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路边早市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

火烧 2011-09-0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路边早市为百姓提供新鲜实惠的蔬菜,解决日常买菜难题,同时引发城管管理与民生需求的矛盾。通过开放人行便道,实现便民与秩序的平衡,体现关注民生、体谅百姓的执政理念。

路边早市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

以往,买菜有两个大市场,但都有四五里远,自然很不方便。附近倒有几个小菜店,但价钱偏高,而且不太新鲜。超市的菜价就更高了,对于一般工薪阶层来说总觉得太贵。由于靠近农村,农民有自产蔬菜,还有许多为养家糊口的小商小贩,他们常在路边摆摊设点,货品新鲜,花样繁多,价格相对便宜,广大居民求之不得。

因为随意摆摊设点影响市容、妨碍交通、“扰民”等原因,城管人员便挑起了重担。一是驱赶,二是没收商品和运输工具,形成敌对状态,难有和谐,出现了多起暴力执法和暴力抗法的恶性事件,无疑是极大的悲哀。究竟是市容重要还是吃饱肚子重要?那些卖菜者都是靠劳动吃饭,虽然影响市容、妨碍交通,甚至影响商业秩序,影响税收,但总比去偷去抢强。这就需要关注民生,体谅百姓,提供方便。管理应该引导,而不应该采取驱赶的办法。

几个月前,在我们居住的小区附近的一条人行便道对商贩们开放了。天一亮就摆满了货摊,以蔬菜为主,也有其它生活用品,相当繁华。早晨起来遛个弯就可以把可心的菜买回来。一公里长的道路两边没有空位,各得其所,解决了许多人的生计问题。正是:

附近居民的菜篮子装满了;生计没着落的人有饭碗了;可以不用麻烦城管了;只需管事的人不偷懒了;社会风气有望好转了。

看似小事,却关乎国计民生;老百姓能得到实惠,安居乐业,社会自然稳定。原来只靠打压,捉迷藏,按下葫芦浮起瓢,只会走向对立,其实是个执政理念问题,见物不见人,从根本上讲是对老百姓的感情问题。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正面和反面。一条便道变早市,或多或少会影响交通,但矛盾并不突出。住在旁边楼上的居民肯定没有清静的早晨,不知能否忍耐。为清扫街道的清洁工增加了工作量,据说并未增加工资。我想,适当收些清洁费比较合理。

顺便说说另一件事。最近和老伴带着孙女和外孙女逛了一趟公园,为让孩子们长长见识,想玩个痛快。只怪我消费观念落后,对收费标准难以接受。

我们是本市七旬老人,进门不用买票,孩子们年龄小,也不用买票,能省下几十元。进园后,各种游乐设施眼花缭乱,但处处票价不菲。我没做详细调查,比如买几条胡萝卜喂小兔,收费10元;买一把青草喂驼羊,收费20元,骑小马走一圈,路程百米左右,收费20元。我是土老帽儿,净算经济账:一个孩子和这两种小动物“亲近”一下,就要耗去20多斤白面,要是土里刨食的老农民还不心疼死!别的小项目动辄15元,20元,甚至30元!假如带两个孩子玩个七项八项,得多少钱?我等工薪阶层玩得起么?

公园内售货亭里,一段烤肠售价5元,可是街边小店里类似烤肠售价2.5元,相差一倍,想必是售货亭租金太贵,成本太高,不得已而为之。记得十多年前去泰山游览时,在山顶吃一碗豆腐脑比山下贵很多,因为是靠人背上去的,极为消耗体力,一般人不能胜任。但公园里卖高价似乎理由不够充分。

我认为,公园是供老百姓休闲娱乐的地方,几近“生活必需品”,应该具有公益性质,高收费有何道理?为谁服务?实际上也没有刺激消费,设施利用率非常低,有的几近闲置。占那么多地建公园意义何在?也是“来一个宰一个”吗?老百姓能得到什么实惠!我搜肠刮肚,悟出了一个“道理”:尽快把人们兜里的钱掏净,然后他们就能卖力气干活儿,就会有更多的剩余价值。于是,GDP可能会增长,但基尼系数也会提升。

(余罘  2011年9月1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