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生产力同生产关系到底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火烧 2015-06-01 00:00:00 网友杂谈 1035
文章探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强调二者应保持动态平衡,既不超越也不停滞。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抽象性,指出意识与物质的相互影响,强调社会发展中的复杂变量与变革规律。

  生产力同生产关系到底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我说应该是生产力不超越生产关系,同时又不是在生产关系里一点改变的状态也没有。因为如果超越生产关系,那势必容易对生产关系形成一定的毁坏,结果形成社会动荡。而如果一点改变也没有,比如生产力的发展迟迟不前,一点新的迹象也没有,那无疑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没有好处。而生产关系呢?生产关系其实也不是要适应生产力。因为你再适应,它生产力该发展也发展,不该发展也还是发展不了。而且你越适应,可能它越发展不好。再有,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中,还有一个是说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有反作用。可我以为这个反作用可能也不好。那么正确的应该是什么呢?我以为就是既不对生产力发挥作用(比如所谓反作用),但也不是不发挥作用。而是时不时的只要能依据一定的规律,时不时的刺激着一点生产力也就可以了。

 

 

 

  马克思主义的对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说法,我以为其实仅是一个抽象的说法。比如说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时候,肯定要同它原先有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产生冲突,结果最后形成革命,取代旧的生产关系,形成新的生产关系。

 

 

 

  可我以为,这其实仅只是一种抽象的说法。即把复杂的生产力描绘成了仅是一种人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而不是同时也是自然也改造人,征服人的过程。而生产关系也只能是随着所谓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而不是其自身也是可以有一个自己的发展变化。所以这种抽象的说法,其实是既贬低、抹杀了人对自然改造的相对艰苦不易的过程,同时也是否定了自然界对人也不是一点反作用没有的。

 

 

 

  而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其实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无数变量的过程。简要讲即是人的意识,其实并不是简单的依存于人的社会存在,而是依存于人在各种不同的社会存在中,怎样能在各种不同的存在中,能清醒的发展对自己的认识。一句话,意识并不单依物质的存在而存在,也是因为意识本身也不是一个没有自己的本体的东西。那种认为精神只是物质的一种反映的说法,其实是并不科学的。

 

 

 

  人类在自己的无数次的社会生产的奋斗中,逐渐的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物质不一定依精神存在而存在,而精神也不一定依物质存在而存在。相反,一定的情况下,物质可能能影响精神,而精神也不是不可以影响物质。关键要看它们在何种情况下,因何而产生。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