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力量到底在哪儿
刚才拜读zhiyanle先生的大作《语言的力量在于没文化/兼说孔子学院黑幕》,观点新奇,所以也就有了一些想法,想和先生交流。 首先,对文章题目的后半部分,某家是十分赞同的,这又是一次可耻的圈钱阴招,但是,对题目及文章的前半部分,某家有些不同意见。
就您文章中的第一个图表中,排在首位的是英语。某家以为,您应该特别注明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各自所占的比例,方可说明你的观点。虽说都是英语,但是论及人文积淀,也就是“文化”含量,美式英语是远不及英式的,如果您不去区分英式与美式的各自占比,那么你那个“非母语人口比例”中,某家以为非英语母语人口学英式英语的要远大于学美式的,一个例子:某家走过全国十五个大城市,每一个城市里,英语辅导班的广告上都说自己教的是什么“剑桥英语”“牛津英语”,而绝没有说自家专教美式英语的。这就是非英语母语的中国人对英语的一种认同。换言之,您图表中的那个“比例”中,文化含量高的英式英语占了绝大多数,您的这个例子对您的论题而言只有反证意义。
“英文只需要26个字母就能记录表达英语的所有词汇……”,这个倒是事实,但是最长的英文单词由几个字母组成您知道吗?由1913个字母组成,是一种蛋白质的学名:色氨酸合成酶A蛋白质。某家问一下,是那1913个字母好记呢,还是这几个一眼数得过来的汉字好记?某家明白您的意思,就是要完全站在计算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或者说完全从计算机的键盘输入上考虑问题。也许是某家的孤陋寡闻,还从没有听说过,英特网普及到中国的现在,汉字在译介现代最新科技时有过不够用的时候。是不是说,离了计算机,学问就不能搞了?以至于,汉语也成了一个累赘?如果有,您指正?二十年前,就有论点铺天盖地,说现在是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我们的知识有更新淘汰会很快的云云;但是,在高考前的一本语文教辅书上有一篇文章力驳此观点,所谓“大爆炸”的,是指信息,而非知识,发射卫星、导弹、飞船的原理无非就是牛顿和开普勒的那几个定律,知识不可能“大爆炸”,更不可能轻易被淘汰,信息倒是有随时被淘汰的可能。您所说的,每天英语词汇都要增加多少个单词 ,但是那些个单词的“寿命”几何?是不是和那“大爆炸”的信息一样,用时不长时会被淘汰呢?某家以为是会的。您举个反证?
语言是文化,而文化这个东西,有时是趋炎附势的,港台肥皂剧热播,广东话就流行,因为电视屏上的繁华是看得见的。某家以为,有一句话您是说到点子上了,非母语人口的增加就是和最近五百年历史有关,而且某家以为,这是唯一的一个因素,舍此无他。日语和德语的非母语人口比例极低,某家以为,是因为它们在海盗国家里,崛起的时候最晚,殖民地抢的不多,而且殖民史也不长,充其量五十年上下,殖民影响不够深远,如果,也只是如果,再让它们继续五十年呢(罪过罪过,不得已打这个比方)?而且,这两个海盗国家在群盗中,输的最惨,狼吃狼的战争结束后,国土被外国军队占领,肢解(日本也差点被肢解,被中国军队占领,之所以没被中国军队占领,是因为,蒋介石要全力以赴打内战,不肯接受杜鲁门的要求派军队占领日本,哪怕把琉球群岛归还中国,而且它还收编了日本兵帮着它打内战),它们的影响自然就小得多,语言问题,完全可以和如此的“国运”画等号。再比如,西班牙和英国的争霸战中是个败家,但是,它也像日、德两国一样,有那么惨的国运吗?国土被占领了,被肢解了?殖民地是否全部被胜家英国占领了?它的殖民占领持续了多少年查查书不难知道。葡萄牙也差不多吧?除去日、德这两个群狼中的倒霉鬼,哪一头狼的殖民史不是以百年计?
韩国的例子完全可以用某家过去发的一个帖子说明,那是因为它的制造业的发达,带动了经济,因为做买卖的需要,学学韩国话嘛。而且你图表中的韩国母语国人口中,包括朝鲜人口吗?除去中国和日本居住的朝鲜族人口了吗?东亚国家也只出了日本这只狼,其余的都是以和平求生存的,依某家的看法,所谓“非母语人口比例”极低,不是文化的罪过。反倒是,英语之类的狼族语大行于世,是与血腥的屠戮的必然结果,是民族灭绝,文化灭绝的一个绝佳硬证据。为了免于被狼族所屠戮、灭绝、奴役,我们一定要学好狼族语言,研究狼的狼性,为的是要打狼,因为这个,给那个“非母语人口比例”做点贡献,亦无不可,但是,绝不证明是我们的文化是什么累赘。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谆谆告诫,一定要学会狼叫,因为要和狼打交道必须这样(大意,原话在张文木先生的文章里有,点开看看?)。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