伤害得千疮百孔,如果每个人能想想'克己复礼为仁'......",总之,他借用诺贝尔奖得主的话说,如果能"回到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就能使人类"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能万事大吉。

  他们在这里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人类的战争和冲突等是怎么引起的?二是怎样才能消除这些战争和冲突?

  战争和冲突是怎么引起的呢?这些"专家""学者"们说,是由观念引起的!比如"帝国理论"、"冲突意识"等。这是彻头彻尾的历史唯心主义。不错,人的所有的行为都是由思想支配的,战争这种行为也不例外。但是,战争的思想观念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是凭空而来的?是天生的?是"一念之差"?是"误入歧途"?关于战争的根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许多论述。毛泽东说:"战争一一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列宁在谈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说:"现代战争产生于帝国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资本的规模越出了各个民族国家的狭隘的范围。因此,列强力图奴役其他民族,掠夺殖民地,以获得原料产地和资本输出场所。""由于世界上再没有地盘可供自由争夺,于是它们在空前残酷的搏斗中冲突起来了。"列宁又说:"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和政治,是战争的最深刻的根源。而不是这些"专家""学者"们所说的什么由与经济和政治没有联系的思想观念引起。这也为所有的历史事实所证实。如还比较客观的张顺洪《深刻认识一战爆发原因和影响》一文(载人民日报2014年8月8日)中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总体上讲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霸战,从更深层次看是私有制占主体地位的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演变的产物。"

  与第一个问题相联系的第二个问题:怎样才能消除战争和冲突?他们既然认为战争等灾难是由观念引起的,当然,无须触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只要转変观念,只要"换一种思路",战争等灾难也就能消除了,刽子手们也都"立地成佛"了,而中国几千年前的老祖宗们就提供了这些可"替代"的最好的观念。真是太省事了!怎么那么多前人都没有发现这个"灵丹妙药",直到今天才被这些"精英"们"创新"出来,不然的话人类可以少流多少冤枉血,少遭多少冤枉罪!阿弥陀佛,全世界所有的兵工厂都可以改成印刷厂!不过,且慢,他们纯粹是在"忽悠"你呢。前一个问题已经分析过了,战争不是他们所说的什么基于观念而是基于制度,消除战争等也就不是什么只须"转变观念"那么简单。列宁说:"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使人类摆脱战争"。毛泽东说:"战争一一这个人类互相残杀的怪物,人类社会的发展终久要把它消灭的,......但是消灭它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用战争反对战争,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用民族革命战争反对民族反革命战争,用阶级革命战争反对阶级反革命战争。"列宁又说:"谁许诺各民族以'民主的'和平,而又不同时宣传社会主义革命,否认争取社会主义革命的斗争,甚至在战争已经进行时还否认这种斗争,谁就是欺骗无产阶级。"列宁说得十分正确,他们就是在"欺骗"。

  前面说了他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能解决世界上的战争和冲突。这个"传统文化"神通大得很,不但能解决世界上的问题,解决中国的问题当然更不在话下。李拯的文章就说:"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与魂,是中国所以为中国、中国人所以为中国人的独特标识","中国越是在现代化道路上狂飙突进",就越需要"回到孔子"以"校准价值航向、补充精神给养"。当代中国最高领导也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本和根基"。"要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教化人、培养人的作用,塑造中国心、民族魂,助推中国梦、强军梦的实现。"

  究竟应该怎样看待文化?看待孔孟之道?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在中国,有帝国主义文化,......在中国,又有半封建文化,这是反映半封建政治和半封建经济的东西,凡属主张尊孔读经、提倡旧礼教旧思想、反对新文化新思想的人们,都是这类文化的代表"(他们还说自己是什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需要指出的是,孔孟之道不等于中华传统文化、中国精神(实际上并不存在这样抽象的、统一的"中国精神")。孔孟之道、儒家学说是为奴隶主统治阶级、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它不能代表被统治阶级的、广大劳动人民的文化、精神。不过,它确实是长期居统治地位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传统观念"。马克思、恩格斯在巜共产党宣言>>中说:"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从前面摆出的事实中可以看出,他们不想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一一私有制实行最彻底的决裂,那么,他们大力主张尊孔读经,并将这些"经"吹得神乎其神、捧到吓人的高度也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

  "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并不等于将传统文化全部抛弃。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中华传统文化"没有那么神。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谈到"基于出发点是爱,是人类之爱"时说:"许多所谓圣人贤人也喜欢提倡这个东西,但是无论谁都没有真正实行过"。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康有为写了巜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孔夫子嘴上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和而不同",但是他实际上并不与跟自己"不同"的少正卯讲"和",也不将自己的"不欲""勿施"于他,自己有权才三个月就将他杀了。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从来都是"己所不欲,必施于人"的。他们口口声声的"大仁大爱"究竟在哪里?鲁迅先生说中国的历史书上每页写的都是两个字:"吃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儒家学说影响的咱们的近邻一一日本,他们中的军国主义分子的凶残、兽性,可以说连德国法西斯都会自叹不如。现在中国的那些"专家""学者"以至髙级领导人,很为中国的"先哲"们的"奇思妙想"自豪,从故纸堆里翻出来,以为能解决当今世界的所有重大问题。其实这些玩意儿,不但中国有,外国也有,而且更多更好。在两千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就提出"普渡众生",基督耶稣要"拯救世人出苦难",引来无数信徒。到后来更是有许许多多的"理论家""慈善家""设计家"猛烈抨击当时社会的一切弊端,提出要消灭贫困,消灭冲突,消灭城乡差别,建立一个人人都过着无比幸福美好生活的"理想王国"。但是历史已经证明,这一切要么是精神鸦片,要么是乌托邦。今天中国的那些人从"彻底否定"阶级斗争、"彻底否定"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而大写特写、大吹特吹的,是精神鸦片?还是乌托邦?还是别的什么?(PM)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