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硝烟四起的意识形态领域

火烧 2010-05-1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分析深圳电视台二战节目对莫斯科保卫战的叙述,指出其选择性呈现历史,否定斯大林领导作用,强调其他因素,反映意识形态领域对历史的重构与立场影响。

硝烟四起的意识形态领域  

   

我刚看过的深圳电视台的一个电视节目《二战解密:莫斯科战役》。从表面看这是一个向民众普及二战史的宣传片,可是通过主持人解说,以及节目编导对纷杂的史料和有关评论的精心选择,却让我有了这样的印象:  

斯大林开战前在得到多方情报的前提下,没有准确判断出德军要进攻苏联,这导致了战争开始时苏军的惨重损失。另外,斯大林在开战前的肃反,导致了苏军领导层遭到重大损失,以至苏军在交战初期一败涂地。斯大林与朱可夫就基辅战役的作战方案发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朱可夫被撤职,结果导致66万苏军在基辅战役中伤亡和被俘。莫斯科战役初期由于老天帮忙,连下大雨,道路泥泞导致德军进攻受阻。希特勒突然改变直扑莫斯科,集中兵力攻击基辅的作战行动,给了莫斯科喘息的时间。在莫斯科战役中,斯大林本来是要乘专列离开莫斯科的,由于接了朱可夫的一个电话又留了下来。这说明斯大林是准备放弃莫斯科的,坚决主张进行莫斯科保卫战的是朱可夫。莫斯科保卫战期间举行红场阅兵则强调参加阅兵的红军战士大多没有生还,却淡化处理在非常时期的这次阅兵极大地鼓舞了苏联军民战胜侵略者的高昂士气。至于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原因,则强调天气变冷下大雪,是上帝帮了苏联。德军穿单衣,苏军有防寒服,武器有防冻油,其中还有美英送来的耳套、防寒衣物等……  

以上情节或许有相当一部分也是真实的,但是那是经过了选择的真实。也就是说是有舍弃,有保留的“真实”。那么影片舍弃与保留的原则是什么呢?是否定斯大林对伟大的卫国战争的领导作用,强调斯大林对卫国战争造成的损失。主持人用暗示性的,引导性的解说词进行解说,可以让观众得到这样的印象: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与斯大林没什么关系,如果没有朱可夫,没有老天爷帮忙,没有美英等同盟国的援助,结局还不知怎样。  

多年前我看朱可夫写的回忆录,在我的印象中就是朱可夫也没有把功劳全扒拉在自己身上。关于基辅战役的作战方案朱可夫确实与斯大林有分歧,但就是朱可夫也强调了基辅战役为莫斯科战役赢得了宝贵的两个月时间!如果照朱可夫的方案,苏军从基辅撤回到莫斯科,德军将会直扑莫斯科,结局究竟会怎样那也是难以预料的。毕竟那两个月的天气是有利于德军的机械化部队作战的。  

梅德韦杰夫否定斯大林,甚至否定苏联红军将领(当然也包括朱可夫)对卫国战争胜利的领导作用,那么我们再谈二战的莫斯科保卫战,是不是应该再重新组织一次材料呢?这真实吗?这是政治态度,立场,以及观点所决定的对历史材料的选择与解释。这是打着“真实”的幌子在贩卖谎言。这一套现在很流行。解释二战史如此,解释新中国史,某些人又何尝不是如此!随便打开一个电视频道,只要谈新中国史,特别是新中国的前30年,我们一定可以有所领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